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九五至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大夏师范学院(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宋鸾当上了太学院的副院长,急于表现自己,生怕风头都被王孝儒抢光了。
  他连忙开口问道:“陛下,这太学生怎么招呢?”
  秦昊开口道:“当然是进行选拔考试。”
  “朕会命司礼监,将《格物致知篇》以及朕的注释,印刷个几十万册,分发到各种州府,再有州府衙门,分发给学塾。”
  “朕相信,大夏人才济济,民间藏龙卧虎,藏着很多有天赋的人才。”
  “初期他们先自学,等到小有成就之后,再经过考试,将佼佼者淘选出来。”
  “到了最后,让他们入太学院,进行学习。”
  国家发教材,让老百姓自学,然后再进行选拔。
  虽然看起来很不负责任。
  但是,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等到第一波太学生毕业,分散到各地的学塾中任教,后面的学生们就轻松多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这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事。
  刚开始吃点苦,也不算什么。
  宋鸾点点头,问道:“那么大学士呢?他们怎么懂格物学?难道靠自学?全凭自己领悟?”
  宋鸾有些担心。
  虽然说格物致知,确实是从儒学演化出圣人学问。
  但是,对于他们这些大儒来说,根本就是一门新学问。
  如果大家都自学。
  他们这些大儒,悟性未必会被经过层层选拔,选出的学生更好。
  到时候。
  学生们的格物学,研究的比他们更深。
  这算个什么事?
  谁教谁啊?
  真到了学堂上,他们这些老骨头,岂不是天天会被学生们鄙视打脸?
  那可不行。
  秦昊微微一笑,也看出来宋鸾在担心什么,笑道:“众爱卿,不必担忧。”
  “这段时间,朕会抽时间,指点你们研究格物。”
  “保证你们赢在起跑线上。”
  大儒们脸色涨红,低下头,齐声道:“多谢皇上。”
  当天。
  皇上注解儒圣遗篇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京师。
  百姓们彻底沸腾。
  “皇上不愧是儒门新圣!大儒们都破解不了儒圣遗篇,皇上亲自破解,还写出了注释!”
  “我听说,皇上这注释,实在是惊天地泣鬼神,阐述了天地至理。”
  “天地间,三千大道,被皇上一篇文章,就包含其中...”
  “是啊!我还听说,这文章之精妙,足以跟四书五经相提并论!”
  “以后,天下读书人要学的,不是四书五经了,而是五书五经!”
  “嘶...千年来,都是四书五经,现在怎么变成五书五经了?难道说,皇上的学问比儒圣还要高?”
  百姓们议论纷纷,惊叹连连。
  同时。
  他们的好奇心被彻底勾起来。
  哪怕是不识字的老妪,也想听一听,皇上这文章有何等精妙,到底阐述了怎样的大道。
  于是,百姓们都开始打听,如何可以看到皇上对儒圣遗篇的注释。
  京师的百姓,早就被宠坏了。
  国家大事,大夏日报上可以看到。
  四大名著《红楼梦》,大夏日报上连载。
  除此之外,还有算学,诗篇...
  甚至还有各大商铺的打折促销广告。
  总之,大夏日报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京师百姓第一时间的反应是,皇上一定会把儒圣遗篇的注释,刊印在大夏日报上。www.ba1zw.com
  结果,他们探听到结果后,都大失所望。
  这一次,儒圣遗篇的注解,不会发布在大夏日报上。
  而是由司礼监印刷,朝廷统一分发到各个州府,然后再分到学塾,作为教材,免费分发给读书人,让他们自学。
  除此之外,还一个让所有人都振奋的大消息。
  皇上下诏,重建太学。
  三个月后,太学就会开始招生,考试的内容就是格物学。大風小说网
  其中,最为振奋的当属四大书院的读书人。
  他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皇上下旨,开太学了!”
  有一些儒生悟性不够,一脸迷茫:“皇上开太学,跟我们四大书院的读书人又有什么关系?”
  “我们与其去重学格物,考进太学院,还不如去参加科举,入朝当官。”
  夫子走出来,捋着山羊胡,怒斥道:“愚不可及!科举考试,才招几个人?”
  “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考中举人的,自然有机会入朝当官,光宗耀祖。”
  “可是,考不上的呢?”
  “难道在书院一辈子?每一年都参加科举,直到天荒地老?”
  “就算你们承受得住,你们的家人,能负担得起吗?”
  四大书院的学费并不便宜。
  寒门子弟不用说,肯定负担不起。
  就算是富家子弟,只要不是豪门世家那种大富大贵的家庭,也只能咬牙坚持。
  听到夫子的话,不少家境不太好的儒生,都是低头不语。
  大家都想入朝当官,都把诸葛云当成榜样。
  可是,朝堂上职位有限。
  诸葛云是运气好。
  正巧碰到皇上大刀阔斧,把朝堂上的权臣都杀光了,急需有才之士,就匡扶社稷。
  诸葛云才会平步青云,当上大夏首辅。
  以后,皇上掌控社稷神器,大权在握,不需要再杀权臣,清理朝堂。
  每一年科举,参加的人数变多,但是职位会变少。
  简而言之。
  卷!
  大家都往死里卷!
  年年名落孙山,没人受得了。
  但是,金榜题名的人,也只有那寥寥数人。
  大部分落榜的人,只能是回到家乡,去学塾当一个教书先生,郁郁不得志,了此残生。
  还有一些心眼小,想不开的,直接就悬梁自尽,白白葬送一条性命,浪费了辛苦得来的学识。
  夫子继续开口:“太学院却不同!招募的人数极多!老夫有确切消息,光是第一批太学生,人数过万!”
  人数过万!
  听到这个数目,儒生们都惊呆了。
  要知道,每一年科举考试,最多就几十个名额。
  如果大夏的政局稳定,朝廷的官职饱和,甚至会两年,三年,甚至四年才举行一次科举。
  科举考试一直都这样,僧多粥少。
  太学院却直接招募一万太学生?
  这个数目,也太惊人了!
  岂不是说,他们人人都有很大机会,考入太学院?

    https://www.ba1zw6.com
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大夏师范学院(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