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反清:从大明秽土转生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6章 开源节流(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随即,乾隆便接着询问道。

    “那具体该怎么做?”

    乾隆往常是个很有决断的人,但今天却是被南方传来的坏消息给震到了心神。

    是故,这才一直询问臣子们的看法,而不是自己拿主意。

    李侍尧见此,不等于敏忠说话,便接茬道。

    “启奏皇上,关于提前布置江北防务的事情,奴才觉得朝中可派遣钦差大臣,至江北统筹防务。”

    “着重经营扬州,淮安,凤阳,六安,襄阳等地,以备明贼北上。”

    乾隆闻言,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李侍尧接着说道。

    “关于整肃军备之事,奴才的意见有两点意见。”

    “一是我大清应该着手裁汰绿营中的老弱,用裁汰绿营所节省下来的钱粮,征募甘陕等地的壮士从军,严加操练,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二是可以扩编八旗,征募关外的索伦诸部,以及草原诸部的壮勇之士,或各旗旗下包衣为兵,再辅以老八旗为将,从而组建编练新军,以重振我八旗武力。”

    第一点不必说,我大清内地成平日久,虽然经常有叛乱发生,但都不成气候。

    绿营早就养废了,现在战斗力怕是直追八旗!

    哥俩大哥别笑二哥,一样的废物。

    这要是再不裁汰老弱,好好整顿一下,那就是在纯粹在靡费朝廷的钱粮了。

    等明贼发动北伐,他们什么作用也发挥不出来!

    第二点则是出于重振八旗武力的考量。

    八旗的武备败坏和绿营比起来都是犹有过之,并且更加重要的是,绿营还能裁汰老弱和不堪用的老兵油子,进行整顿。

    可八旗不行啊!

    八旗的旗兵都是有正经编制的。

    人家可都是我大清朝的股东。

    哪里是说裁汰就能裁汰的!

    是故,既然八旗贵族不堪用,那李侍尧也就只能琢磨琢磨另起炉灶了。

    比如说包衣,比如说关外的索伦兵和蒙古诸部!

    大清如果能用抬旗为诱,这些人上了战场,绝对能发挥出不俗的战斗力来。

    乾隆闻言,点头说道。

    “很好,此事便照此办理吧!”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整顿八旗和绿营武备所需的钱粮从何处而来?”

    大清丢掉江南和湖广,最大的影响并非丢城失地。

    而是失去了江南的财税和湖广的粮食。

    对大清来说,这才是真正致命,真正会威胁到大清统治的事情。

    现在眼瞅着湖广和江南就要全丢,大清明年怕是就要断顿,乾隆如何能不焦虑。

    光凭北方的财税,我大清维持统治都勉强,八旗的铁杆庄稼怕是都要停发。

    砸钱整顿武备,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众人闻言,皆是一阵沉默。

    显然,对于湖广和江南丢掉之后,大清在钱粮方面所空出来的大坑,大家都没办法去填。

    四周的气氛一阵沉凝。

    就在这时候,和珅忽然开口说道。

    “皇上,奴才或许有办法……”

    乾隆闻言,将目光看向了和珅,随即微微颔首道。

    “说吧!”

    和珅见此,也不客气,当即开口说道。

    “朝廷既然在钱粮上出现了缺口,那解决之法无非也就是两点。”

    “一是开源,二是节流!”

    乾隆闻言,只是再次颔首道。

    “怎么个开源节流法?”

    和珅开口详细汇报道。

    “启奏皇上,一是节流,我大清已然失去了江南的财税和湖广的粮食,短时间内这个缺口不可能补得上。”

    “即使开源,也不过杯水车薪,是故,节流之事便不得不推行。”

    “奴才的意见是,一是裁汰朝中的冗官冗员,裁汰绿营军中无用的老弱,以减少开支。”

    “二是停发给官员们的养廉银,削减朝中一切不必要的花费用度。”

    “三是停发八旗的铁杆庄稼,等到将来大清收复江南,再行补发……”

    乾隆闻言,表情明显有些意动。

    他知道和珅出的主意或许是馊主意,真要实行了,可能会导致大清内部生乱,人心不稳。

    但就大清当前所面临的局势,馊主意也是主意。

    权衡利弊之下,对当前的大清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整肃武备,以及维持朝政运转,将有限的钱粮用到实处。

    而非是养冗官冗员,养绿营中的老弱,给官员发养廉银,给八旗发铁杆庄稼。

    如果大清有钱,那在这些方面多浪费一些也无妨!

    可现在的问题是,大清没钱了!

    自然也就不能再铺张浪费了,该省就得省。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毕竟,没了冗官冗员,没了绿营中的老弱,没了养廉银,没了八旗的铁杆庄稼,大清依旧是大清!

    即使朝中人心动荡,也好过军队和朝政因为缺乏钱粮而崩了要好!

    毕竟,要是朝政或是军队因为缺乏钱粮而崩了,那可就真的是要了大清的命了。

    乾隆闻言,面露沉思之色,但还是开口询问道。

    “那开源之策呢?”

    和珅思虑一阵,咬牙说道。

    “一是加税,二是开关!”

    加税不必说,朝廷没钱了就加税,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

    唯一的问题就是容易加的加的,加出来几个李自成和张献忠。

    再加上我大清现在准备裁汰朝中冗员和军中老弱,这操作和崇祯废除驿站系统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处。

    两个前置条件相加,李自成和张献忠出场的概率大大增加!

    而开关,则是因为我大清最近在天津开关之后吃到了肉。

    海关的收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极大的弥补了朝廷的财政空缺。

    如今,大清丢掉了江南和湖广,财政缺口越来越大,和珅会将主意打到开关上,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乾隆闻言,表情颇为赞许的点头说道。

    “和珅所言不错!”

    “加税和开关两策确实可行。”

    当年我大清之所以要搞迁界禁海,初衷就是为了对付郑家的船队。

    而在郑明政权覆灭之后,我大清的迁界禁海政策之所以延续下去,目的则是断绝中国的对外交流,为我大清的愚民政策做贡献。

    可现如今,随着大明在南方崛起,且在广州开关。

    我大清再搞海禁,那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至于说祖制?

    呵呵,祖制是用来约束没有实权,且威望不足的君王的。

    乾隆登基四十多年,祖制对他来说和擦屁股纸没多大的区别,说废除也就废除了!

    没见天津开关的时候,乾隆说开也就开了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