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森工子弟的火红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二十七章 开春杀猪(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摆平了牛二柱的事,加工厂继续干活,盛希平处理完厂里的事情,到点儿了这才下班回家。
  “哎呦,回来了?我还以为你能在省城多住几天呢。”
  盛连成今天下班早,比盛希平提前进门,见到儿子回来,盛连成便笑道。
  “开会就一天半的时间,都有工作,哪能耽误太长时间啊?
  我们就在省城逛游了一天,转转看看就得了。”盛希平把背兜和一个拎着的包放到炕上。
  离开家的时候,背了一包吃的,挺老沉。
  回来的时候一个背兜子没够用,又买了个手拎的包。
  里头除了周青岚给俩小姑子淘登的复习资料,还有盛希平给家里人买的东西。难得出门一趟,多少得给家里人带点儿东西回来。
  “那你没去瑞卿家里看看陈峰啊?这小子又挺长时间没见了,他咋样?個子又长高了吧?”
  盛连成其实还挺惦记陈峰的,别看不是亲孙子,但毕竟在盛家住了两年,有感情。
  “看了,到省城当天就去瑞卿大哥家了。
  瑞卿大哥单位给分了房子,听说过一阵儿要搬家,陈峰个子不矮了,我看着得有一米七。
  见了我也挺近乎的,还说夏天要回来住呢。”盛希平坐在父亲身边,随意闲聊。
  “嗯,那孩子挺有心的,也算咱家没白养了他两年。”
  盛连成点点头,从烟盒里拿出支烟来,点燃了抽着。
  “你回来了正好,你妈说这几天要杀猪,正好腾出圈来,再抓俩小的。”
  张淑珍早就说要杀猪了,这就是一直等盛希平回家。
  “行,杀呗。”盛希平点头,朝着外屋喊了一声儿。
  “妈,青岚挺爱吃你做的那个香肠,这回杀猪,咱就别灌血肠了。
  你再多做点儿肠,做好了给青岚邮过去呗?”
  盛希平说话的声音不小,张淑珍在外屋做饭也听得真切。
  “行啊,只要青岚爱吃,那妈就做,这还有啥大不了的啊?”张淑珍二话没说,直接就答应了。
  吃啥不是吃啊,只要儿媳妇喜欢吃香肠,那就做呗,也不算多难。
  说话间,刘强、刘鹏哥俩,领着盛新华从外面进来了。
  盛新华已经上育红班了,家里没人接送他。
  都是刘强和刘鹏,早晨上学的时候把新华领去学校,下午放学的时候,再把新华给送回来。
  盛新华现在大了,也挺愿意跟哥哥们一起玩的,每天都开开心心去上学。www.ba1zw.com
  放学了也不乐意回家,就在学校玩,直到刘强刘鹏放学了,再跟哥哥们一起回家来。
  “奶奶,我们把新华送回来了。”刘强今年虚岁十一,上三年级,刘鹏九岁,上一年级。
  俩孩子都可有礼貌了,每天送新华回家,都会跟张淑珍打个招呼。
  “强子、小鹏,快进屋来,叔给伱们买了东西。”
  盛希平在屋里听见动静,忙招呼刘强刘鹏进屋来。
  俩孩子毕竟还是小,一听说有好东西,就好奇的进了屋。
  “爷爷好,三叔好。”俩孩子进屋,很有礼貌的跟长辈打了招呼。
  盛希平从大背兜子里头翻找着,不多时找出来几个文具盒。
  铁制的文具盒,上面涂彩漆,里头带九九乘法表的那种。
  这玩意儿,本地还很少见呢,盛希平在百货大楼卖文具的那里看见,一下子买了好几个。
  “来,这是你俩的,这是小刚的,他不是秋天就上小学了么?你们帮我带给他。”
  刘刚,是刘玉江家老二,今年八岁,秋天上小学一年级。
  盛希平早就跟林场打了招呼,到时候刘刚也过来念书。
  本来,盛希平是想让刘刚也去育红班,跟盛新华作伴儿的,可刘玉江觉得总麻烦盛希平不好。
  反正刘强、刘鹏都念书了,放学他俩给弟弟讲一讲课就行,育红班就不去念了。
  大碱场那边没有育红班,孩子都是这样放羊,到八岁了就直接上小学。
  刘玉江这么说,盛希平也不好再坚持,所以刘刚就只能秋天上一年级。
  “哇,这么的文具盒?叔,这个得不少钱吧?我俩不敢要。”
  刘强一看那文具盒,连忙摇头。
  这玩意儿一看就挺贵的,他俩要是敢不经过爹妈同意就收下东西,回去他爸能抽死他。
  别管多,也别管他们多稀罕,都不能收。
  “你看,三叔给的,又不是外人,那咋还不能收呢?”
  盛希平一听就笑了,这俩孩子,年纪不大,心思倒是挺重,想的可真多。
  “不行,不行,我爸说了,不让我随便要东西,不然他砸折我腿。”刘强那脑袋摇晃的跟拨浪鼓似的。
  “行了,老大,你啊,一会儿你送他俩回去,顺道过去看看你师父和师娘不就得了?
  正好,请你师父啊,明天来咱家吃杀猪菜。”盛连成在那边一看,忙开口打圆场。
  盛希平一寻思也是,孩子不收这是他们懂事有家教。
  他要是愣给,万一回去了大哥二哥来脾气,真把孩子揍了咋办?
  “成,那我先去趟大碱场。”
  说着,盛希平找了个三角布兜子,把三个文具盒,还有铅笔橡皮、作业本等东西装起来。
  另外又把他给刘长德、秦秋燕买的东西也装里面。“走吧,三叔送你们回家去。”
  刘强、刘鹏一看,乐颠颠的跟着盛希平,一起回大碱场村了。
  四月中旬,大田地还不能种呢,但是参地的活不少,砸柱脚、做棚、苫棚等,陆续就开始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没施行到这边,现在依旧是社员集体干活。刘玉江刘玉河每天领着社员上山,到挺晚才回家。
  刘家就刘长德夫妻,还有俩儿媳妇,领着几个孩子在家里。
  要说起来呢,刘家也是有意思,刘玉江刘玉河哥俩,一共有七个孩子,全是男孩,一个闺女都没有。
  秦秋燕成天盼着孙女,每次儿媳妇一怀孕,她就天天念叨,要是个孙女就好了,可就是没如愿,生下来还是臭小子。
  现如今也不让多生了,刘家俩媳妇都去做了结扎手术,秦秋燕盼了一辈子女娃娃,到头来还是没能如愿。
  “师父,师娘,在家干啥呢?”刚进了刘家大门口,盛希平就大声喊道。
  刘家现在还剩下五条狗,大青是前年进山打猎的时候,让猞猁给咬死了。
  二青去年刚入冬时,被一头大棕熊给拍死了。
  小黄也就是当初喂花花的那只母狗,前年开春的时候跟花豹配过一回,结果就生了一只狗。
  这母狗也老了,当时大家都说,狗知道自己老了,所以生下一只狗崽留给主人。
  去年冬天,猎棕熊的时候,小黄也受了重伤,到家后没救回来,死了。
  所以刘家现在,就剩下小花、小灰、大龙、二虎,还有小黄生的那只独狗大胖。
  几只狗对盛希平都很熟悉,听见盛希平的动静,掀了掀眼皮,谁都没起来,依旧趴在窝里。
  刘家俩媳妇正在厨房忙着做饭呢,听见动静往外面看了眼,见是盛希平陪着刘强刘鹏进门,忙出来招呼。
  “哎呀,是希平来了?快,进屋说话。爸、妈,希平来了。”
  屋里刘长德和秦秋燕正哄孩子玩呢,刘玉江家老四刘新,七九年开春生的,虚岁三岁了,刘玉河家老三刘祥,七八年年底生的,虚岁四岁。
  俩孩子其实就差三个来月,这时候正是满地跑,一会儿不得闲的时候。
  为了不让孩子去厨房捣乱,刘长德和秦秋燕老两口,一人搂着一个,在炕上玩呢。
  盛希平拎着东西进屋,跟刘家俩媳妇打了招呼,然后迈步进了东屋。“师父,师娘。”
  “呦,希平啊,你不是去省城开会了么?啥时候回来的?”
  前川和大碱场加起来就那么大点儿,盛希平去省城开会的事情,早就传遍了,大家伙儿都知道。
  “今天下午刚回来,这不是给孩子们买了几个文具盒么?
  我原本说是让强子和小鹏拿回来,俩孩子不敢,怕他爸揍他们,我就跟过来,正看师父和师娘。”
  盛希平把手里的布兜子放到炕上,然后从里头掏出二斤枣红色、二斤藏青色的毛线来。
  “这是给二老买的毛线,我瞅着这个色儿挺好的,这线也不错,挺柔软。得空了让大嫂给二老织两件毛衣穿。”
  成人毛衣,一般是一斤七两毛线,二斤线余三两,留着以后拆洗倒换时添上。
  毛衣穿时间长了会磨损,拆了重织的时候就少了,要是买的时候不留余头,将来找不到相同的颜色,就不了。
  很多人穿的毛裤,都不是纯色的,经常是一截一个颜色。
  那都是毛衣倒换好几回,实在是毛线凑不上了,就改织毛裤。
  所以在农村,春秋时节经常能看到大老爷们儿穿着花花绿绿的毛裤,就是这个缘故。
  “哎呀,你看看你,出门一趟还给我们带东西。这毛线不便宜呢,你花这份儿钱干啥?”
  秦秋燕一看那毛线,就知道这是好东西,心里欢喜,嘴上少不得还要说盛希平几句,嫌他过日子大手大脚的。
  盛希平不以为意的笑笑,“师娘,挣钱是干啥的?不就是孝敬老人的么?”
  一边说,盛希平又把文具盒、铅笔、橡皮、作业本等都掏了出来,放在炕上。
  “这些是给孩子的,让他们留着学习用。”
  刚才掏毛线的时候,刘祥和刘新俩孩子没咋在乎,此时一看那文具盒,还有铅笔橡皮,俩孩子立时就瞪起眼睛来了。
  三步并作两步,就来到了盛希平跟前儿,伸手就要去抓那些东西。
  “哎呦我的天,这可不行啊,这是哥哥们学习用的,你要是给弄坏了,当心那你爸回来揍你们。”
  刘长德和秦秋燕一声惊呼,忙伸手把俩孩子重新捞回怀里来。
  俩孩子顿时就不乐意了,小的那个扯着嗓子就要嚎。
  秦秋燕一看,拉下脸来,抬手去拍炕席,“我看谁不听话?不听话我就揍他。”
  老太太把炕席拍的啪啪响,却一下也没落在孙子身上。
  不过这么一来,孩子倒是吓唬住了,刘新眼中噙着泪,瘪着小嘴看奶奶,不敢再哭了。
  “老大媳妇,你先过来把东西收拾了,别让这俩玩意儿给撕了本儿。”刘长德朝外屋喊了声儿。
  刘玉江媳妇手里握了把铲子从厨房进来,赶紧把炕上那些东西划拉起来,放到柜子上。
  “这咋三个文具盒啊?”刘玉江媳妇随口问了句。
  “哦,还有一个是小刚的,他不是秋天就上一年级么?”盛希平解释了下。
  “哎呀,你看,孩子三叔想的也太周到了,小刚还没上学呢,文具盒都预备好了。
  那皮猴子,多好的东西给他也瞎了,让他捡他哥用剩下的就是。”
  刘强、刘鹏上一年级的时候,是刘长德亲自用木头给孙子做的文具盒,盖子是抽拉式的。
  这就挺不错了,好多孩子根本就没有文具盒。
  有的管卫生所要那种注射液外头的纸壳盒,装铅笔橡皮。
  还有的孩子,就直接在橡皮上钻个洞,穿上根绳儿,连铅笔都拴在一起,挂在脖子上去上学。
  这样也有好处,就是铅笔橡皮不容易丢。
  像盛希平买的这种文具盒,哪怕是林场小学,也很少有学生用。
  好像就盛希泰有个,那是陈峰给买的。
  “都是孩子,不好偏了向了的,一人一个。等着猛子和大勇他们上学的时候,我再给预备。”
  盛希平笑笑,总共就这几个侄儿,就算文具全供了,还能几个钱啊?
  “你们仨,还不谢谢三叔?”刘玉江媳妇点了点自家儿子还有侄儿。
  刘强几个,赶紧过来,跟盛希平说谢谢。
  “哎呀,不用谢,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你们念书的笔啊本啥的文具,三叔全包了都高兴。”
  盛希平抬手,拍了拍刘强的肩膀,笑道。“去写作业吧,好好学习。”
  “哎,知道了。”三个娃高兴的点点头,赶紧去西屋写作业了。
  刘刚还没上学呢,但是天天跟着大哥认字、查数儿,现在能从一数到一百,二十以内加减法能算明白,小学一年级的汉字,也能认下来了。
  刘强每天写完自己的作业,还得给刘鹏检查作业,然后再教刘刚。身为长子长孙,这娃从小就有担当。
  盛希平在刘家坐了一会儿,看着时间家里该吃晚饭了,便起身告辞。
  “师父,师娘,家里该吃饭了,我先回去。我妈说明天家里杀猪,到时候师父师娘领着孩子,过去吃杀猪菜。”
  刘长德夫妻本想留盛希平在这儿吃,可刘玉江刘玉河哥俩到这个点儿了还没回来呢,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到家。
  总不能让盛希平留下来,陪着他们一起等吧?
  “那行,今天家里也没做啥好吃的,就不留你了。
  等哪天不忙了,让你嫂子他们做几个好菜,咱爷几个坐一起好好喝点儿。”
  刘长德挪到炕沿边儿上,就要穿鞋下地送盛希平。
  “师父,你可别下来了,好好搁炕上坐着吧。我这也不是啥稀罕客,哪还用你下来送啊?”
  盛希平忙拦住了刘长德,让他在屋里,自己抓起来布兜子,迈步出了刘家。
  回到盛家时,正好盛云芳盛云菲他们都放学到家了,刚坐下来吃饭呢。
  “老四老五,你嫂子又给你们淘登了不少复习资料,等会儿你俩别忘了拿啊。”
  盛希平指了指北炕炕稍的炕琴上头,他把复习资料放那上面了。
  要不然盛新华盛新宇这俩皮孩子,一眼瞅不着,再把那些资料撕了咋办?
  “大嫂太好了,上回那些卷子都做完了,没有习题可做,我还愁着呢,没想到大嫂又给我们淘登着了。”俩女孩一听,乐的不行。
  这俩丫头念书的天分不如老三盛希康,她俩就纯是肯下功夫学。
  晚上九点半下课回家,打着手电筒还要再做一阵子题,早晨五点就爬起来背书做题,天天如此。
  有周青岚他们淘登了各种复习题,俩丫头又肯下苦功夫,这成绩肯定不差。
  上一次模拟考,全局高中排大榜,前三里头,她们姐妹占了俩。
  当时成绩一出来,王俊生高兴坏了,今年前川林场中学的高考成绩,肯定不会差。
  俩丫头急忙吃完了饭,然后从炕琴上头取下来那厚厚一叠复习题。
  周青岚特别用心,每套题都是双份儿的,还配了答案。
  俩人赶紧把习题放好了,确认不会被小侄儿破坏,然后各自拿了一套题,去学校了。
  没多会儿,盛希泰也吃完了,扔下筷子,急急忙忙往学校走。
  这小子如今也知道学习了,虽然比不上俩姐姐用功,但这娃脑袋瓜儿够用,啥玩意儿都一点就透。
  林业局职工子女考高中相对容易,只要成绩不是太差,都能上高中,所以盛家人倒是也没怎么催促他。
  几个大的都走了,俩小的一边吃饭一边玩,好不容易吃完饭,盛希平的那群哥们儿又过来坐了会儿闲唠嗑儿。
  一直到九点来钟,王建设他们走了,盛云芳盛云菲下了晚课回家,盛家这才插上大门,休息睡觉。
  张淑珍说是要杀猪,提前一天,那猪就不喂了。
  十八号早晨吃过早饭,王建设、高海宁、陈维国等几个人,相继来了盛家。
  昨晚盛希平就跟他们约好了,今天来家里杀猪,吃杀猪菜。
  这个时节,一线工队没有活了,植树造林还早点儿,正好有空闲,所以哥几个全都换了衣服过来。
  那猪养到这个时候,大概两百三四十斤,几个人进猪圈,将猪抓住捆上,抬出来,放到长条凳上面。
  很多人家都有这种长条凳,一般是做木工活用的,比学校那种板凳长好多,也宽。
  猪绑在上头,拼了命的嚎叫着,可不管怎么嚎怎么叫,今天它也躲不过这一刀。
  院子里那口大锅又支起来了,里头烧了满满一大锅热水。
  初春时节天气还不算暖和,锅里的热气升腾而起,瞬间液化,成为一团团白色的雾气,随风飘散。
  盛希平手持锋利的尖刀,手起刀落,猪凄厉的哀嚎几声,抽搐几下后,便不动了。
  那头有人拿过来盆,接了猪血。
  今天不灌血肠,所以就不需要用高粱秸搅合了,只在盆里兑了些加调料的水,将猪血接进去,轻微搅动两下混合后,放到一旁即可。
  血液慢慢凝固,可以蒸熟了做血豆腐吃。
  猪已死,褪毛、开膛,众人在院子里忙了个不亦乐乎。
  刘长德夫妻,领着俩小孙子过来的。
  那俩小的比盛新宇还小一些,三个娃在一起玩的挺好,盛新宇挺有哥哥样儿,把自己的玩具都拿出来,给俩弟弟玩。
  有盛新宇哄着俩小的,那头盛连成和刘长德时不时看一眼,秦秋燕就去帮着忙活。
  “海宁、维国,你俩帮忙把这扇儿猪肉送商店去,我爸跟人家说好了,杀了猪卖给商店一半。”
  这边把猪收拾妥当,剁下来猪头、猪蹄、猪尾巴,然后从脊骨剁开。
  盛希平让高海宁和陈维国帮忙,把一半猪送到林场商店去。
  这个季节,家家户户肚子里都缺油水,林场商店进来的肉,每天都不够卖。
  盛家杀猪,难免有些人过来凑热闹,要是张嘴说买块肉啥的,盛家人大方,不好意思要钱。
  可自家费了那么大劲养起来的,白给肯定心疼。
  所以盛连成早在就跟商店的人说了,杀猪的时候卖给他们一半儿,这样的话,旁人再来要买肉,盛家就有话打发。
  高海宁和陈维国应了声儿,然后二人肩膀上垫了白围裙,就这么一人扛着半扇肉往外走。
  “盛家嫂子,今天家里杀猪啊?那啥?天气越来越热了,这么多肉你也吃不完,卖给我点儿呗。”
  不等高海宁和陈维国出了盛家大门,就有好几个婆子,从外头进来,一边走一边大声说道。
  “张婶、李婶,你们跟着我俩,去商店买吧。你看,这肉就是要送去商店的。”
  高海宁瞅了那几个人一眼,知道这些人嘴上说是买肉,心里想着占便宜,于是率先开口说道。
  “哎呀,不用,我们要的不多,搁这边买点儿就行了。”几个人互相看了眼,继续往院里走。
  高海宁朝着那几个人翻了个白眼儿,然后朝着院里大声喊了句。
  “希平,别忘了你答应给我们几家留的肉啊,该多少钱就多少钱,我们可不能占你便宜。”

    https://www.ba1zw6.com
第四百二十七章 开春杀猪(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