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5章 阁老们头上的人(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385章  阁老们头上的人

    与安西风急浪高不同,大明整体稳定,只有微波荡漾。

    微波来自于两方面,其一为内循环计划的实施,其二来自于思想界。

    为了加快内循环的建设,朝廷放宽了对基建项目的审核。

    正如推测的那般,面对送到嘴边的肉,又有几个人能控制住内心欲望呢?

    一时间贪腐成风。

    锦衣卫全面出动,朱标派遣御史在全国巡查。

    户部和金钞局组成联合调查组,随机抽检审核资金去向。

    即便如此,依然无法遏制住这股风气。

    老朱终于坐不住了,在过完上元节之后,就决定再次出发巡视地方。

    本来他还想带着马娘娘一起出发的,然后就被狠狠的拒绝了。

    “够了够了,我知道你有那个心就够了,我老了不想折腾了,你自己个儿去吧。”

    老朱那叫一个委屈:“妹子,你不耐烦咱了。”

    马娘娘没好气的道:“你以为谁的身体都和你一样硬朗啊,再折腾下去,怕是景恪都束手无策了。”

    老朱听的心疼不已,看着她已经接近全白的头发,心中隐隐作痛。

    自己能跑能跳,还能拎着大刀耍几十个来回,可是她已经尽显老态。

    要知道,她比自己还小两岁呢。

    想着想着他的眼眶就湿润了:“妹子,你可得保重身体,咱离不开你。”

    马娘娘心中开心,嘴上却嫌弃的道:“老东西,都快入土了你还在这肉麻呢。”

    然后她安慰道:“我问过景恪了,暂时没什么大问题。”

    “人心中都有口气,只要那口气在,就不会出大问题。”

    “我心中那口气可还强着呢,伱就放心忙你的去吧。”

    老朱一屁股在她身边坐下,说道:“咱也不去了,咱在家好好陪着你。”

    马娘娘笑道:“你陪我做什么,朝廷更需要你。”

    “况且你心系国事,真让你在宫里什么也不做,我还怕把你憋出病来呢。”

    “去吧去吧,帮标儿分担一些压力……”

    提起大宝贝儿子,老朱也有些无奈。

    这个儿子的身体,还不如自己呢。

    他是一点都不敢放松,想尽一切办法帮儿子分担压力,生怕朱标先自己一步而去。

    马娘娘也发现,自己安慰人似乎安慰错了方向,连忙补救道:

    “有景恪在呢,他的医术你还不放心吗。”

    老朱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咱对他的医术从不怀疑,只是用他自己的话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这些年他忙着研究国事、专研学问,医术早就生疏了。”

    马娘娘笑道:“治疗别的病或许他会生疏,但我和标儿的病他一天都要瞧上三回,想生疏都生疏不了。”

    “你呀,心就放到肚子里去吧。”

    “而且我不和你一起出去,倒也不全是因为身体原因,是怕有我在你放不开手脚。”

    马娘娘可不是滥好人,她只是做事喜欢留余地,不喜欢搞扩大化。

    真到了关键时刻,她的手腕可一点都不比朱元璋软。

    要不然人家两口子是排在前三的模范夫妻呢。

    在这一点上,朱标的性格更像马娘娘多一点。

    现在是改革的关键时刻,大把的钱撒出去,要是没有雷霆手段会变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所以,这一次她原则上是支持老朱杀人的。

    但马娘娘的性格决定了,她没有办法无视老朱大肆株连,必然会去劝说。

    到时候老朱做事就会放不开手脚。

    一旦给了那些贪官污吏侥幸之心,后果会非常严重。

    眼不见心不烦,索性这次她就不跟着一起去了。

    马娘娘继续说道:“第二个原因就是妙锦,她也大了,我要在洛阳看顾着她。”

    老朱眉头一挑,说道:“她可是咱们一手培养出来的太子妃,谁还敢动她不成?”

    马娘娘没好气的道:“除了你的宝贝大孙子,还能是谁。”

    老朱马上就懂了,连忙说道:“也是,可不能让那臭小子乱来,怎么也要等到妙锦及笄才行。”

    徐妙锦今年实岁十三虚岁十五,在古代这个年龄成婚完全没问题。

    朱雄英天天把自家媳妇宝贝的不得了,如果放任他们在一起,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必须要杜绝危险。

    而且这可是未来的皇后,要好好教育才行。

    虽然有陈景恪这个老师在,可有些东西是男人无法教的。

    本来孩子的母亲是最适合的。

    可是徐妙锦的母亲字都识不了几个,让她来教未来的皇后,没有人能放心。

    只能马娘娘自己亲自教了。

    眼见自家媳妇确实不适合外出,老朱也就息了这个念头,准备去干清宫找朱标说说这事。

    刚走到半路,就迎面碰到了大太监吕营。

    他是曾经的东宫太监,朱标的心腹。

    现在朱标当了皇帝,他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大太监。

    也就是俗称的大内太监总管。

    见到他,老朱眉头一皱,训斥道:

    “你不在皇上跟前伺候着,到这里来做什么?”

    吕营连忙说道:“回太上皇的话,陛下让奴婢请您去内阁。”

    请自己去内阁?那就是有大事发生了。

    他心中嘀咕,到底什么事情要找自己过去商议。

    嘴上却毫不客气的说道:“好生伺候皇上,让咱知道你偷懒,有你好果子吃。”

    吕营心中一颤,别人说这话或许只是吓唬敲打,眼前这位可是真敢这么干。

    “是,奴婢一定尽心尽力伺候陛下。”

    朱元璋这才转身去往内阁。

    到达之后发现,朱标、朱雄英、陈景恪以及七位内阁学士全都在。

    见过礼之后,众人纷纷落座。

    老朱当政的时候,大臣觐见皇帝是没资格坐下的。

    在律法上见皇帝,只能跪着回话。

    当然,这只是礼法规定。

    实际操作并不会如此,一般都是站着回话。

    如果对面是老臣,也会赐座。

    如果是徐达、汤和等人,甚至能围在一张桌子上,边吃边喝边聊。

    朱标当政之后,又略作调整。

    除了朝会群臣要站着之外,单独接见某个臣子,一般都会赐座。

    在内阁商议事情的时候,更是直接在会议室摆放了座椅,默认大臣可以坐下回话。

    顺便啰嗦两句,很多人认为朝会上不允许上厕所什么的。

    所以上朝之前,百官要先去茅厕把生理卫生解决了。

    事实上压根就不是这样的。

    朝会进行过程中,是允许大臣外出如厕的。

    大殿里面有礼部的官吏专门负责此事,大约是八九品的样子。

    谁憋不住了,找这名礼仪官说明情况,就可以去厕所了。

    而且在召开会议的宫殿附近必然有厕所。

    哪怕是找个房子摆个马桶临时充当一下,也要有。

    言归正传。

    等众人落座,一个怪异的局面就出现了。
第385章 阁老们头上的人(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