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赶鸭子上架
马皇后将人安置好,叮嘱内侍看好他们,才从偏殿出来
到了门口,对等在外面的朱雄英和陈景恪说道:
“走吧,去那边坐坐”
三人就一起来到朱雄英之前居住的偏殿
现在他也时常住在这里,陈景恪偶尔不回家也会住在这里
让侍者都离开,马皇后才感慨万千的说道:
“陛下最后一桩心事总算了结了”
朱雄英尽管已经接受了这个事情,但依然有诸多不解,当即就问道:
“皇爷爷最痛恨背叛,为何会突然原谅韩国公了?”
马皇后说道:“人心都是肉长的,一起从微末携手走到今日,其中的感情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能忘记的”
“有时候原谅别人,也是与自己和解”
陈景恪是穿越者,两世加起来也不年轻了,感触相对要深一些
“李百室特别小气,又好面子,还总是装作大度的样子,惹出了不少笑话……”
有她在,和没有她在,朱元璋就是两个人
关键他还把怨恨摆在脸上,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心中有气一样
两人同样有着深厚的战友情
李善长被圈禁后,她也时常去看望
马皇后也很高兴,一直在讲述过往的事情,说了很多没人知道的小秘密
“再有个台阶下,和解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可随着时间流逝,自己在大明日渐得意,恨意渐渐消失
回乡之后还处处摆第一功臣的架子,竟然敢私下调动军队给自己修宅子
“咳……”朱雄英干咳一声,似乎有什么话想说
就如前世的李善长,自己背叛在先,朱元璋一再包容,他还不知悔改
陈景恪打了個哈欠,说道:“睡觉睡觉,明天还一大摊子事儿呢”
当然,如果有一方始终不知悔改,另当别论
即便如此,朱元璋还是不想杀他
马皇后是朱元璋的剑鞘,也是他和群臣之间的润滑剂
“最开始确实很恨,等冷静下来往日的情分就会渐渐占据上风”
虽然不至于念他们的好,却也不再恼怒
而现在君臣和解,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是私下解决,让他体面退场
所以,前世有一种被大家广泛认同的说法
朱雄英毕竟年轻,很难体会到其中的感情
事实上,马皇后的存在,才是君臣和解的最大因素
三人一直谈到二更天,马皇后才去休息
这一世,因为马皇后的劝说,朱元璋在察觉李善长背叛后,没有直接治罪
有她从中协调,李善长就算再自私,也应该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如果陈景恪背叛自己……不能想,血压已经开始升高了
“况且你皇爷爷马上就要退位了,也想给自己一个圆满”
李善长也就没有了抱怨的余地,这几年还算老实
陈景恪和朱雄英两人就成了最好的听众
如果双方共同奔赴,最终实现和解并不奇怪
他情不自禁的拿陈景恪做类比
前世他也有看不顺眼的人,有时候恨不得对方去死
遭遇背叛的时候,会更加的痛恨
那可是军队,这是犯大忌讳的事情
刚穿越过来,回想前世种种,也同样咬牙切齿
最后群臣集体进谏,连朱标都有些忍不下了,他才痛下杀手
但冷静下来,心中更多的还是悲痛
朱元璋和李善长等人,是尸山血海里一起趟过来的,感情有多深可想而知
当年朱元璋在前线打仗,是马皇后和李善长携手管理后方
但犹豫了好一会儿也没说出口,最后恼羞成怒的道:
“滚去睡觉吧”
说完转身离开了
陈景恪一脑门黑线,神经病吗这不是
他不知道的是,第二天朱雄英就找到徐妙锦,谈起了朱元璋和李善长和解的事情
并感慨万千,要是皇爷爷当年冲动把人砍了,这会儿肯定会后悔
多亏了皇祖母当日的劝谏,这些年又两头调和,才有了今日的和解
然后故作不经意的道:“要是将来我冲动了想杀重臣,你也要如皇祖母劝皇爷爷一般劝我”
徐妙锦自然懂他的意思,眼珠子一转,故作糊涂的道:
“好,我一定会劝您的”
“不过也要看是什么人,要是陈景恪敢背叛您,那就把他碎尸万段”
“啊?”朱雄英懵了,连忙问道:“不是……为什么啊?”
徐妙锦严肃的道:“您如此信任他,他还背叛您,这种忘恩负义之人,不杀了留着做什么”
“啊这这这……”朱雄英快要晕了,我不是这个意思啊
怎么你比我还义愤填膺,咱俩到底谁劝谁啊?
正当他想着怎么解释的时候,徐妙锦忍不住笑了起来
朱雄英哪还不知道自己被耍了,张牙舞爪的道:
“好哇,你竟敢骗我,看我怎么收拾你”
徐妙锦假装害怕的躲来躲去
远处马皇后看着他们玩闹,露出慈祥的笑容
——
李善长没有直接去上任,而是大肆操办,将在京的七品以上官员全都请了过来,庆祝自己复出
还摆了三天的流水席,宴请所有百姓
好似生怕别人不知道一般
如此高调的行径,着实出乎大家的意料
很多人都在议论,得意忘形,难得长久
也有人疑惑,李善长不应该是这么愚蠢的人,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部分人却已经明白,他就是故意做给天下人看的
他越高调,复出的动静闹的越大,知道的人就越多
大家对皇帝的评价也就越高
而且他毕竟退隐太久,朝堂已经换了好几遍人
正所谓人走茶凉,还有多少人愿意听他的,很难说
他如此高调,也是告诉世人
李善长依然是那个李善长,少在我面前打小算盘
这么做的效果确实很明显,不论大家心中怎么想的,都不得不打起精神,来面对这位开国第一功勋
三日后他正式走马上任
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用自己的亲信将吏部空缺填补
他是大明初代行政系统的设计者,虽然退隐数年,但亲信依然众多
此时复出,根本就不愁没有人手可用
这也意味着,文官集团失去了对吏部的掌控
面对这种局面,文官集团集体失声
想要反抗,却发现毫无办法
因为李善长代表的从来都不是他自己,他背后站着的是勋贵集团
自胡惟庸以后,朱元璋有意分割文武
勋贵集团逐渐退出了行政系统,只保留了对军队的掌控
而文官集团则前进一步,接管了行政系统
现在李善长掌握吏部,代表着勋贵的势力重新介入行政系统
第315章 赶鸭子上架(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