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霄琢磨着,是不是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运用到粮商,甚至其他的商人身上?
但仔细地一番思量后,秦霄却又觉师出无名。
毕竟,这次的事件,是精盐的颠覆性出现,逼得盐商主动挑衅,让事件越演越烈,连朝堂上的大臣们为此鸣不平,有挑衅皇权的势头了。
而其他行业的商人,可没有闹事,忽然这么地采取大动作,也太突兀了些。
秦霄觉得挺无奈。
办法是不错,不过想以同样的方式,来制约全天下的商人。
没有一个合适的契机就贸然出手,肯定会引天下人的反感和强烈抵触,会得不偿失。
这么看来,只能走着瞧了。
不过,能控制住税赋占据大头的盐商,对大周朝廷来说,已经获益匪浅了。
也算没白费这场的心思。
有了许墨的指点,第二天早朝的时候,秦霄立刻推出这个方案。
群臣们听到秦霄说的方法后,都一一震惊的张大嘴巴。
当然,也会有大臣发出发对的声音,毕竟,这么做还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的。
但从整体的高度来看,朝廷管控住盐商,这是最好,也是最稳妥的办法。
大多数的大臣都表示赞同。
于是,在压倒性的多数同意的情况下,许墨的办法得以顺利推行。
退朝拟好了圣旨,接下来就是昭告全天下。
精盐由朝廷来制作,全国的盐商以代理商的身份来出售。
而且,朝廷会出价回收粗盐,当然了,是以一个较低的价格来收购的。
按照许墨给出的三步步骤,这项制度并没有太大的阻碍,顺利地推行下去。
盐商们都争先恐后地加入进来,毕竟,精盐的制作在朝廷的手里,朝廷掌握了主动权。
而且,由朝廷出面,比起之前他们见不得光的关系网,无疑安全系数更大。
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各地的商号也纷纷地成立。
没有多久,大周的精盐售卖就步入正轨,朝廷和商号联系密切,秦霄还派出了皇城司,明暗两方面的监督盐商动向。
如此,一旦出现了异常,朝廷随时可以接手。
这也防止了官员们的监守自盗,从中谋利。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精盐很快占据了市场,大周重现蒸蒸日上的昌盛景象。
而北方的幽州,榆关的长城建设,也进行了一段时间。
此时,幽州,宁安府。
宁安府是幽州的一个较为贫穷的州府。
因为榆关比较近,深受常年战乱的影响,再加上气候恶劣,宁安府比幽州的其他州府要穷得多。
宁安府,许墨的府里。
幽州各州府的官员都聚在这里。
所有人都佩服的望着许墨。
自从许墨担任了幽州布政使,才几个月时间,幽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榆关长城的修建,是在宁安府的辖区,但却动员了整个幽州参与。
宁安府的青壮劳力们,也都纷纷积极地参与。
官府给的工钱很高,当地百姓收入本来很少,自然踊跃地响应。
长城的建设干的热火朝天。
只是,幽州的官员们,胃口似乎也养大了,仅仅建设长城,已经没法让他们感到满足了。
毕竟,带领他们的是许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