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将自己的“封禅”之举和国策绑定在了一起。
    而自己的“封禅”之举,又与各位重臣的勋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更为关键的,在这时候提出这三条国策,即便心有反对的士族,也无从反驳。
    第一条,摊丁入亩。
    如今国家百废待兴,按人头分配良田确是利国利民之策。
    即便损失些士族的利益,士族也是拥护的。
    毕竟刚刚重新建国,人口少,士族也需要国家养着,养的起他们就需要更多的粮食。
    容易推广。
    等人口多了,再想推广就难了。
    第二条,实行科举。
    广纳人才,一点毛病都没有。
    那废弃推举制,这对士族可就不那么友好了。
    原本有个资历一般的儿子,想举个孝廉,这没渠道了。
    但刘封说的明白,桓灵二帝时期为何贪官污吏当道,就是奸臣恶臣互相举荐,使真正有德有才之士难以出头。
    国家才因此败亡。
    咱们还能办这事吗?
    不能了!
    你们儿子若出色,请个名士当老师,亦能谋出官职。
    儿子若无才无能,就在家好好待着,也就别非得举孝廉,最后祸国殃民了。
    士族们想想,也不是不可以。
    毕竟在他们看来,百姓受教育的机会远低于士族子弟。
    更何况,还有第三条国策。
    开设学堂,分文政理工。
    这条国策好像是在给士族最大的利益。
    让他们的孩子更有机会从政。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这正是刘封削弱士族力量最为狠辣的一招。
    一但开设课堂,贫苦子弟皆有机会读书识字。
    虽不学文政,但亦能于理工方面逐级选拔。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必然需要更多的理工人才,这就使得高级理工人才同样具备管理能力,地位也会越来越高。
    天长日久,士族子弟也会修习理工类。
    单一士族的力量会越来越弱,贫苦百姓也有了翻身的机会。
    而现在的士族们,还看不到这些。
    他们只道是,当今的皇帝,既挂念百姓,又偏爱士族。
    而这样的皇帝,往往是最受士族爱戴的。
    所以,当刘封提出这三条国策时,几乎无人反对。
    另外,刘封也动了一条心眼。
    你让他们为国为民,他们未必全心全力去做。
    但你要让他们为报皇恩,助皇帝完成封禅大礼,他们可就争先恐后要在皇帝面前露脸了。
    生怕落下了自己。
    这叫什么?
    这叫服从领导精神!
    刘封很满意,当即把这件事交给了诸葛亮去主持。
    命庞统、法正、黄权、刘巴等人具体实施。
    几人欣然接受。
    刘封完成了百官分封大典,回去了又要分封后宫嫔妃。
    正宫皇后孙尚香。
    东西宫,为关银屏和张星彩。
    此外,大小乔、貂蝉、张琪英、赵妍、甄姬、马云禄、花鬘、曹氏姐妹。
    孙尚香四通房丫鬟。
    共十七人。
    诸葛亮感念皇恩,亦将独女送于宫中,为刘封的第十八个夫人。
    而张飞次女,则嫁与刘禅,成为刘禅的第一位夫人。
    ……
    又过了两个月,长安局势愈发稳定,整个城市在如火如荼的重建中,刘封在宫中处理政务处理的烦累了,寻思微服私访,出去看看风土人情。
    换上便服,陈到护其左右。
    见街上车水马龙,一片欣欣向荣之色。
    刘封心中感慨,丞相真神人也,一面推行国策,一面能把长安治理得如此井井有条。
    当他的皇帝,真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
    忽然,一个淘气的男孩踢着蹴鞠落到他的面前,差点砸到他。
第565章 微服私访(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