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5章 自行车厂,皇家学校(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席间,惠妃白太微孕吐,却是怀孕一月有余。

    在这乾元三年的最后一日确定身孕,算是又给刘升及大崋添了一件喜事。

    ···

    乾元四年。

    正月十五后。

    刘升先下旨宣布了建立“大崋皇家学校”一事。

    预备用半年的时间筹备。

    建造校园,挑选教师,编写教材,遴选学生。

    一切顺利的话,将在今年八月初一开学(阴历,所以选在八月初一)。

    大崋的众勋贵、大臣们闻风而心动。

    这日。

    紫禁城附近的天然居酒楼,二层一包厢内。

    几个不当值的亲卫军旅长、副旅长聚在一起吃饭。

    亲卫军将领聚会其实是件比较容易遭皇帝忌讳的事,即便在大崋这种可能性小很多,但几人还是专门选了这栋酒楼。

    因为,天然居是皇室产业。

    他们选在这里聚餐,一是将兜里的银子给皇室赚,二则表示光明正大,不是谋划什么不轨之事。

    天然居的酒菜品类丰富,味道也很不错。

    据说不少菜品是刘升传下来的。

    几人都出自军中,因此等酒菜上来,先一顿吃喝,等吃得差不多时,才放缓节奏,闲聊起来。

    虎贲卫第二旅旅长周兴先忍不住道,“你们听说没?圣上要在紫禁城建一个皇室学校。”

    胜捷卫第三旅旅长王宽道,“怎么没听说?这事似乎圣上有意宣传,如今到处都在议论。”

    其余几人也点头,表示听说过。

    周兴当即兴趣勃勃地道:“听说是要选勋贵、大臣家的子弟进去跟皇子们一起上学,那不就相当于皇子伴读?”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你们说咱们的孩子又没有可能被选上?”

    伴读,听着似乎如同仆从。

    可那要看给谁当伴读。

    按照其他朝代的经验,给皇子当伴读的话,倘若将来这皇子继承了皇位,伴读必然是亲近重臣。

    况且按刘升的意思,勋贵、大臣的孩子进去还是给皇子们当同窗。

    那身份可就又高一层了。

    所以,亲卫军的高级将领对这事都上心得很。

    担任虎贲卫第二旅旅副的刘体纯道,“这事难说,得看圣上怎么选了。”

    “若是论各家孩子的文事天赋,咱们这些武将家的孩子怕是没多少合格的。”

    “可若是选有武将天赋的,咱们的孩子应该有不小希望。”

    其余人听了都不禁点头赞同。

    亲卫军将领大多数时候都在南京,生活相较于常备军将领要安定不少。

    大崋建国两三年来,这些将领基本都成家生子了。

    还有些将领更是原本就有妻子儿女。

    或是受遗传影响,或是受家庭环境影响,又或是二者兼有,这些武将家的孩子大多展现出武将方面的天赋,只有极少数展现出文事方面的天赋。

    以这些将领对刘升的了解。

    大崋皇家学校若遴选学生,除了考虑身份,必然还要考虑天赋、才能。

    事实上。

    不止这些武将在讨论“皇家学校”一事,南京的一众高级文臣同样在讨论此事。

    这些文臣多有出自前明的,即便是出自崋部的,也年纪不小,早早成了家,儿孙辈不少。

    再考虑到皇长子刘瑞的年龄,这些高级文臣对自家后背入读“皇家学校”之事便更为热切一些。

    很多人明里暗里的打听,希望提前获知刘升的遴选标准,好让子孙后辈早做准备。

    刘升从绣衣卫这边得知这些消息时,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干涉什么。

    因为“皇家学校”之事确实是他故意让人宣传出去的。

    一则是希望更多人关注此事,好方便将来遴选出真正合适的“皇家学校”学生。

    二则,便是让此事吸引朝野注意力,好方便他办其他事。

    比如说,整顿盐业。

    ···

    乾元四年,正月二十。

    天心殿。

    许都被侍卫领进来后不敢多看。

    到了行礼的位置,便行了一个标准的天揖之礼,恭声道:“末将许都,参见陛下!”

    “平身。”

    “谢陛下!”

    许都直起身来,这才借机匆匆看了刘升一眼。

    三年前,他在浙江主动投崋之后,曾跟许多人一起来南京觐见刘升。

    有幸在大殿内匆匆看了刘升一眼。

    印象深刻。

    三年过去,他只觉得刘升容貌没什么变化,却似乎比当年更加有威势了。

    许都心里觉得这是应该的。

    三年前,大崋方才立国,虽占据数省之地,尚未统一南方。

    如今大崋却一统天下,只剩西北甘肃、东北辽地尚未收取。

    刘升已然是大一统王朝之开国皇帝。

    自然威风凛凛!

    与此同时,刘升也在打量许都。

    在当世,许都或许只在浙江有些名气,至多被一些江南文人知晓。

    但刘升作为后世一个明末历史小说爱好者,对许都却是颇有印象。

    许都,字子玙,浙江金华府人士。

    年轻时就考取了秀才功名,到嘉兴府读书,结识众多江南文人。

    后与一些好友同游三吴之地,目睹江北、江南、浙江官场之黑暗,官吏之贪腐,百姓之凄惨,遂立匡时济世之志。

    他与陈子龙交好,得到举荐,却未能被朝廷任用。

    于是回到家乡,散钱财,纳勇士,结义设,制兵器。

    准备起义,推翻明王朝的腐朽统治。

    崇祯十五年春,他遣部属参加括苍山农民起义,预备在夏季联络各地党友,一起举事,直接占领整个浙江。

    历史上,他先是在崇祯十五年夏谋取宣平未成。

    一直拖到冬季,母殡,送殡者上万,被人告发谋反,这才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杀官兵起事。

    因起义军最初源自送葬队伍,头裹白布,后义军便以此为标志,号“白头军”。

    白头军旬日之间便聚众十万,连续攻下金华多个县城,使全浙大震。

    可惜后来攻打金华府城受阻,在城下大败,退于紫薇山。

    或许是因为士绅阶级的出身,有妥协性。吃了败仗后,许都认为无力对抗大明官军,便联络陈子龙,商议投降。

    因陈子龙答应免其死罪,许都便真的降了。

    结果被浙江巡抚斩杀。

    不过。

    在这一时空。

    大崋崇祯十五年三月就攻陷了南京,七月初立国,许都的经历自然与后世历史有了很大不同。

    在大崋攻取浙江之际,他率领部下提前起事,汇合括苍山农民军一起主动投了大崋。

    之后,其部队被整编,许都也因投效之功,被送往南京的军官学校学习。

    在许都完成学习,通过考试后,恰逢绣衣卫成立不久,急需人才。

    于是许都便被调入绣衣卫。

    最初只是少校营副,分管数县之监察、情报搜集事务。

    或许是因为有这方面天赋。

    两三年间,许都连连升职。

    如今已是绣衣卫二星准将团长,负责统管绣衣卫在南直隶江北地区的工作。(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