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反清:从大明秽土转生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1章 优势在我!(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她的爹娘从小就教育他,有吃的要紧着家里的男人先吃,男人吃完女人才能再吃。

    现在虽然嫁给了林深,但她的习惯还没有改过来。

    看着饭桌上的好东西,她根本不敢动筷子。

    林深闻言,摇摇头说道。

    “放心大胆的吃吧,咱们家每年光是老子的军功田收租就能收五六十块银元,再加上我每个月还有两块银元的俸禄,不缺你这两口吃食。”

    林深现在虽然有五十五亩良田,但由于这五十五良田不在家乡本地,而是在成都附近。

    是故,他自己是不种的。

    而是交给了朝廷每年打理,自己只等着收租就行。

    差不多是每亩地每年可获得田租一块银元。

    之所以给他分配的军功田在成都,而不在他的家乡,则是因为林深的家乡没有足够数量的无主田可用于分配。

    大明如果硬要在地方上分田,那就只能是打土豪分田地。

    但是,这和大明这个封建王朝的定位明显不符。

    所以,大明现在给明军士卒的分田,大多都集中在曾经的满城附近。

    基本上都是曾经的旗田!

    因为分旗田的难度最低,直接杀人分田就行,田分完之后还不会有什么隐患。

    因为那些旗人要么死了,要么被拉去劳改了,当然不会有隐患。

    等田分到手之后,想种的可以自己种。

    不想种的,也可以交给朝廷统一管理,每年年末等着领田租就行。

    林深便是那种不想自己种地的。

    他现在给朝廷当差做吏员,每个月都有俸禄拿,每年年底还有田租可以收,日子过的多舒服?

    何必再去面朝黄土背朝天?

    他当年之所以选择离家从军,去战场上搏富贵,那便是因为收购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

    现在虽然他在战场上丢了两根手指,但却也是立了功,要是退伍回来还得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泥里刨食。

    那他这两根手指不就白丢了吗?

    听闻此言,林深的妻子才接过碗筷,小口小口的吃了起来。

    林深并没有陪自己的妻子慢慢吃早饭,他三口两口吃饱之后,叮嘱自己的妻子在家好好看家,便提起自己佩刀,牵了马出门而去。

    离家后,林深径直纵马向衙门而去。

    现在已经快要到点卯的时间了,他可不想迟到。

    抵达县衙,在签到册上签了,林深进了自己的班房,刚坐下准备喝杯茶,看会儿报纸,便听到外边响起了一阵响亮的铜锣声。

    “紧急集合,紧急集合!”

    “朝廷的公文到了,所有人立即到县衙大堂上集合,准备听公文。”

    “动作都快些,不要让知县大人久等了……”

    吵吵闹闹声中,一群人抵达了县衙大堂上,只见县太爷穿着官袍,端坐在上首位置。

    青袍乌纱,三缕长须,看起来端庄且威严。

    待所有人到齐之后,县太爷清了清嗓子,开始念诵起了公文。

    “根据新大明社会发展之纲要,朝廷施政方针……”

    林深站在县衙大堂上,听得昏昏欲睡。

    就在他几乎要睡着之时,那位县太爷终于说到了重点。

    “针对四川一省之施政,内阁方面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地方上立即将清丈田亩,清查丁口之工作落实到位,不得拖延瞒憨!”

    这位县太爷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

    “我昭觉县自然也不例外,县下各乡各镇各村的清丈田亩,清查丁口之工作,全部都要落实下去。”

    “县衙诸吏员,两两一组,互为监督,分别前往各乡镇村庄落实工作……”

    小吏们闻言,纷纷抱拳应喏,并保证完成任务。

    一个个都显得干劲十足!

    因为,现在的大明朝是官吏不分家的。

    吏员如果能积攒下足够的功劳,便可以将名单上报至吏部,然后晋升为官。

    这一点,不管是对那些积年老吏,还是年轻人,都充满了诱惑。

    毕竟,俗话说的好,既然能当官,那何必做吏呢?

    官与吏之间的差距,何止是天壤之别啊!

    眼下朝廷要清查丁口,清丈田亩,对于他们来说可是相当难得的立功机会。

    就连林深也是有些意动。

    他虽然是伤残老兵退役然后任的吏员,升起职务来要比其他人容易的多。

    毕竟,那他两根手指可是为了大明断的,谁知道了不得高看他一眼?

    但是,如果没有足够分量的功劳,他想要晋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次的事情,或许就是他由吏转而为官的契机呢?

    和这些吏员们的兴奋激动不同,坐在上面的县太爷确是神情中略带忧虑。

    和这些吏员不同,他毕竟是官,是朝廷吏部任免的昭觉知县。

    消息渠道可要比这些吏员多多了。

    他可是知道,朝廷说是要清丈田亩,清查丁口,可却并不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真正接到朝廷要求清丈田亩清查丁口的公文的,只有西南几省。

    而这,就很值得令人深思了。

    朝廷此举,究竟是要清丈田亩清查丁口呢?还是另有所图?

    如果他没猜错的话,朝廷这次估计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冲着那些土司来的。

    毕竟,这几年那些土司们的无法无天,大家都看在眼中,朝廷忍不了了,准备要教训他们,并非不可能。

    而这清丈田亩,清查丁口,便是朝廷找的由头。

    因为,那些土司必然不可能允许朝廷直接摸清楚他们的底子。

    而这也就使得土司们必须得对抗朝廷。

    可谁要是敢对抗朝廷,一顶造反的大帽子扣下了,当即就是王师毕至,抄家灭族……

    对于现在的明军的战斗力,全天下的人心中都有数。

    毕竟,我大清现在都凉透了,草原各部都被大明王师给扬了,那些小小的土司,又能翻出多大的浪花来?

    当然了,这次朝廷虽然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土司,但也不光是土司。

    如果地方上有士绅大户敢抵抗皇命,拒绝朝廷清丈田亩清查丁口,那照样是抄家灭族的下场。

    这件事对他们这些当官的来说,其实是好事。

    他这个县太爷又不是本地官,朝廷收拾本地的土司和士绅,和他没有多大关系。

    反而是待朝廷拿那些土司和士绅杀鸡儆猴之后,他们这些代表朝廷的当官的,权柄和威严都将获得极大的加强。

    只是可惜,刀兵若动,百姓难免受苦受难啊!

    读书人嘛,在不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忧国忧民是难免的!(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