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大寨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42章 草原人最终的选择(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542章  草原人最终的选择

    毕竟现在全球范围内,除了大乾帝国外,其他的所有土著国家的船只吨位加起来,甭管战舰还是商船又或者是内河小舢板,全部加起来估计也就那么小几十万吨而已。

    大乾帝国每年能够建造这么多的商船,不仅仅是充分证明了大乾工业的发达以及庞大的规模,更是反应了自从垂拱元年后大乾帝国的经济发展成果!

    毕竟能造这么多船也不意味着需要这么多船啊。

    现在的大乾帝国就是需要这么多的船只!

    垂拱元年的经济发展计划,所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这带来了庞大的内部运输需求。除了西太经济圈的内部运输需求外,还有新大陆的运输需求。

    如今新大陆那边,每一年都出产大量的里粮食、经济农作物、肉食等众多农畜产品,而这些都是需要大吨位的船只运回本土去销售的。

    新大陆当地的人口根本无法消耗他们产出的大量农畜产品,导致新大陆经济是一年比一年更依赖本土市场。

    在经济一体化之前,新大陆地区向本土输入的小麦数量只有十二万吨,棉花大约二十万包,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农畜产品。

    看似很多,但实际上没多少,区区十二万吨的小麦,随便有十多艘前往新大陆地区的万吨货轮返航的时候带上就是了。

    但是自从垂拱元年后,这个数据开始急剧飙升,垂拱七年,新大陆地区向本土地区输入了众多的农畜产品,其中仅仅是小麦就达到了八十二万吨!而这仅仅是小麦一个品种而已!

    此外还有棉花约一百二十万包。

    此外还有大量的玉米、大豆、棉花、可可、咖啡、橡胶等众多农产品。

    除了各类农产品外,还有大量的畜牧产品,主要是冷冻运输的牛羊猪肉肉等,此外还有大量的羊毛、皮毛等等。

    如今的新大陆,对于本土而言那是海外第一大农畜产品供应基地,可以有效的缓解西太地区的农畜产品缺口。

    而对于新大陆自身而言,西太地区的本土市场,已经成为了它们不可或缺的市场。

    如果哪一天,连接本土和新大陆的贸易通道被打断,那么对于西太地区而言就会遇上粮食短缺的问题,不过也只是略微短缺而已,还谈不上饿死人的时候,毕竟帝国还有其他众多的农畜产品供应地,而且还有战略储备,动用战略储备熬过一年半载,其他地方立马就能够填补空白供应过来。

    但是对于新大陆地区的一千多万帝国子民而言,哪怕就是收入大幅度降低,甚至入不敷出,最后导致破产了。

    别看新大陆地区的帝国农民们,一个个都拥有大片的土地,但是他们的耕种成本也高,不管是采用马匹还是机械耕种,成本都不算低,生产这么多粮食出来他们自己肯定吃不掉,甚至整个新大陆的帝国子民也吃不完这么多农畜产品,用不完这么多的棉花。

    没有了帝国本土市场后,这些产品将会在新大陆地区价格暴跌,最后引发一连串的社会危机。

    而这,正是大乾帝国执行经济发展计划里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核心目的,那就是把新大陆和本土绑架在一起,让新大陆地区离开了本土市场后就活不下去。为了形成这个目标,垂拱元年后帝国甚至大力推动了新大陆的农畜业发展,放开部分机械限制,让新大陆地区的农民们可以使用最先进的蒸汽机拖拉机乃至汽油机拖拉机,放开新大陆铁路建设限制,港口设备限制,使得了新大陆在短短八年里,就建设了超过上万公里的铁路里程。

    横跨东西两岸,联系新金山以及新南港,足足三千多公里新大陆大铁路,更是在垂拱七年的时候就全线通车,新大陆地区只用了七年时间,就修成了这一条北新大陆的铁路大动脉!

    同时还有其他几条铁路干线,七年时间过去了,新大陆地区,北新大陆已经拥有铁路线七千多公里,中新大陆和南新大陆也有了两千多公里的铁路,这加起来就是上万公里了。

    再加上新大陆地区的河运以及近海运输,使得了各类农畜产品的输出更为便捷,进一步降低这些产品外输的成本。

    最终大量输入到西太地区,也就是本土地区。

    不仅仅新大陆地区如此,在其他大乾帝国的海外控制区也是如此,比如说有南非洲,埃及,印度泊木州等地区,都是有着类似的情况。

    在本土的大力扶持下,开始大规模发展农畜产业。

    而且本土地区还根据了各海外领地不同的气候、环境等,规划不同的农畜产业。

    比如说新大陆地区,一部分南新大陆地区被规划为橡胶种植,一部分北新大陆地区被规划为棉花产区,一部分被规划为玉米产区,一部分规划为小麦产区。

    不同的地方,大规模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这种模式,被农部官员称之为单一高效率种植模式。

    那就是在某一个地方,大规模的种植同一类型最适合的农作物,以形成规模化,集中化,进而提高产量,提高品质,降低成本,以具备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在北新大陆部分地区,那可是一片接着一片都是棉花田,而在其他地方,又是有着一片连着一片的小麦田或玉米田。

    这样的种植模式,一定程度上,直接促进了新大陆为代表的海外领地最近七八年农畜产业的迅速发展。

    但是,这发展本身并不是帝国高层说需要的。

    帝国高层推行这个模式的核心目的,还是为了让各个海外领地的产业单一化!

    产业单一化,这又是全球经济一体化里的重要举措。

    最近七八年里,帝国在海外领地的诸多布局,包括放开铁路限制,降低煤铁矿产资源价格,拉低运费,大量进口海外领地农畜产品以及其他的种种。

    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海外各领地和本土地区彻底绑架在一起,让它们无法摆脱本土。

    如果他们想要强行摆脱本土,那么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从而扼制海外领地的独立倾向!

    但是这一切最终能够成功吗?

    非洲西海岸,几内亚湾的尼日尔河河口,一座小型的城市耸立在河口附近,这种城市很小,说是城市,但实际上只能算是一个沿海河口的小镇而已。

    这里本来是葡萄牙人多年前修筑的商站,主要是为了通过尼日尔河和内陆地区的土著进行贸易,也顺带为过往的船只提供一些补给服务,但是总体来说没啥发展。

    葡萄牙人时期的时候,这破地方只有百来人常驻而已。

    后来大乾人占据了非洲西海岸后,也是同葡萄牙手中接过了包括这座小镇在内的非洲沿海地区大量殖民地。

    大乾人对这座被称之为河口镇的小镇同样没啥兴许,而是把主要的落脚点放在了隔壁的加纳黄金海岸。

    再到后来蒸汽机船只横行之后,这破地方连最后的提供补给的作用都没有了,大乾官方甚至都撤出了这小镇。

    后续也只是偶尔有民间的商队或者探险队在这里驻扎,为后续深入尼日尔河做准备而已。

    现在,这个被称之为河口镇的小地方,破烂的建筑再一次迎来了新面孔,他们就是从欧洲远道而来的草原人。

第1542章 草原人最终的选择(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