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从王腾的话里,听出了另外一层意思。
“你是一方城主,所以,这十万石的粮食,你得出大头,剩下的,咱们一起去找凉州的乡绅和士族,让他们出。”
王腾给出了方法,旋即,又问道:“如今凉州官府粮仓里,有多少粮食?”
“今年的还没盘算。”
柳絮解释道:“去年的旧粮,有三万石。”
按照大康王朝的律法,每年秋收之后,就会盘点一次粮仓,而今年的秋收,还有大半年,故而,粮仓里存放的,都是去年的粮食。
有三万石。
已经算不错了。
毕竟粮食都是官府从乡绅,以及士族那里收取的粮税。
另外,这些乡绅和士族,在朝中都有亲人当官,所以在粮税方面,官府一般收的很少。
这也是之前,慕容婉清推行新政,遭到诸多大臣反对的原因,因为新政一旦推行,为官者也要交税了。
而且,像家大业大的乡绅,以及士族,交税纳粮,都比以往交的还要多。
因为是按人头收税。
历朝历代,朝廷的礼法,都是家里一人为官,向官府交税纳粮,都是少交,甚至可以不交。
若是推行新政,乡绅,士族都交税纳粮,大康王朝的国库,以及各地粮仓,将会是何等的盛况,大康王朝的国力,将会更上一个台阶。
只可惜。
新政的推向难度很大。
即便现在,朝廷有不少都是慕容婉清培养的人。
但是在抵制新政这块,还是有诸多大臣反对,因为祖制礼法,已经在他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
王腾此次想要从乡绅,士族那里筹集粮食,难度可想而知。
这也是为什么。
他需要拉上柳絮的原因。
柳絮就是凉州最大的士族,由她从中牵线搭桥,再出面与乡绅士族调和,这也许会少很多的阻力。
“旧粮三万石,那就劳烦你,派人去查点一下今年的新粮,看看有多少。”
王腾需要一个准确的数字,要是官府粮仓里的粮食多一些,那他去跟那些乡绅士族筹集粮食的时候,说话底气也足一些。
毕竟筹集的粮食少,腰杆子就硬。
反之。
筹集的越多。
那就属于是求人办事了。
不仅说话没有底气,而且那些乡绅士族们,定会趁机提出条件。
到时候。
筹集粮食,就会变成利益交换了。
“听你这意思,你打算搬空我凉州的粮仓啊?”柳絮接管凉州已有半年之久,她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刁难大小姐了。
在处事方面,她会考虑许多因素,而且,还会琢磨别人说过的话。
她从王腾的话语里。
明显听出了,对方想要把粮仓里的粮食,全部拉走。
她怎么可能会同意王腾的要求?
要知道,万一凉州发生什么事情,粮仓里的粮食,就是救济百姓的粮食,倘若王腾全拉走,凉州一旦发生什么事情。
那将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历朝历代,因为地方发生灾难,激起民变,导致百姓造反的事情,比比皆是。
柳絮又怎么会眼睁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