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6章 分封的深层次谋算(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老朱就更不知道了,他现在的心思全在炎洲上,催促道:

    “快说说,传言是不是真的?”

    陈景恪颔首道:“是真的,我们派去的人绕着那里转了一圈,确定那就是一座大洲。”

    “其面积比现在大明实际控制的国土还要大,与传说中的炎洲有五六分相似。”

    “更多细节,还需要等进一步探查之后才能知晓。”

    按照正常来说,探险队不可能半年跑一个来回。

    但有了那支商队给的航线图,再加上陈景恪假借那本游记的名义,给出了更加具体的路线图。

    甚至还画出了炎洲的大致轮廓,让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

    这才让探险队半年就将情报带了回来。

    老朱兴奋的道:“好好好,实在太好了。再派人去好好侦查,一定要尽快摸清上面的情况。”

    陈景恪回道:“我们派去的探险队实力很强,在确定那里是大洲之后就一分为二。”

    “一支回来汇报情况,另一支留在当地建造定居点,并进一步打探炎洲情况。”

    “这次请太上皇过来,就是商议一下,具体如何开发那里。”

    这时,耿光担忧的问道:“炎洲是否有强大的国家?我们留在当地的探险队,不会与他们起冲突吧?”

    陈景恪说道:“炎洲只有一些土人,生活非常的原始。”

    “根据探险队短暂的接触,发现他们不会冶炼金属,没有马匹,连陶器都不会烧制……”

    陶器都不会烧制?众人都有些惊讶。

    在陈景恪的主张下,大明建立了一个机构,专门做区域国别研究。

    将接触到的每一个国家部落的,风土人情、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生产力情况等等,全部做详细的记录。

    其中很多都是原始部落。

    这些原始部落,很多都未能掌握金属冶炼技术,但连烧陶都未能掌握的确实少见。

    烧陶实在太简单了,弄几个泥胚子阴干扔火堆里烧,都能出陶器。

    一个大洲竟然没有能研究出陶器的烧制方法……有点超出他们的想象。

    徐达都忍不住问道:“这个情报准确吗?”

    陈景恪回道:“目前来看应当不假,具体如何还要做进一步探查。”

    徐达强调道:“一定要确定对方是否掌握铁器,这一点至关重要……”

    “嗯,告诉去炎洲的人,不要轻易把铁器给土人,更不要把冶炼技术告诉他们。”

    朱元璋也说道:“对,千万不要让他们掌握了铁器的冶炼技术。”

    土著没有掌握铁器没有骑兵,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啊。

    很快众人就商量出了一整套的开发炎洲计划。

    先去打探那里的具体情况,然后再根据情况进行开发。

    开发的方法很简单,朝廷先派人去建立一些定居点,然后将一些死刑犯流放过去。

    反正都是要死的人了,去为大明开疆拓土做点贡献吧。

    但仅仅如此还不够,如何有效统治那里,才是最大的问题。

    毕竟炎洲离大明太远了,不可能直接进行统治的。

    其实众人心中已经有了想法,效仿秦王之事。

    封几个亲王过去,啥事儿就都解决了。

    而且还将亲王撵出了大明本土,防止藩王做大。

    然而,将封国建在那里,无异于流放。

    事实上,在很多人心目中,朱樉去安西就是被流放。

    秦王有罪,被流放到安西合情合理。

    可将无罪亲王封到蛮荒的炎洲,那就太过分了。

    没人敢提出这个建议,老朱是多么的重视亲情,满朝文武谁不知道啊。

    提这个建议,怕是嫌脑袋太重,想轻松一下是吧。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朱元璋竟然主动说道:

    “先查清楚炎洲的情况,建立一些定居点。”

    “如果那里真的适合居住,可以封几个亲王过去。”

    闻言,所有人都惊讶不已。

    这建议是老朱提出来的?简直不敢相信啊。

    然后,反应过来的众人立马起身说道:

    “陛下圣明。”

    看那模样,生怕老朱反悔一样。

    就连最反对扩张的那三个儒家出身的学士,也改变了想法。

    炎洲发现的好啊。

    正发愁那么多亲王怎么处置呢。

    说是海王分封,可海外的地是有限的,适合分封亲王的并不多。

    总不能随便找一块蛮荒之地,将他们丢过去吧。

    鲁王、蜀王、湘王,都加冠了,封国还没着落呢。

    眼瞅着代王、肃王、辽王也长大了……

    再不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群臣还真怕朱元璋改变主意,重新在大明内部搞藩王制度。

    现在朱元璋主动提出将亲王封到炎洲去,那可真是太好了。

    封,必须封。

    炎洲那么大地儿,封三五十个亲王过去完全没问题。

    别说太上皇和皇上的儿子,未来太子多出来的儿子,也照样能封过去。

    还能将多余出来的人口迁徙过去,减轻大明的耕地压力。

    啧啧,简直太完美了啊。

    因为这件事情,众人对开发炎洲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对于投入资源什么的,那是不遗余力。

    要多少有多少,一定要尽快把炎洲开发出来。

    为大明开疆拓土,我辈义不容辞。

    唯有了解老朱为人的徐达和李善长,相互看了一眼,都露出意味深长的表情。

    炎洲、分封亲王、勋贵大分封……

    如果他们还想不到什么,那就真的太蠢了。

    现在亲王都封过去了,别的勋贵还有的选择吗?

    不过他们并没有说出来,这么大的事情,还是不要瞎传的好。

    朱元璋自然知道大家的想法,却并没有说什么。

    先让你们高兴着,等将来大分封的时候,有你们哭的。

    咱的儿子都封过去了,你们还想挑三拣四?

    呵呵。

    咱不当皇帝了,照样能杀人。

    众人很快就拿出了一套大致的开发方案,计划三年内在炎洲建立稳定的定居点,并着手进行分封。

    至于细节,具体怎么做,自有下面的人去做。

    这件事情商量好,朱元璋再次将目光看向陈景恪:

    “还有什么事情吗?”

    陈景恪颔首,问道:“秦王的信您也收到了。”

    “关于他提议,趁帖木儿无力东顾的时间节点,出兵拿下西域的策略,不知您有何看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