也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这也是他们为何会一直将人送到翰林院的原因。
想到这里,他深吸一口气。
满脸认真的开口道。
“还请先生指教。”
闻言,李阳表情一紧。
连忙摆手道。
“大人,你高看我了。”
“不过只是一些小小的建议罢了。”
说到这里。
李阳的神情一整。
脸上满是郑重之色。
“如今的儒道,重在知而非行。”
“若你们想要得到百姓的爱戴,做到那句为生民立命,一切皆是会迎刃而解。”
“也便是所谓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程光华口中不禁呢喃起来。
这短短的四个字,却给他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冥冥之中,自己仿佛抓到了什么。
但却又无法看清。
深吸一口气,程光华再次开口道。
“还请告知,何为知行合一?!”
这一刻,他仿佛就是一个求知的学生一般。
说话之间,甚至用上了敬语。
对此,李阳并未在意。
沉默了片刻之后,缓缓开口道。
“所为知行合一,只是一个概念。”
“人的一生,有着无数的想法。”
“当他们面对一件事情,有了猜测之后。”
“无须多想,只要去做。”
“哪怕事情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而这便是行。”
“选择正确的想法,以及正确的行动,便可达到知行合一之法。”
“也就是追随本心,想便去做!”
说到这里,李阳的声音一顿。
随即摇了摇头。
脸上突然漏出一抹笑意。
这般模样,让程光华一愣。
眼神之中闪过一抹不解之色。
随即,便是听到了李阳的声音响起。
“这也只是片面,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知心,知命!”
“做到心即理!”
随着他最后一句话的说出。
程光华的身体猛地一颤。
眼中精光闪过。
这一刻,他终于是明白李阳口中的知行合一到底指的是什么。
心即理!
这便是关键。
与如今的儒道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
却与儒道的学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毫不夸张的说。
李阳如今的话,甚至可以称为圣言!
足矣开辟一个时代。
这让他如何能够不激动。
良久之后。
他猛地起身。
满脸敬重的看着李阳,缓缓作揖。
“多谢先生!”
这突然的举动,让李阳连忙起身。
摆手道。
“翰林大人,无需如此!”
只是,程光华并未理会。
在他看来,李阳能够说出这些话。
便足以赢得他的敬重。
哪怕他是这翰林院之中的翰林。
面对师者,自然也需要做出态度。
见他如此坚决。
李阳倒也不好说些什么。
许久之后。
程光华缓缓起身。
这一刻的他,与之前比较起来。
精气神显得格外充实。
就仿佛是经历过了洗礼一般。
“先生,今日之恩,无以报答。”
“日后,有什么需要差遣的地方尽管说。”
“正如您说的,若是想要让百姓改变对我等的态度。”
“如今正是一个好的时机。”
说罢,他的眼中闪过一抹浓郁的坚毅之色。
而李阳则是心中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