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反清:从大明秽土转生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6章 黄河决口(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清再想要再控制河南局势,除非杀光那数百万灾民,否则的话,断然不可能。

    而一但河南局势彻底败坏,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现在正在江北的丰升额自己。

    因为,现在丰升额所部的粮草正是由河南和山东两方面共同提供的。

    <div  class="contentadv">        现在河南那边局势败坏,光凭山东一省根本无法保证丰升额所部的粮草供应不出问题。

    而丰升额所部现在正在和明军激战于扬州城外,一但这个时候大军的粮草供应出了问题。

    那个后果是丰升额所不敢想的……

    要知道,现在丰升额手上所握着的,可是清廷最后的一支主力部队。

    要是这支主力也折在战场上了,那清廷的灭亡也就可以开始倒计时了。

    这是丰升额绝对无法接受的事情。

    思索着这些,丰升额咬牙说道。

    “传令给察泰,让他加快挖掘壕沟的进度,尽快挖通我军进攻扬州城所需的壕沟。”

    “然后让各部向扬州城发起进攻,攻取扬州城。”

    事已至此,该发生的不该发生都已经发生了。

    河南的局势已然不可挽回。

    丰升额现在所能做的也就只有河南那边的噩耗传开之前,攻下扬州城,获得明军囤积于扬州城内的粮草辎重。

    才能稍稍挽回当前大清所面临的困境。

    否则的话,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丰升额手上的这支大清的主力兵团,就要因为断粮而不战自溃了。

    再次深吸一口气,丰升额脸上的表情满是凝重。

    ……

    北京,紫禁城!

    养心殿内,乾隆愤怒的将手边的一尊翡翠白菜给甩到了地上。

    咚的一声,一尊价值千金的翡翠白菜被摔在了养心殿内的金砖上,发出一声金铁交鸣的脆响。

    随即,这尊翡翠白菜便变成了一堆碎片。

    紧接着,便是一只只精美的花瓶瓷器,一只只古董摆件……

    而在乾隆的面前,李侍尧,梁国治,袁守侗,庆桂等军机大臣跪坐一团,在乾隆面前瑟瑟发抖的请罪。

    这里面,庆桂是满洲镶黄旗出身,是乾隆在丰升额,和珅等军机大臣被外派之后,提拔进军机处补位的。

    片刻之后,乾隆的怒火终于宣泄的差不多了,这才重重的吐出一口浊气,开口询问众人道。

    “黄河大堤被毁,河南一省数府之地沦为泽国。”

    “诸位卿家都说说吧,对此,我大清该如何应对?”

    黄河大堤被毁,对清廷这条四处漏风的破船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大清现在应对同明贼之间的战争,应对全天下此起彼伏的叛乱就已经足够手忙脚乱了。

    现在又出了这么一件祸事,乾隆是真的感觉心力交瘁了。

    兵部尚书庆桂闻言,斟酌了一下话语,站出来开口说道。

    “启奏皇上,奴才觉得黄河大堤被毁之事虽然事关重大,但对我大清而言,当前最要紧的事情还是江北的战事。”

    “黄河大堤被毁,河南方面很难再继续给江北方面输送粮草。”

    “丰升额大人所统帅的大清主力,怕是会有断粮的危险啊!”

    庆桂作为兵部尚书,自然知道现在江北那边现在主要靠的就是河南和山东二省输粮。

    现如今,河南遭了水灾,肯定是无力再继续向江北输粮了。

    光靠山东一省输粮的话,江北前线必然缺粮。

    而军队一但缺粮了,可是有溃败的风险的。

    而丰升额所统帅的那只清军,可是现在大清的最后一只主力了。

    一但这只主力大军因为缺粮而崩溃,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是故,对现在的清廷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并非是如何妥善处理河南的灾情,而是该如何保证江北前线的粮草供给。

    乾隆闻言,脸色一阵阴晴不定。

    显然他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河南那边无所谓,黄河决口无非也就是淹死一些人,饿死一些人罢了,大清依旧是大清。

    可要是江北的清军主力因为断粮而崩溃了,那大清可就要亡国了。

    沉思一阵,乾隆询问庆桂道。

    “庆桂,你觉得我大清该如何保证江北大军的粮草供给?”

    庆桂闻言,开口说道。

    “启禀皇上,奴才共有三策,可供皇上参考。”

    “首先就是从北直隶和山东运粮,通过大运河南下直接送入军中。”

    “此策为应急之策,可以暂时保证江北方面的粮草供给不出问题。”

    庆桂的意思很明确,山东继续运粮,多出来的缺口先调动京城的存粮应急。

    满清为了保证京城的粮食供给,为了保证京城的几十万旗人不饿肚子,在京城周边修建了不少的常平仓。

    专门用于储粮!

    这些粮食虽然一般不会调用。

    但当前的局势危急,为了应急却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乾隆闻言,思索一阵觉得可行,随即微微颔首道。

    “第二策呢?”

    庆桂也不客气,直接了当的开口说道。

    “启奏皇上,微臣的第二策是从朝鲜调粮。”

    “现在我大清将大量的朝鲜人口都迁徙至辽东开垦,朝鲜的人口数量大减,粮食自然也就有了空余。”

    “我大清若能将那些多余的粮食都调到江北,绝对可以满足大军所需。”

    庆桂一本正经的扯着犊子。

    说的好像被满清迁徙至辽东开垦的朝鲜人就不用吃粮食了一样。

    但是,乾隆还是听懂了庆桂的意思。

    那就是压榨朝鲜!

    乾隆闻言,在此点头表示了认同。

    怎么说呢,大清好不容易拿下朝鲜这个大血包,自然该用就得用。

    庆桂的两策都算是言之有物的,乾隆继续询问道。

    “那第三策呢?”

    庆桂也不含糊,直接开口说道。

    “启奏皇上,”

    “江北江北的士绅百姓多是心向明贼的逆匪,奴才认为大军若是实在缺粮了,就食于敌也是一策。”

    “大不了,苦一苦百姓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