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反清:从大明秽土转生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章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2)(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div  class="contentadv">        红底黑字的旗面上,斗大的“明”字十分的扎眼。

    罗师爷见此,忍不住叹了口气,心中默默道。

    这大明朝都灭亡一百来年了,怎么就还有这么多人对他念念不忘呢?

    反清复明,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他这前后当了二三十年的师爷,送走了好几任东主,在各地见过的反叛和起义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回了。

    其中一大半打的都是反清复明的旗号。

    可却从来没有成功过的。

    但越是这样,他就越是不解,这所谓的“反清复明”就真的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吗?

    一句所谓的反清复明,就能让一群泥腿子豁出命去造大清的反吗?

    “来者何人?”

    “下车回话!”

    就在罗师爷的马车即将行至路卡前之时,几名明军士卒端着长矛上来,将马车给拦了下来。

    罗师爷一行人被拦了下来,他从马车内探出头来,开口说道。

    “我乃是武宣知县的师爷罗文通,此次前来金田镇,是代表县衙想要同尔等谈判。”

    “速速前去通报!”

    看着那明晃晃的刀枪,罗师爷的腿肚子有些发抖,但最终他还是稳住了自己的心态,努力端着架子,脸上表情紧绷的开口说道。

    很显然,负责守卫路卡的明军士卒被罗师爷的姿态给镇住了。

    相互对视一眼,其中一人转身向着金田镇的方向跑去,去向高层通报此事。

    ……

    紫荆山中,矿场!

    朱靖垵站在一座炼钢炉前。

    这是一座典型的酸性炼钢的转炉,炉体高约1.22米,系固定式的垂直容器,下部有6个风口,可加入熔融生铁约350公斤。

    从不同风口用鼓风机吹入空气,通过向铁水吹风,来带走铁水中的杂质,进而迅速冶练出质量相当过关的钢材。

    这种酸性转炉炼钢法,是由英国人贝塞麦于下个世纪中叶发明的。

    一发明出来,便极大的推动了英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让英国的钢产量打着滚的往上涨。

    放在这个时代,绝对属于是黑科技,值得借鉴。

    只不过,这种炼钢法唯一的缺陷就是,必须得用含磷量较低的优质生铁来炼钢,不能直接使用铁矿石炼钢。

    否则的话,练出来的钢材质量会很拉胯。

    幸好紫荆山中的铁矿质量还行,含磷量不算高,用小高炉练出生铁后,再由转炉来练钢,练出的钢材质量还算过关。

    优点就是炼钢的效率要远超传统的炒钢法,这是一种可以批量炼钢的炼钢法,而不是和炒钢法一样,只能少规模出钢。

    还只能全凭老师傅的经验,来决定钢材的质量。

    还有一点,那就是转炉炼钢的燃烧不需要焦炭,只用木炭就能练出好钢来,正好符合明军现在所拥有的条件。

    这座转炉是工人们按照朱靖垵给出的图纸,前后废了不少力气材搭建起来的。

    至于说朱靖垵的图纸哪里来的?

    别问,问就是来自前女友的传授。

    这座转炉在搭建成型,并经过试验之后便开始运转。

    朱靖垵也是一腾出时间,便亲自前来视察。

    虽然现在的全世界满打满算也只能算是有半只脚迈入了工业社会,但钢铁的重要性却依旧不言而喻。

    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第一要看的就是他的钢铁产量。

    钢铁产量越高,一个国家越强大,这是不争的事实。

    战争方面更是如此。

    一但两个国家的军队发生战争,在排除其余一切客官因素之后。

    绝对的是人均钢铁拥有量较多的那个国家的军队赢面比较大。

    当然了,这里说的只是概率。

    事情并不绝对,比如兔子就在朝鲜战争中创造了一次奇迹。

    但是,奇迹之所以叫奇迹,就是因为很少发生,所以才能叫奇迹。

    并不是所有的军队都是兔子,都能做到逆天改命,做到用士气来战胜钢铁。

    大多数时候,人均钢铁拥有量,才是衡量一只军队的战斗力的最重要的标准。

    朱靖垵现在想做的,就是想法设法的提高明军的人均钢铁拥有量。

    转炉练出来的钢水,直接浇铸在模具中,等到晾凉脱模之后,就能得到直接成型的刀矛甲胄等冷兵器。

    这样做出来的武器在质量方面或许会有所缺漏,但大明现在最需要追求的并非是质量,而是数量。

    再说了,钢就是钢,质量哪怕是再差,肯定也要比清军所使用的铁质武器要强。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并不是在比谁更好。

    而是在比谁更烂。

    如果你的对手比你更烂一点,那你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末了。

    在一个大家相互比烂的时代,相对而言没那么烂的满清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随着水利鼓风机运作,大量的空气被从六个风口吹入到了炉子内部。

    炉温开始迅速升高!

    哪怕是朱靖垵距离炉子还有一段距离,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气。

    他眼睁睁的看着生铁被木炭加热,烧的通红,然后又一点点融化,直到变成通红的铁水。

    紧接着,被磨成粉的石灰石和炭粉被加入了炉内,用于和铁水进行化学反应。

    以便去除铁水中的杂质,让铁变成钢。

    随着时间的流逝,钢水的温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红。

    朱靖垵转头对一旁的郭大山吩咐道。

    “郭尚书让人盯好炉子,等钢什么时候快练好了,派人通知本督,本督先去视察一下别的工作。”

    按照转炉炼钢的效率来说,练好一炉钢大概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乃至于更久。

    这么长时间,朱靖垵不可能一直在炉子面前守着。

    他此次放下手头繁忙的军务,进入紫荆山,可不光是为了视察转炉练钢,还有别的目的。

    比如说去视察军械工坊的建设进展。

    随着大明从整个武宣县境内,以及周边府县拉回了大量的工匠,大明在紫荆山中的军械作坊也算是正式开张。

    开始大规模的生产各种明军现在所急需的军械。

    如火药,刀矛,盾牌,弓箭,以及火枪,火炮等。

    这里面,火药,刀矛,盾牌,弓箭等都属于是成熟技术,已经开始着手安排生产了。

    朱靖垵检验了一下成品,总的来说质量还算可以。

    比明军在之前的几场战斗中缴获的军械的质量要好上一截。

    足够当下的明军使用了!

    还有就是,对于这些军械的生产,朱靖垵所做的,也仅是指示军械作坊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利用水利器械进行辅助生产。

    还要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的采用标准化,流水线的生产方式,来提升生产效率。

    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了。

    他知道,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最忌讳的就是外行指挥内行的瞎指挥。

    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朱靖垵向来不喜欢指手画脚,而是会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而火枪火炮等火器的生产,现在也正处于技术摸索之中。

    火枪其实还好说,明军费劲心力搜罗回来的这些工匠对于火绳枪的生产都是熟手,完全不成问题。

    剩下的无非也就是琢磨琢磨怎么统一火枪的标准口径,以及改良击发装置,火绳改燧发而已。

    有朱靖垵给出的图纸,相信他们很快就可以琢磨出一点门道。

    但是,铸炮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明军搜罗的这些工匠们,此前最多也就是帮着地主老爷,铸造过一些小口径的土炮。

    从形制上来说,大概类似于前明时期的碗口铳,虎蹲炮,佛郎机炮这样威力有限的轻炮。

    现在想要他们刚上手就铸造出合格的野炮,加农炮,哪怕朱靖垵已经给他们提供了图纸和铸造思路。

    那也是在为难他们。

    没办法,对此朱靖垵也只能是耐着性子,等这些工匠们慢慢研究出个结果。

    当然了,在研究如何铸造野战炮加农炮的同时,铸炮工匠们也没闲着。

    他们被要求要继续铸造一部分土炮。

    一是为了填补明军目前的火炮装备的空缺。

    二则是为了让工匠们练手。

    熟手肯定比生手强,现在拿土炮多练练手,总好过军械作坊将来正式着手铸造野炮和加农炮的时候出洋相。

    还有就是,对于现在的明军来说,土炮暂且够用了。

    现在明军所面对的敌人,并非是清军中的八旗健锐营,也并非是甘陕绿营中的西北精兵。

    而只是广西地方上的府县绿营杂兵,或是团练武装。

    对付这些人,暂且来说土炮也足够用了。

    第二更五千字大章,今天的一万字齐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