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过去做财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17章 高于主权(第三更,求订阅)(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当然都是客气的话语,事实上他们两个人都知道彼此为什么来这儿。

    即便是他们之间没有达成任何协议,没有取得任何共识,仅仅只是来到这里,就可以让外界产生各种各样的猜测了。

    尤其是在这个敏感的时刻。

    虽然他们彼此之间都非常清楚,这是一场演给全世界看的戏,但是双方都希望能够取得一些进展。

    “李,在河内获得了一些情报,情报显示,他们承诺会加大对河内的援助力度。”

    在克里姆林宫的会客厅里,勃列日涅夫不加隐瞒的说道:

    “就像上一次在这里我给你的承诺一样,我们并不会支持河内的统一,但是,现在和将来发挥作用的是他们。”

    说话的时候勃列日涅夫肩膀前探,然后说道:

    “在这件事情之中莫斯科所能起到的作用场有限的。”

    点了点头,李毅安说道:

    “所以,有人去了那里。”

    然后,李毅安看着他,说道:

    “我来到了这里,伊里奇,我来到这里并不是为了向你寻求帮助,而是为了我们双方的持久友谊,这才是我来到这里的根本原因,我相信我们双方是可以友好合作的,在各个领域都是如此。”

    李毅安的话,让勃列日涅夫眉飞色舞的说道。

    “李,这也是我想说的。我认为和美国之间的关系绝对不会影响到我们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这个时候他们双方绝对是一拍即合的,这个基础之后,接下来的谈话就再轻松不过了。

    甚至李毅安还主动的提出,可以向苏联出口大口径石油以及天然气管道,不仅如此,还可以向苏联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输油管道自动控制系统——这恰恰是苏联最薄弱的环节,对于已经开始依赖石油和天然气换取外汇的苏联来说,这一技术绝对是他们迫切需要的。

    现在苏联根本没有实现天然气管道管理的计算机化,所采用的基本上是自动化程度很低的手动模式,天然气管道管理计算机化正是sEA的强项,南洋石油公司早在多年前,就开发的这一天然气管道管理系统,并且经过初步测试,于两年前在伊拉克投入使用。

    对于这一自动化管道管理系统,苏联可谓是非常眼红的,甚至在克格勃的会议中多次提到了这一技术,并且试图窃取它。

    而现在,李毅安却直接把他们眼红不已的东西送上门来了。这种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缓和,同样也是为了向华盛顿表明长安的不满。

    这个就是国际政治最巧妙的地方,总是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性的东西去表明态度。

    现在李毅安主动提出了技术出口,勃列日涅夫又怎么可能不激动。甚至表示可以直接用外汇采购。

    对于外汇并不多的苏联来说,这绝对是非常难得的了。

    要知道在苏联的贸易语境之中,一项简单的原则就是能不使用外汇就不使用外汇,最好能够采取易货的方式。

    但是面对勃列日涅夫的主动,李毅安却摇了摇头说道:

    “考虑到你们的外汇并不宽裕,所以,认为我们可以采用一种相对灵活的方式进行。

    比如我们双方可以采用技术交换的方式进行这次交易。我相信在你们的手里有一些技术是我们非常感兴趣的,我们完全可以以一种开诚布公的方式来进行合作。你认为呢?伊里奇。”

    说罢,李毅安就直视着勃列日涅夫。

    相比于从苏联的身上获得金钱的回报,他更倾向于从苏联引进一些技术。

    苏联的身上有不少是他们所独有的技术,就但是那些技术都是高度保密的。

    在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人从俄罗斯获得了大量的技术,就是证明,既然美国可以获得,那么现在sEA同样也可以得到一些技术。

    但是要让对方主动的转让一些技术,尤其是保密的技术,他们肯定是不乐意的。

    所以,就需要一些诱饵,而天然气管道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就是最好不过的诱饵。

    在另一个世界,一直没有这一系统的苏联,是通过窃取的方式获得的这一技术。但是苏联并不知道的是,美国人居然在系统中植入了病毒,在最初使用时,并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在系统运行到一定程度之后,植入系统的木马病毒发作,导致设备发生故障,造成天然气管道破裂并发生爆炸,给苏联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对此,苏联也只能吃哑巴亏。

    但无论如何,严重依赖石油美元的苏联都需要这一自动化控制系统,所以,通过向其出口这一系统,然后换取苏联主动拿出他们的一些技术进行交换,就成了李毅安的目的。

    “技术交换。”

    勃列日涅夫思索了一会,说道:

    “这个我需要和我的同志们商量一下,但是我个人觉得没有任何问题。”

    就这样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共识,一时间宾主尽欢……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