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副将知府,联匪剿贼【第三更】(2/2)
联匪剿贼这种事,刘光祚以前还真没干过,想想心里就没底。
由此可知,那刘贼必然是将从襄阳掠取的钱粮都暂运往唐县了。
他又道:“总镇想想,襄阳城不仅有襄王府,此前更是杨督师行辕所在,不知囤积了多少钱粮、兵甲。
连续大败两次,张献忠甚至被迫去投靠李自成。
萧应训是南阳府颇有名气的坐寇土匪。
“邱知府!南阳周边尽是其他州县和关塞,怎么可能骤然遭到贼寇攻城?
去年匪患再起,这萧应训也出桐柏山,迅速壮大队伍。
幸亏罗汝才及时阻止,他才保住性命。
邱懋素有六十多了,反应比较慢。
恰好瞅见张献忠分兵汝宁,空门大露,便在信阳大败张献忠部。
梁飞点头,“正是。”
刘升所能确定的是,眼下张献忠应该是不会打襄阳城的主意了。
梁飞是刘光祚麾下率领五百骑兵的游击将军,还负责打探四方军情。
如此升官发财的良机,若是错过,怕不是要后悔死!”
邱懋素都不急,他急什么?
但如果汝宁刘贼要继续攻占新野,威胁南阳,他就必须有动作了。
崇祯六七年的时候,便随着流寇大闹河南崛起。
只是后来大明朝廷派大军来河南围剿流寇,萧应训这样的土寇也跟着遭了秧。
见到游击梁飞便直问:“什么重要军情,总不会是李闯南下了吧?又或是那刘贼有了新动作?”
大明眼下的习惯,都把副总兵称作总兵,偏偏这邱懋素厌弃武人,还总称呼他为副将,故意提醒他并非总兵官的事。
邱懋素虽然只是个知府,却很关心朝政,而且属于清流一派,十分痛恨杨嗣昌这个权臣。
刘光祚这位副总兵打仗立功不积极,还只是游击的梁飞却积极得很。
几日前有上千艘舟船逆泌水前往唐县,便是转运刘贼从襄阳掠夺的钱粮!”
甚至还曾进入汝宁府,劫掠确山、信阳州境内的集市村寨。
剩下的这八千余营兵也不是说都放在南阳城,因为刘光祚负责的是整个南阳府的镇守、剿匪事宜。
“邱知府可知襄阳失陷?”
结果李自成却想直接收编他。
梁飞听了笑道,“萧应训一介土寇,自然是不可轻信的。但据属下所知,萧应训应是与汝宁刘贼不和。
刘光祚道:“南阳这边的四千余营兵皆可调动,若邱知府肯再派两千乡兵,我便有七八成把握收复唐县!”
这时,跟随在旁的梁飞略一犹豫,道:“总镇若嫌兵马不足,末将倒是有一计策。”
恰好这时候三边总督丁启睿接任督师之位。
刘光祚听了暗恨。
一万两千募营兵听起来很多,可单是空额就被刘光祚吃了四千!
既能升官,又可发财,没人不心动!
“走!你随我一起去见邱知府!”
梁游击已经探查清楚,前几日便有一支舟船上千艘的船队押运钱粮至唐县。
刘贼是走泌水去的襄阳,这事若是论起来,你我可是要担责的!”
‘他娘的!’
总镇想想,过去这萧应训多活动于桐柏、泌阳、唐县一带,甚至包括确山。
不过萧应训目前为止还未曾攻陷过城池,跟汝宁刘贼多半是没法比的。
“你!”
虽然如今各地守城主要依靠府县征募的乡兵,但南阳作为唐王府所在,刘光祚肯定担负着重要守御责任的。
“千真万确!”
刘光祚一听就心动了。
“竟是汝宁刘贼?”邱懋素再次一愣,随即又开始喷人,“都怪那傅汝为无能,原本只是区区山贼,竟使其坐大,老夫定要上奏,追究其责···”
若是我们攻下唐县,不仅能收复城池,更能缴获众多钱粮。
刘光祚担心邱懋素会念叨出一大篇他听不懂的话来,赶紧打断,道:“邱知府,襄阳是汝宁刘贼攻陷的。
张献忠带伤出商城,走英山,结果又被左良玉部将王允成击败。
张献忠自是不愿意。
到时候,即便不能攻破唐县,也可以劫掠刘贼转运钱粮的船队。
只有无能狂怒。
因为朝廷下发到他手上的粮饷,至少也要少三成,他不吃空额,连八千兵马都养不起。
泌阳、唐县被贼军占据之事,刘光祚已经知晓,却不知那边具体什么情况。
所以,刘光祚的大营就设在南阳城外。
邱懋素还是摇头,“太冒险了——泌阳、唐县失陷,本府最多罢官免职;可若是府城失陷,唐藩陷于贼手,本府则人头难保。
反正县城失陷,知府负主要责任,他排第二位。
“襄阳失陷了?”邱懋素听了一愣,随即怒道:“杨嗣昌真是该死!平寇不利,先跑了李自成,如今又让襄阳失陷···”
“联匪剿贼!”
“总镇,梁游击登门,说有重要军情禀报。”
刘光祚满以为能说服邱懋素,谁知邱懋素听了却脸色骤变,大大摇头。
比如之前刘升在舞阳攻灭的一千多营兵,就算是刘光祚麾下。
之前刘贼船队到了唐县后又再度南下,必然是去运第二躺了。”
第三更,为8月份月票过400加更!
今日万字更新!请大家多多支持!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