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大周各地的情况,百姓官员的生活都有很大的改善。。
因此,新的一年,到处都是祥和的景象,官府几乎也没什么心烦的事情要处理。
各地州府一切安好,朝廷自然也就轻松。
此时,皇子还有未出嫁的公主们,都按照顺序给秦霄拜年,人数很多,气氛却很冷清。
皇家宴会的座次也很讲究。
秦霄坐在主位,下首是太子秦化宣一家。
秦从凌是皇长孙的身份,地位很高,还被秦霄叫到了身边问了下近况。
说是家宴,但其实只有身份尊贵的秦化宣等人,跟皇帝有说有笑。
而其他地位较低的嫔妃,还有公主皇子们,只是默默地吃饭,不敢有任何显眼的动作。
人们很知道,秦霄眼里看重的,只有秦化宣。
也只有秦化宣能跟秦霄随便地聊天。
“父皇,自从推行新国策后,我大周的各地都是欣欣向荣。”
“托父皇的洪福,才有了大周今天繁华的景象。”
“百姓的生活过的越来越好,也是我大周之幸。”
秦霄逐渐放手,让秦化宣来处理朝政,秦化宣如今对大周状况也了如指掌。
闻言,秦霄欣慰地点了点头:“大周有眼下的成果,当然极好的!”
“不过,宣儿啊,你知道父皇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此话一出,秦化宣沉思起来。
秦化宣清楚,秦霄突然出现的问题,绝不是随口一问。
“父皇的意思,我大周发展的一日千里,是因为许大人?”
秦化宣说得没错,事实上就是如此!
正是许墨制定的政策,才有大周各地蒸蒸日上的情景。
秦化宣对许墨也非常敬重。
但秦霄脸上的笑意立刻地消失。
“宣儿,你记住,你是我大周的继承人,不管是谁,都只能是你的臣子。”
“朕决定让你跟许墨学习段时间,但你要记住,你始终是君,他始终是臣。”
秦霄也不得不承认,大周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许墨的功劳。
但作为皇上,甚至是太子,都绝不能表现出对臣子的佩服。
秦化宣是聪慧,但太宽厚仁慈了,这是秦霄担心的地方。
听到秦霄让自己跟着许墨学习,秦化宣立刻变得激动,这是他早就想这么做了的。
以前在丰州,主要是在军中历练,却少了治政这个未来皇帝的重要环节。
而秦霄一直不同意,所以秦华宣也只能藏在心底。
没想到,秦霄现在竟然主动提出。
不过秦化宣也明白秦霄话里的意思,那就是,让自己的心再狠些。
“谢父皇,儿臣不会辜负父皇的期望的。”
秦化宣知道,秦霄是想让自己学会许墨治政的本事。
但其实,秦霄还另有深意。
许墨现在风头无二,秦霄希望有个人能压住许墨,而那个人,必须是太子,也只能是太子。
一旦太子学会了许墨的本领,许墨就不再是必须留下来的人了。
到那时,秦霄哪怕真的想动他,也没了太多的顾虑。
许墨和元勋派的人,有本质的区别。
元勋派敢有什么出格的动作,秦霄随时都能下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