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7章 招募移民,罪证递来(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聚集过来的灾民顿时嗡嗡地议论起来——

    “迁徙到海外?还有这种事儿?”

    “真的假的,该不会把我们骗出海卖了吧?”

    “刘大善人怎么会骗我们?说句不好听的,我们的命都是刘大善人救的。”

    “我们是大楚百姓,能随便迁徙到海外吗?官府不管?”

    “我就想知道,海外真的有沃土?刘大善人真的免税三年,还无息赊借粮种、口粮、农具?”

    “···”

    赵振文一家人听了也颇为惊讶。

    赵陈氏忍不住问:“当家的,你怎么看?”

    赵振文紧皱着眉头道:“如今朝廷法度废弛,若是这刘大善人私底下迁徙些百姓到海外,只要给地方官一些好处,地方官多半会睁只眼闭只眼。”

    “可如今他先是在这城外大张旗鼓的赈济灾民,如今有公开招募灾民迁徙,官府怕是不会允许啊——除非他买通了那胶西知县。”

    赵陈氏听了有些无语,道:“我是问你,我们要不要去?”

    赵家是有几十亩田地,但之前为了活命,都已经卖出去了。

    他们若留在家乡,最多就是当个佃户。

    赵陈氏以前自家有几十亩地,甚至有好几个佃户,可不愿给别人当佃户,看人脸色行事。

    更何况,她虽不如赵振文读书多,却也有点家学渊源,同样觉得这大楚朝廷越来越不靠谱,赵家即便挺过今年大旱,日后生计也成问题。

    迁徙海外虽然风险莫测,但到底是一条活路。

    何况这刘大善人还是挺让人信任的。

    赵振文边思索边道:“这刘家护卫所言虽不知有几分真,但刘大善人应该不会是人贩子——他若要贩卖人口,完全无需救济灾民,只需那些大户一般,那些粮食,就能轻松买下许多人了。”

    再闻到那肉汤的香味儿,赵振文思维便忍不住跟着馋虫走。

    于是一咬牙道:“反正我们家也没田地了,不如跟了这刘大善人到海外去,看能否有另一番天地!”

    赵陈氏笑道:“我听当家的。”

    赵兰、赵坚、赵慧三个都露出喜色,赵慧更是忍不住道:“爹爹,我们是不是可以吃肉了?”

    赵振文抱起小女儿,笑道:“一会儿就吃。”

    说完,带着一家人上前去登记。

    这个时候,大多数灾民都还在犹疑。

    虽然刘家护卫描述的海外垦荒生活很好,大楚朝廷及官府也很让人失望。可想到要飘荡在茫茫大海上,去不知道的地方垦荒求生,大多数百姓都心存惧意。

    如此,这西门外的灾民营地中,赵家竟然成了第一户登记接受迁徙的人家。

    负责打肉汤的师傅见赵振文一家人登记完,故意大声道:“我们老爷说了,第一户登记的,家中每人给三块大肉!”

    说话间,果然给赵家人都舀了三大块鱼肉。

    这肉汤是海鱼加猪肉、猪骨头一起煮的,虽然猪肉很少,却也让鱼肉变得喷香。

    赵振文一家五口端着碗,在旁边大口吃吃肉、吃面饼、喝肉汤,顿时让其他灾民更馋了。

    再想到打饭师傅说的话,原本就有些意动的灾民,顿时不犹豫了,纷纷上前来登记。

    负责此处的皇三子刘珩,见状赶紧大声道:“都排队,不要乱。只要接受迁徙,我们保证给肉汤和面饼!”

    再加上刘家护卫维持秩序,此处很快就排起了长队。

    等到移民登记这边的队伍不怎么增加,另一边才开始今日第一次施粥。

    刘珩见赵家人吃完,便亲自过来招呼——这可是他招募到的第一户移民,自然会更关注些。

    他上来先拱手施礼,问:“方才听先生言语条理清晰,登记时字迹也颇为俊逸,可是读书人?”

    赵振文一看,就知道眼前少年多半是刘家的公子,忙还礼,道:“确实读过些书,但不过是一穷秀才而已。”

    大楚体制跟大明很像,却又做了一些“优化”。

    比如说对待读书人的问题上,秀才便几乎没有特权,只不过能免去部份劳役而已。

    所以在大楚,如今秀才的身份地位倒是比明末低不少,人数也要更多些。

    若是身份地位尚可,赵振文一家也不至于沦落至此。

    刘珩道:“能考上大楚的秀才,已经很不易了,赵先生不必妄自菲薄。”

    “对于我们刘家来讲,赵先生这样的人才也颇为难得,等到了海外,定有施展才华的地方。”

    赵振文不以为意。

    去海外垦荒种田,都是要卖力气的,哪儿有他这种读书人施展才华的的地方?

    刘珩又道:“赵先生既然签下了迁徙合同,便不要住在难民营那边了,这便搬家去移民营吧。”

    “移民营?”

    刘珩解释道:“就是我们专门移民建立的营地,条件要比难民营好很多,也方便我们管理。”

    赵振文点头,“好,我们这就去收拾行李。”

    同时心中暗暗感叹:这刘大善人不仅人好,孩子教的也好,也许跟着他去海外,真能闯荡出一片新天地来。

    ···

    县衙。

    乡绅们离去后,晏庆正在后衙听小妾在咿咿呀呀地唱曲——这小妾是他上任前专门从扬州购买的,花了五百多两银子,贵得冒血。

    但这小妾小曲儿唱的是真好听,模样也是真标识,而且才十四岁。

    晏庆时常心疼那五百多两银子,却也认为这笔钱花的值。

    他正听得开心,准备奖赏小妾一下呢,便见一家仆进来禀报。

    “老爷,那刘升竟然在城外公开招募灾民,说要可以免费帮他们迁徙到海外垦荒···”

    这家仆是晏庆派在城外,潜伏在灾民中,盯着刘升一伙儿动静的。

    所以,看见刘升的人公开招募灾民,他便赶紧回来将事情详细汇报了。

    晏庆听了不仅不怒,反而哈哈大笑:“好,本县原来还怕冤枉了好人,找不到切实的证据给他定罪呢,如今他倒是把罪证递到本县手上了!”

    说着,他话语强调一转,却是模仿起小妾,唱起了一首由三国故事改编的曲子。

    “如今已万事具备,只欠那东风呐!国贼曹操,待我火烧赤壁,看你往哪里逃~~~”(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