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反清:从大明秽土转生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4章 平叛与绥远之战(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忠君爱国,振兴华夏,团结奉献,勇于牺牲……

    这些口号基本上是天天喊,日日喊,吃饭喊,睡觉喊,训练喊。

    喊多了,大家自然也就都当真了。

    受到影响的可不光是底层士兵,就连这些军官也是如此。

    黄惟见此,知道自己的激将法见了成效,满意的颔首道。

    “很好,诸将都是我大明的好儿郎。”

    “先受本官一拜!”

    语罢,他便对着诸将深深一揖,态度相当的诚恳。

    诸将见此,也是纷纷作揖回礼道。

    “报效国家,万死不辞!”

    “报效国家,万死不辞!”

    “……”

    ……

    就在绥远城的明军全力备战之时,远处的抗明联军中,彼得罗耶夫看着眼前的那座绥远城,也是忍不住蹙起了眉头。

    因为,出现在他面前的压根不是一座传统的东方式城池。

    而是一座西式棱堡型的防御要塞。

    在这座要塞四周,密密麻麻的挖掘着壕沟,陷阱,地堡,炮台等防御工事。

    光是棱堡外围就足足有三道防线。

    明军自从三月中旬攻克绥远城之后,便开始对绥远城进行要塞化改造,以尽可能的增强绥远城的防御。

    半年过去了,绥远城成功的被明军改造成了一座棱堡式的防御要塞。

    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军费自然也是花钱如流水。

    之所以这样,原因很简单。

    因为明军修建绥远城的建筑材料和人工,几乎全部都是由大同那边跨越二百公里的草原送来的。

    费用自然是低不了!

    但事实证明,大明的这笔钱算是花到实处了。

    这座在绥远城的原址上修建好的棱堡,拥有着不俗的防护能力。

    最起码,现在彼得罗耶夫看着眼前的绥远城,他是有些头疼的。

    而在他的身边,永璇则是一幅跃跃欲试的表情。

    看着前方的绥远城,他干劲满满,心中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收复绥远,重新打出大清的威风。

    “关内爆发了大规模起义,百万漕工暴动截断了运河,明贼太子亲率明军主力回关内救火去了,绥远城内的不过是明贼的一支偏师。”

    “此战,我军必胜!”

    永璇骑在马背上,意气风发的开口说道。

    一旁的范伯永听闻此言,开口附和道。

    “殿下英明!”

    “一但我军收复绥远城,则大同唾手可得。”

    “我军便可进大同而掠山西,以山西高屋建瓴之地势,发兵收复京师。”

    “一但我大清成功收复京师,则北地的英雄豪杰必然争相投奔,到处都将爆发规模浩大的反明起义。”

    “到时候,就是我大清社稷的光复之时了!”

    一旁的车臣汗也是开口说道。

    “我等必将重现当年先辈之壮举,让中原的花花江山,臣服于我等的铁蹄之下。”

    几位蒙古大汗也是纷纷开口表示赞同。

    彼得罗耶夫见此,深吸一口气,却是语气略显凝重的开口说道。

    “明军竟然在草原上修了棱堡,此战我军即便能胜,只怕也不会轻松。”

    不同于几乎没怎么领过兵的永璇和没见识的蒙古人,作为一名成熟的将领,没人比彼得罗耶夫更懂棱堡究竟有多难打。

    沙俄之所以能够以少量的兵力,便控制住了地域辽阔的西伯利亚,棱堡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的。

    他们沙俄能凭借棱堡,在兵力是自己几十倍的敌人的进攻下坚守动辄以年为单位的时间。

    那明军即便不如他们,可这座棱堡也绝非轻易就能被攻陷的。

    彼得罗耶夫身边,一位身材高大的沙俄军官见此,开口说道。

    “彼得罗耶夫阁下,我想您应该是多虑了,棱堡虽然难以攻克,但如果我们能够使用沃邦攻城法的话,想要攻克一座棱堡,无非也就是多费些力气罢了。”

    “而现在,我们可是有着数以十万计的士兵的,完全不缺乏劳动力。”

    这人叫做科耶维奇,是叶卡捷琳娜的近卫军的指挥官之一。

    算是女皇心腹中的心腹。

    虽然他这次被派遣率部前来东方作战是来刷功劳的,但他的能力却并不差。

    他曾经受命与沙俄名将苏沃洛夫,在前几年第五次俄土战争崭露头角。

    率部为帝国夺取黑海的入海口,立下了汗马功劳。

    彼得罗耶夫转头看了一眼科耶维奇,但最终还是点头说道。

    “此言有理。”

    欧洲人既然发明了棱堡,自然对如何攻取棱堡也是有所心得的。

    沃邦攻城法在这个时代的欧洲,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唯一的缺陷就是所需耗费的时间太长,且挖掘壕沟所需的劳动力太多,仅此而已。

    但是,现在的抗明联军却是并不缺劳动力。

    这个时代的蒙古人战斗力虽然不咋地,但挖壕沟总还是会的。

    语罢,彼得罗耶夫开口说道。

    “传令下去,让大军筹备对绥远城展开攻势。”

    “准备挖掘壕沟,然后通过壕沟迫近绥远城……”

    ……

    就在这绥远城的战事一触即发的时候。

    朱靖垵正在率军回师的路上。

    明军以几乎是武装游行的速度,迅速扫平了叛乱的百万漕工,然后便开始返回京师的路途。

    只是,朱靖垵这边才行至半路,他便接到了蒙古和沙俄联军迫近绥远城,绥远之战爆发的紧急军报。

    在接到军报之后,朱靖垵当即下令明军加快行军速度,尽快返回京师。

    但是,朱靖垵急也没用。

    如今已是九月深秋,气温即将变冷,关外草原上的气温甚至已经开始降至零下,清晨开始上霜。

    胡天八月即飞雪可不是说说而已。

    等明军返回京师,再出发前往关外,时间最少也得在十月,十一月。

    已经入冬了!

    这个气候条件下的作战,明军很难适应。

    朱靖垵即便回到了京城,他所能做的也只是尽快开始战争准备。

    至于说立即出关?

    这样的决定并不明智。(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