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反清:从大明秽土转生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3章 征地问题(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除此之外,就是原材料的问题了。

    一是铁轨,二是枕木。

    铁轨将会就近调运,大明在山西和北直隶所建设的那些钢铁厂煤炭厂,已经初步成型,有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可以为铁路修建工程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铁轨!

    其实蒸汽火车对铁轨的质量要求并没想象中的那么高。

    蒸汽火车最先发明的时候,所使用的轨道基本上都是木轨。

    只是木轨的耐用性太差,且湿水之后会发生变形,容易造成危险,这才换成了成本更高的铁轨。

    在火车的运行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前,铁轨其实不需要用生产成本很高的特种钢材,普通的生铁就可以了。

    而枕木方面,大明则是准备从辽东方向调运,然后通过海路运抵天津,再由运河转运到施工现场,也算是比较方便。

    之所以从辽东调运枕木,大明朝廷这边也是有多方面的考虑的。

    首先就是辽东现在的开发程度较低,即便多砍点树,也不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太大的破坏。

    其次就是树被砍掉之后,可以更方便大明开发辽东。

    其三就是辽东那边距离朝鲜比较近,大明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从朝鲜雇佣人工。

    把苦活累活交给朝鲜人干,可以尽量避免大明内部产生民变。

    至于说朝鲜民变了怎么办?

    呵呵,当然是发兵镇压叛乱了!

    难不成大明朝廷养着那么多的军队,都是摆设吗?

    镇压内部的叛乱听起来不光彩,但镇压外部叛乱,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还有就是,等辽东那边被朝鲜人开发的有了一定的规模了,大明便会从关内向辽东进行大规模的移民。

    以便辽东开发的大方略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推进下去!

    嗯,这招叫做一举两得!

    王顺说完这点,深吸一口气,缓了缓开口说道。

    “第三就是征地的问题了。”

    “按照朝廷所规划的铁路的路线,要从不少百姓家的农田和坟地里过。”

    “农田还好说,朝廷这边可以出钱补贴,或是用其他地方的农田进行置换。”

    “但坟地就……”

    这个时代的中国人都讲究一个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哪怕是北方,宗族观念也还是很强的。

    你如果要动人家的祖坟,哪怕是朝廷,这事情也不可能说做就做。

    一个不好,那是会引发民愤的!

    民愤紧接着的,可就是民变了!

    语罢,王顺将目光看向了朱简灼,仿佛是在等着朱简灼拿主意。

    朱简灼见此,忍不住蹙眉思索了起来。

    片刻之后,他又开口说道。

    “对此王卿可有解决之法?”

    面对皇帝的问计,王顺先是面露迟疑,旋即便开口道。

    “微臣倒是有一策,但还望陛下先赦微臣无罪,否则微臣不敢说。”

    朱简灼闻言,先是蹙眉,旋即便眉头舒展,开口说道。

    “王卿家有话尽管说来,朕并非那种因言罪人的暴君昏君。”

    王顺见此,这才敢开口建议。

    “微臣的想法是,朝廷在规划铁路的路线时,或许可以让铁路自中都凤阳,或是孝陵旁经过,借此来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

    “只要能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接下来朝廷哪怕是强行征地,百姓们应该也不会多说什么。”

    朱简灼闻言,整个人都愣神在了原地。

    王顺的办法是个好办法吗?

    毫无意外,是的!

    朝廷要是真这么做了,皇家带头做出了表率作用,那接下来再要征地,可就没人敢多说什么了。

    毕竟,连老朱家的坟头旁都有铁路过了,难不成你家的坟头还能比皇陵更金贵不成?

    要是有人敢说出这样的话来,那可就是要造反了!

    但问题是,真要是让铁路从老朱的坟头旁边走,朱简灼怕老朱会在晚上来找自己谈心啊!

    朱简灼闻言,忍不住一阵蹙眉,但他却没有立即拒绝,而是开口说道。

    “此事朕还需要再斟酌一下,王卿先回去吧。”

    “等朕做出了决定,再行文内阁。”

    王顺见此,也只得抱拳领命道。

    “微臣遵命!”

    在王顺离开之后,朱简灼当即命人取来了纸笔,他准备要写信询问一下朱靖垵的意见。

    看看自己儿子对此有没有更好的解决之法!

    如果有的话,那是最好不过。

    如果没有的话,那他便只能是咬牙选择接受王顺的意见了。

    毕竟,铁路是肯定要修的!

    这点不用怀疑!

    现在的朱简灼也是能够认识到铁路的重大意义的。

    大不了等自己禅位之后,亲自去孝陵给老朱守陵请罪也就是了。

    相信老朱同志应该会原谅他的……吧?(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