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此事,儒家和读书人们,算是划分了开来,读书人实打实的未必就是儒生了。
大周首次的露天早朝,已经结束,不过后续的一系列影响,却刚刚开始。
秦霄回到宫中,立刻将六部的尚书召了进来。
“教育的改革非同小可。”
“这次教育体制的制定,你们都必须配合好许墨。”
“还有,宣儿,你今后要跟许墨多学学,别再有那妇人之仁的毛病了。”
秦霄对秦化宣,此时还有怨气。
大周皇权第一次跟儒家较量,以秦霄获胜而告终。
不过,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毕竟,眼下的儒家还完全占据了主流,将来还会掀起多大惊涛骇浪,谁也不清楚。
秦化宣知道秦霄对他有意见,也不敢多说啥。
秦化宣虽说也觉得许墨的教育改革,听起来很不错。
但他心里还是不解,儒学真的如许墨所说,那么的不堪?
“请皇上放心,臣一定竭力办好此事。”
“如今,大周的读书人,跟那些儒生已经区分开来,儒生一旦犯事,朝廷再不必顾忌了。”
“读书人难免犯些错,朝廷可以以教育为主,毕竟他们还年轻,大周的未来要靠他们的。”
“皇上只要严加防范那些儒生即可。”
“不过,臣感觉得到,这场教育的改革,肯定会受不小的阻挠,尤其是儒家的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皇上也要做好随时对儒家出手的准备。”
许墨不得不提醒下秦霄,他提出这个方案的时候,就料到了会有巨大的阻力。
秦霄和儒家之间的关系,只会更加的恶劣。
秦霄也肯定不会惯着那些儒家。
“哼哼,谁不怕死,就来阻碍新推行的政策试试!”
“许墨!你只管放手地去做!”
旁边的秦化宣,嘴唇蠕动了下,想说些什么,但想到秦霄的暴躁脾气,最终没有说出口。
许墨一回到户部,就大张旗鼓地搞起教育改革。
其他六部的官员也竭力地协作,很快,全国各地铺开了行动。
不过,不论在京城还是各地州府,那些儒家出身的官员们,都在暗中地阻挠。
这时候,许墨在民间的人脉,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如今各地的州府,拥护许墨的实力派官员居多,也因此,对于这项政策,还能够较好的推行下去。
秦化宣这些日子一直跟着墨,看着他不断地下达命令,将很多的事情交给国企来办。
政策从朝廷到地方的落实,一一细致地制定下来。
看起来涉及全国,纷繁复杂,许墨却做得举重若轻。
这天,秦化宣忍不住地问:“先生,各地上交的有关书籍,是要去掉所有儒家方面的东西,再重新进行编印吗?”
这个疑问,从许墨要进行教育的改革后,秦化宣就一直压在了心里。
而且,其他的儒家官员们,也都认定了,许墨和秦霄肯定会把书本中的儒家思想,消灭的干干净净。
许墨也不意外秦化宣的想法。
“当然要全部地去掉。”
“我之前跟太子殿下说过了,如今的儒家思想,已经严重地偏离当初的儒学,几千年下来,那些人为了私利,都在不断地添加私货,儒学的思想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