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过去做财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89章 光刻机巨头的诞生(第二更,求订阅(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奥托的话音落下之后,伊曼纽尔把目光投向张敬业,在道:

    “那么张先生您呢?”

    一直在思索着的张敬业,其实早就权衡过利弊了,既然蔡司都选择合并,那么他更没有选择了,否则,他们两家的合作,就能把他吃掉,他先点了点头,说道:

    “我并不反对合并,但是,我需要强调的是,在合并的过程中,职员的利益必须得到保证,比如员工股份的转移,”

    在SEA几乎所有的企业员工都持有员工股,他们参与利润分红,所以,在公司合并或者破产重组时,如何保证员工的利益,一直都是各方关注的重点。在这个时候,他自然要提到这一点。

    “这请张经理放心。”

    伊曼纽尔笑着说道:

    “毕竟,我们是公司。”

    在提到“公司”的时候,伊曼纽尔的脸上带着某种骄傲,这种骄傲是什么?是源自内心的。

    因为“公司”!

    尽管在SEA有太多的公司,但只有一类企业人们才会自称“公司”,就是当年初创时代,那些由北婆罗洲公司直接投资的公司。

    当年最高峰时期,这些公司曾拥有一千多万雇员。

    那个时代,这个国家几乎所有人都是公司雇员,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公司确立了各种制度,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种种福利机制,最终这些机制形成了SEA的特色。

    而这个特色的核心是什么?

    就是充分保障公司职员的利益,比如将公司的利润增长与职工的工资挂钩,后来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核心也是为了让工资增长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保持基本一致。

    一方面是不断完善的社会福利机制的,一方面是收入持续增加,这让人们花钱时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不需要考虑养老、医疗、住房,那剩下的就是花钱了!于是各种日用消费品、各种电器甚至交通工具大量走入千家万户,造就了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

    国内消费市场的繁荣,让SEA的经济一直都以突飞猛进的方式发展着,甚至在过去三十年间,只爆发过一次经济危机——就是两年前的“石油危机”,但也仅仅只是把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拉到了个位而已,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而在这个过程中,公司提供的完善的福利保障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个国家,虽然有人说——在SEA,超过九成的人出生到死亡全过程都绕不开同一家大企业:公司。有人半开玩笑地说,SEA人这一生,唯一不可逃避的就三件事:交税、死亡,还有公司。一个企业,能包圆老百姓的吃喝拉撒、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甚至电视里广告和新闻都绕不开它,这不是在演科幻片,而是SEA现实。

    到底是什么让公司“统治”了一个国家?

    是资本吗?

    从来都不是,而是公司一直推崇一个观念——发展与分享!

    发展是充分的发展教育、科技、工业以及经济,这很正常。毕竟一直以来司都是“经济振兴的火车头”,让SEA从一个只生产西米和木材的热带小国一跃成了经济奇迹的典范。

    发展很容易,困难的是什么?

    是分享!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资本家来说,他们所擅长的是赚取财富,想让他们分享财富是非常困难的。相比于分享,他们更倾向于压榨,就是竭尽全力压榨财富,从而让自己的变得更加的富有。

    就像“修桥补路无尸骸,杀生放火金腰带”的说法一样,。

    但是,在SEA,公司却重新确立了一个新的规则,或者说社会价值,就是分享——与所有人分享企业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红利。

    而这也恰恰是“赤道奇迹”成功的根本原因。

    也正因如此,在SEA有着“公司改变了国家”的说法,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在提到公司的时候,才会用一种极其尊重的语气谈论它,因为它确确实实改变了这个国家,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

    事实上,公司在SEA早就成了一种代名词,一种象征,一种精神的上的象征,也正因如此,就连公司职员在提到公司时,也是极其骄傲的。

    伊曼纽尔同样也不例外,尽管不少外国人宣称“不是国家拥有公司,而是公司拥有了国家。”,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他们非常清楚是谁拥有这个国家。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