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3章 玩敌养寇(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明可以在那里建立一座军镇,将各军轮流抽调过去驻守。”

    朱标也高兴的道:“好主意,经常活跃在那里的罗刹人,实力也不算强,最适合用来磨练军队。”

    陈景恪不禁眼前一亮,老朱果然不愧是老朱啊。

    玩敌养寇的把戏,运用的如此娴熟。

    “可以在北海建立一座军事重镇,围绕军镇进行发展。”

    “等时机成熟,就划分郡县派遣流官进行治理。”

    于是事情就此定下,北海这个苦寒之地也成了不封之地。

    群臣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对这个不封之地的范围,既满意又有些头疼。

    满意的地方在于,如此分封确实将‘尊王攘夷’属性发挥到极致。

    藩属国纵使发展起来,也很难对大明本土造成直接威胁。

    头疼的地方在于,不封之地的范围太大了。

    他们和老朱、朱标有着相似的想法。

    伊丽水留下还情有可原,毕竟是通往西域的咽喉,可高原和北海有啥用?

    不过朱标也有借口来敷衍他们:

    “高原是吐蕃藩司之地,朝廷怎能随意分封?”

    “至于北海,苦寒之地将谁封过去都无异于流放,大明岂能苛待有功之臣?”

    这个理由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高原上的藩司好不容易才臣服,不能因为分封将人家给逼反了。

    只要他们老老实实的,就当他们不存在吧。

    至于北海……算了,苏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听过无数遍。

    将心比心,谁也不想去那地儿。

    这两个地方解决,剩下的就不是问题了。

    群臣集体通过了这项决议。

    之后朱元璋亲自出面,将不封之地写在了皇明祖训里。

    刑部也将这幅地图,写在了大明律里面。

    除了不封之地,群臣还提出了另外一个条件。

    藩属国的世子,必须来大明接受教导。

    这也正合朱标的意,于是顺水推舟,让藩属国世子在大明进学。

    诸侯王的子嗣,未在大明学习过的,不得继承国主之位。

    至于学习什么,教材其实也是早就准备好的。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根本法、货币等等,也一并在朝堂上提出。

    群臣见皇帝准备的如此充分,就更加明白,这是早有预谋。

    这反而让他们放下心来。

    而且朱标拿出来的许多政策,都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按照这种规矩来建立藩属体系,对大明来说还真是一件好事。

    具体如何分封,朝会上并没有讨论。

    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把大方针确定,再把规章制度完善。

    之后再进行分封也不迟。

    不过朱标也明确表示了,第一步就是在南洋分封。

    五个亲王国,五个侯国,十个伯国。

    至于具体名额都有谁,等后续通知。

    退朝之后,大分封之事迅速传遍天下。

    朝野对此自然是议论纷纷,但得益于之前的宣传,反对的人并不多。

    大家对勋贵也是充满了羡慕。

    这可是实打实的诸侯王啊。

    能够建立宗庙,光宗耀祖莫过于此。

    刚刚经历过大清洗,惊魂未定的勋贵集团,听到这个消息后悬着的心都放回了肚子。

    大家都明白,大分封意味着清洗的结束,活下来的人都安全了。

    但这次的教训却足够刻骨铭心。

    剩下的勋贵都变得低调本分起来,在礼部和吏部的书院建成后,纷纷将自家子弟送进去学习。

    很多轮休的,自己也主动要求进去学习。

    对此老朱非常的满意,人呐,就得时不时敲打一下。

    对于广大将士们来说,大分封的消息无疑就是一记兴奋剂。

    还是最高剂量的那种。

    一个个眼珠子都红了,看谁都像敌人。

    因为内部重新稳定下来,朱标下令各军回到自己的防区。

    其实这条命令主要是下给朱?和朱棣的。

    两人刚刚带兵回到防区,就被部下集体找上门。

    “兄弟们的大刀已经饥渴饥渴难耐了,打一仗吧。”

    朱棣二话不说,率十万大军向狼居胥山杀去。

    早就被打残了的北元也速迭儿,连夜率领余部逃窜,连沿途袭扰都不敢。

    要知道,没有了后勤的拖累,朱棣就干四件事,吃饭、睡觉、修碉堡、打北元。

    这些年北元实在是被打怕了。

    这次,他在狼居胥山洗劫了一番,又仿照霍去病进行祭天,之后施施然的班师回去了。

    另一边朱?考虑的就比较多了。

    按照计划,最迟明年年初他就要出兵收复西域。

    在此之前,必须要解决河西走廊的安全问题。

    对河西威胁最大的,无疑就是斡亦剌(瓦剌)。

    斡亦剌很狡猾,自从北元溃败,他们表现的就很恭顺。

    尤其是前年,朱?派人和他们进行了一次‘友好交流’。

    结果就是斡亦剌变得更加谦卑了。

    这些年大明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北元上,也没有怎么理会他们。

    这就给了斡亦剌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尤其是大量北元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到斡亦剌寻求庇护。

    此消彼长之下,他们的实力增长非常迅速。

    人口和铁骑,就是一个势力的胆量。

    朱?很清楚,强大起来的斡亦剌,内心里对大明并不是很恭顺。

    当然,他们也没胆量与大明为敌。

    他们更希望和大明平等相处,表面上我承认你是宗主国,然后大家互不干涉。

    朱?可不是那种无脑之人,他很清楚历史上草原部族是如何壮大,如何威胁中原王朝的。

    弱小时候臣服,躲的远远的休养生息。

    然后抓住机会一跃成为草原霸主,紧接着就南下劫掠。

    在他看来,目前草原上最符合这个标准的势力,就是斡亦剌。

    既然你有威胁,那就不能留。

    不论是为了河西走廊的安全,还是为了未来大明的安全,都必须要将斡亦剌打残乃至消灭。

    所以,部下的将士们因为大分封战意高昂,他也顺水推舟宣布对斡亦剌开战。

    作为塞王,他是要有权力先斩后奏的。

    之后大军兵分三路,向着斡亦剌部杀去。

    ——

    这个世界是多线发展的,大明这边纷纷扰扰,外面也一样不消停。

    比如燕王府如期对次大陆发起了战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