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汉储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五章 秦汉不一样(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刘盈坐在马车之上,卧龙凤雏随行。

    三千人马,押解着一千架曲辕犁,还有足足十车书卷,自关中出发,直奔邯郸而来。

    “太子,前方就是丹水了。”张不疑冲着车里面大喊。

    刘盈一怔,连忙让队伍停下来,他从马车跳下,举目望去,一条河流,自北而南,流淌而过。

    此地正是六十年前的古战场,长平!

    刘盈又伏身看了看脚下的土地,四十余万赵军降卒,就埋在了这里。

    “不要走了,停在这里,我要祭奠死去的将士。”

    张不疑连忙答应,下去安排。

    太子车驾停在了长平,赵国却不敢怠慢。

    张耳身体稍好,就要动身迎接。

    国相贯高却说道:“大王,太子不过是储君而已,只要世子前去迎接就是。”

    张耳想了想,就把张敖叫了过来。

    “你代替为父,去长平迎接汉太子。”

    张敖满脸苦笑,“阿父,只怕是不行了,这是太子给我的信。”

    说着,张敖将一封信递给了张耳。

    张耳接过来,他老眼昏花,寻常字迹看得不是很清楚,可刘盈竟然将字写得很大,明显就是给他看的。

    张耳看了看之后,竟然面色凝重。

    “准备车驾吧!”

    张敖点头,贯高想要询问,张耳却是摆了摆手,“不必多问。”

    贯高无奈,也只有答应。

    就这样,赵王张耳带着张敖,国相贯高,还有许多赵国大臣,西行至丹水。

    赵国这边,十分热情,旌旗招展,人喊马嘶,君臣都换上崭新的衣服,等候刘盈的到来。

    可就在这时候,有一年轻人,骑在马背上,疾驰而来。

    “太子有令,他在丹水之西,恭迎赵王仲父,还请赵王立刻渡河!”

    张耳眉头微微一皱,竟也没说什么。

    “好,本王这就动身。”

    贯高等臣子看在眼里,齐齐露出不悦之色。

    “大王,汉太子论起地位,不过和大王平起平坐,他又是晚辈,理当渡河来拜见大王,如何能让大王渡河,这是什么道理?”

    张耳稍微沉吟,就说道:“不许无理!本王乃是亡国之人,幸有陛下扶持,才能重登王位。如今太子携着圣旨而来,我理当渡河迎接。”

    贯高等人显然不服气,张耳却是不管什么,直接下令渡河。

    等到了丹水之西,刘盈早早等在这里。

    “仲父,劳烦仲父了。”刘盈笑着向他打招呼。

    张耳也是一脸笑容,“殿下,年轻人就是长得快,你比上次见面的时候,高了一大截啊,都到了这里。”

    张耳指了指自己的肩头。

    刘盈笑道:“个子再高,不也是晚辈吗!我是替阿父打前站,过些时候,他还要亲自送阿姊过来成亲。”

    张耳满脸笑容,“承蒙陛下垂青,我感激不尽。今后两家成为亲戚,还望太子多多照拂才是。”

    刘盈笑着答应,“好说,好说!”

    刘盈主动搀扶张耳,他们到了休息的地方,一回头,刘盈看到了赵国这面的旗帜。

    别的刘盈没怎么注意,只是有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恭贺秦晋之好,让刘盈皱眉头了。

    不过他也没有立刻说什么,而是等候赵国诸臣悉数到齐。

    刘盈才缓缓开口,“我之所在选在这里,是因为当年长平一战,赵国损失惨重,数十万将士惨遭杀戮,故此想要在此祭奠,仲父,你意下如何?”

    张耳道:“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太子要平吊也没什么不妥,只是两家结亲之时,提起昔日战乱,是不是不合适?”

    还没等刘盈说话,有一个胡须花白的赵臣挺身而出,“大王,臣以为太子此议十分妥当。世人皆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却不知道我赵国和秦人也有切齿仇恨,长平一战,致使数十万将士惨死,邯郸城中,家家缟素,户户痛哭。自陈胜吴广起兵之后,我赵地豪杰,人人相应。灭秦之功,赵人也不缺!”

    说话的正是赵国右相赵午,“我曾听闻,汉太子曾言,秦国一统天下,乃是大功。还有新老秦人之说。奈何外臣粗鄙,难以想通。不论何时,外臣都不想和秦这个字连在一起!”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张耳眉头一皱,“不要胡说,大汉太子和秦有什么关系?”
第一百三十五章 秦汉不一样(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