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入慕之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五章 对阵(上)(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和子烨大婚之时,京中来了许多人,不过并不包括赵王和董裕。

    董裕明面上是子烨的人,这大婚,他本是要到洛阳来,向子烨大献殷勤的。但千算万算,谁也没想到景璘会突然离京。董裕身为右相,只得留在京中主持。

    至于赵王,他身为宗正卿,本来比董裕更该到洛阳来。但他推说身体不适,让宗正寺少卿代为出面。

    我见到这二人,正是马毬赛当日。

    洛阳也有京城芙蓉园那样的大马毬场,且因为子烨喜欢打马毬,这边修得更大。

    当年因为兵乱,上阳宫外有一片官署的屋舍被大火烧为了平地。子烨来到洛阳之后,索性也不重建,将原本官署设在别处,原址开辟为马毬场。

    无论平民还是达官贵人,都可在这毬场之中驰骋比试,周围也建起了大大小小的看台,逢得盛事,民人聚集,比京城更为热闹。

    那最高的看台,名叫观云台。因得是新砌的,也比京城的摘星楼更为宽阔。

    我和子烨来到的时候,只见百官齐聚,一片君臣同乐的喜气之态。

    董裕那肥胖的身影,便是在人堆里也能一眼认出来。他穿得喜庆,肥胖的脸衬得气色红润。

    赵王也仍旧是那瘦削的模样,面色白净,倒是看不出什么病容。他出现之时,就连洛阳的朝臣也纷纷与他见礼,颇为尊敬,与董裕出现时的模样截然相反。

    他笑吟吟的,不时停下来,与人嘘寒问暖,确实人缘不错。

    我冷眼看着二人走上前来。

    景璘和明玉也在。二人先拜我和子烨,再拜景璘和明玉。

    “臣贱躯羸弱,上皇大婚,竟未及前来庆贺,惭愧之至,上皇恕罪!”赵王的腔调不紧不慢,听着颇有几分人畜无害的慈祥。

    子烨道:“皇兄何出此言。听闻皇兄身体抱恙,朕颇为牵挂,曾令使者送药过去。不知皇兄如今身体如何?”

    赵王道:“臣已好转,上皇放心。上皇赐药,臣欢欣鼓舞,倍感恩德!”

    景璘在一旁看着,笑了一声,道:“皇叔这身体,也是老毛病了。去年太后生辰,皇叔也是抱恙,宫中还派了太医诊治。那时皇叔就住在京郊的别业里,虽短短二三十里,但就算是朕,想见皇叔一面也难。洛阳和京城之间,将近千里,皇叔却拖着病体赶到,可谓心诚之至。”

    这话说得颇有些阴阳怪气的味道,我看景璘一眼。

    明玉喝着茶,一副与她无干的样子。

    赵王亦笑,道:“不瞒圣上,臣此番到洛阳来,亦是费了一番气力。平日里,家人管得严,不许臣远行,便是进京也总怕臣经不得颠簸,又冒出什么病症来。可这一次,与从前不一样。上皇大婚,圣上中宫皆来庆贺,臣身为宗正卿,又是堂堂亲王,岂有那缺席之理?家人阻拦之时,臣对他们说,二圣于臣而言,既是君臣,更是手足。上皇大婚,宗室欢聚一堂。莫说洛阳,便是远在天边,臣也该来。”

    这话说得情深意切,我听着却觉着实肉麻,起了一阵鸡皮。

    话里话外的意思,无非是他哪边都能说得上话,哪边都少不得他。

    子烨看着赵王,露出淡淡的笑意,道:“皇兄一片诚挚之心,朕心领了。”

    说罢,他让人给赵王赐座。

    赵王坐下之后,却仍不打算闭嘴。

    他看向我,颇有些感慨,道:“臣记得,先帝之时,有一年,太上皇后亲自在圣前冰戏,扮作天女,向先帝献祥瑞。先帝甚慰,对臣及郑国公说,生女如此,无憾也。郑国公当年呕心沥血辅弼先帝,如今,娘子得封太上皇后,真乃天作之合。”

    我和子烨一样,脸上带着淡笑,道:“赵王过誉。”
第二百四十五章 对阵(上)(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