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晋末长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五章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梁伏疵不为所动,反问道:“我闻大胡之侄季龙屯兵于太原,缘何不南下啊?”

    张敬愣了一下,但很快反应了过来,苦笑道:“季龙新婚燕尔,暂不宜出征”

    梁伏疵脸色更不好看了

    “季龙”名石虎,字季龙,乃石勒之侄

    前阵子刘琨三路发兵,奔着攻灭大汉去的石勒装模作样派了些兵马增援,由石虎统率

    不成想,仗没打几次,这厮尽想着娶妻了,竟然与高门士族太原郭氏勾搭上了

    大汉征北将军郭荣之妹郭氏,直接嫁给石虎为妻,双方在上党成婚,这便是张敬提到的“新婚燕尔”

    其实,这事放在平时都很正常

    太原郭氏离上党一步之遥,而上党又是羯人盘踞多年的地方,势力极盛为家族计,太原郭氏联姻石虎,也是应有之义,毕竟现在石勒几乎把上党的羯人全都笼络在了手中,俨然羯人之主,与他家联姻是有价值的

    但这事毫无疑问也让石勒的影响力从上党延伸到了太原,不是什么好事

    梁伏疵心忧朝廷,对此分外不喜

    “大胡一天天尽想美事呢”梁伏疵冷哼一声,道:“天子诏其攻河阳,百般推托这便罢了,毕竟枋头也很紧要,但自己有兵不出,却要我去为他卖命,简直不知所谓”

    说罢,一振袍袖,直接走了

    张敬默立良久,突地一笑,也走了

    平阳与邺城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明显了啊

    不过,现在还没到破裂的时候,大家都在装作一团和气梁伏疵对他摆脸色,纯粹是这人城府不深,不善于控制情绪罢了

    真要说桀骜,青州曹嶷不桀骜吗?

    他现在一门心思凌迫青州诸郡国的士族高门,逼其为自己效力为此,已经让不少士族举家逃离了

    诚然,曹嶷这样做是对的,因为此乃夯实根基之举问题是大汉朝廷愿意看到你夯实根基吗?这可未必啊

    先凑合着过吧局势日益紧张,现在还得为平阳天子效力

    离开黄池后,张敬便一路西行,半途跟上了一支魏郡太守桃豹派往枋头的部队,于二十四日抵达了前线大营

    “如何?”石勒正在听幕僚们汇报,见到张敬回返,遂问道

    “梁使君对大王成见颇深”张敬含糊地说了一句

    石勒了然,又问道:“一点兵都不肯发?”

    “行至半途时,听闻梁使君送了三千多幽州降兵过来”

    “打发叫花子呢”石勒哈哈一笑,道:“不必理他朝廷方击败刘琨、鲜卑,心气颇高,梁伏疵这蠢货看不清局势,对我作色,异日局势大变,朝廷说不定就把他调走了”

    张敬点了点头,又问道:“战事如何?”

    提到这事,石勒也微微皱起了眉头

    只见他振衣起身,带着众人登上一处高台,指着前方密密麻麻正在攻打晋军营垒的军士,说道:“晋兵颇为耐战大前天刚把许昌世兵击溃,邵贼派银枪军督战,调了一批屯田军迎战,守了三日今日一大早,许昌世兵又上来了”

    张敬极目远眺,却见晋军营垒之上,矢石横飞,杀声震天

    一批不知道从哪调来的坞堡丁壮反复攻打,尸坠如雨,最后终于支持不住,溃了下来

    晋军营垒放下吊桥,军士鱼贯而出,先追杀一阵,然后把遗留在营垒下的攻城器械烧毁,复收兵回营,坚守如初

    张敬看了暗暗心惊

    枋头之战开打前,他一度以为,经历了多年南征北战,他们苦心操练的步军战力已经颇为可观,或许可以与邵贼比划一下了

    但如今看来,即便把正在秋收的大军调来,也不一定能攻下晋军营垒啊

    什么许昌世兵?那不是早让司马虓、司马越兄弟折腾光了么?现在的许昌世兵肯定是后来新组建的,居然也能固守营垒,越打越好

    大家都在进步啊,就是不知邵贼的银枪军提升到了什么程度

    “大王……”张敬想要劝谏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石勒摆了摆手,道:“再等数日,便将大军南调先让——”

    石勒一指那些河北士族私兵、坞堡丁壮,说道:“先让彼辈耗一耗晋人的锐气”

    说完,又看向跟在身边的诸将,面色平静地说道:“你等总领骑军,外松内紧诸步营若有异动,无需请示,直接扑杀”

    “诺”诸将理所当然地应道

    张敬思虑再三,轻声说道:“大王,此战破局之眼,还在河南”

    “别总想着投机取巧”石勒不悦道:“枋头打不下来,河南打得再好又有何用?尔等就别惦记家里那些坛坛罐罐了,既然来了,就用全力此并非虚言,若有逡巡不进,保存实力者,可别怪我不讲兄弟情面”

    “诺”诸将心中一凛,齐声应道

    大胡的话,打消了他们心中的侥幸原来以为,打不下就算了,别硬来

    现在一看,大胡是来真的,保存实力已不可能,还是别自作聪明了

    张宾在一旁默默看着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

    大胡还是清醒的

    这并不是说一定要把老本拼光,但绝对不能让诸将有侥幸心理,必须让他们全力以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