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四九城后,城内景象繁华与城外大不相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骆驼马车组成的货运队伍排满了道路两侧。 时不时驶过的电轨车引起老五老六的一阵阵大呼小叫。 天桥边买货卖货的唱和声络绎不绝,说青打拳唱大鼓的卖艺人比比皆是。 街面上没有了小鬼子的身影,听到精彩处的老百姓们不复往日里的谨小慎微,纷纷带着难掩的喜色大声叫好。 “葫芦——冰塔儿!” “蜜枣——切糕!” “五香——瓜子儿!” “硬面儿——饽饽!” 一路上的叫卖声,看的与世隔绝已久的一家人流连忘返,这是他们多少年没见过的人间烟火气啊。 就连李秋海也不例外,时不时把手摸向胸口,恨不得现在就买上几样儿给家里人尝尝这皇城根儿的吃食是个啥滋味儿。 突然一股鲜香味儿传来,只见一个半大小子抱着两大摞热气腾腾的包子冲过马车绕着圈的往人群里钻,后面还有两个蓝军伤兵气急败坏的追着。 老五老六闻着包子香味口水都要流了出来,回过头可怜的哀求道: “大嫂我俩饿了,想饱肚子,求你了。” “求求了,求求了大嫂。” 大嫂刘兰芝自然知道俩小鬼头心里想什么,闻着这味儿别说是孩子们,她都馋的慌。 但这时候去哪买,眼瞅着那半大小子都跑没影儿了,只能好声好气道: “等咱们安顿下来,大嫂给你们包大肉馅包子好不好,听话,马上咱就到了。” “大嫂大嫂,我们想吃猪肉大葱馅儿的!” “好好,就猪肉大葱,回头让你们吃个够。” 见目的达到老五老六也不再磨人,扭过头兴致勃勃的看着路边从没见过的热闹景象。 李秋海一家在警卫营战士的带领下没有多做停留,眼前当务之急是把一家老小安顿下来。 在大伯李春海的提前安排下,马车赶到了一处胡同口停了下来。 提前几日入城的警卫营营长带着一名头顶瓜皮帽的黑衣小厮从胡同口快步走到马车前,客气的把李秋海请下了马车。 “老爷子,地方到了,您跟我来。” “辛苦你了,小兄弟。” “您别客气,应该的。” 在李秋海的招呼下,一家人纷纷下车活动着坐麻了的腿脚。 黑衣小厮也是个手眼机灵的,不谈身边前几日找到他的蓝军营长,眼前一家子身边护卫颇多,腰间鼓囊囊的显然带着家伙。 见此更是不敢怠慢,手拿着几张房契,点头哈腰的将众人引到胡同里的一处一进四合院中。 四合院不大稍显破旧,但在影壁花墙,青石小路、门楼院落中仍能看出当年的精工细作和独属于皇城的文化韵味。 除了李宝玉和李秋海夫妇,跨过垂花门的那一刻,一家人吃惊的瞪大了双眼。 大哥李宝禄目露精光的问道: “爹......这儿以后就是咱家了?” “嗯,是咱家。” 李秋海面色平静的回答道。 毕竟他小时候的祖宅要比这个院子大的多,只是微微颤抖的右手难掩心中激动。 精明的黑衣小厮没有因为一家子的失态而做出轻视之举,反倒是眼神越发恭敬。 这年头哪个大人物还没个穷亲戚?自己可得跟这些乡下人好好联络联络,说不定一飞冲天的机会就在眼前。 这几个院子包括屋里拾到好的家具可不便宜!这些乡下人哪怕漏点汤汤水水也够他逍遥不少时日了。 “老爷子,这是这座院子的房契,您收好。” 黑衣小厮客气的将一张泛黄的纸张递在李秋海手中,弯腰道: “对门儿大院子还有您的房,劳您架,咱再看看去?” “还有?” 李秋海稍稍一愣拱手道: “小兄弟太客气了,是我们麻烦你了。”大風小说网 “哎呦,您抬举,那咱走着?” “好!” 黑衣小厮甩了甩衣袖躬身引着一家人向对门儿走去。 对门儿四合院的影壁看着更显华丽,跨过垂花门走入前院,宽阔的院落和比刚才一进院子更大气的装饰风格看花了众人的眼睛。 “这院子是个三进大院,过去是贝子贝勒住的地方,中院后院的不少房子都被轧钢厂收买去了。” 黑衣小厮带着李秋海一家人走进东厢房,边走边介绍着: “剩下这前院啊,除了您对个西厢房有一家人,再没别人儿。” 李秋海看着屋里干净齐全的桌椅家具,平静的点了点头,没有多说,心里明白这大哥李春海派人收拾好的。 说着黑衣小厮将手里的房契边递给李秋海边指着其他房屋。 “这张是东厢房的房契,这几张穿堂两侧的房子带耳房也是您的,您点点看?” 李秋海接过房契细细的看了看后放入怀中,轻笑道: “没什么问题,老汉我代全家谢谢你了。” 黑衣小厮闻言低头连称不敢 “您这是打我脸,咱就是吃这碗饭的,您老满意就好。” “满意满意。” 摸了摸怀里的房契李秋海回头看着一大家子满是雀跃的面容直觉得这辈子没白过。 “小兄弟贵姓?” “不敢称贵,小的叫麻五。” “好好......” 李秋海拱手客气道: “那就你先忙,等我们一家安顿好了,老汉我请麻五小兄弟酒水一杯。” “哎呦,这怎么话说的,您太客气。”m.ba1zw.com 只觉自己攀上高枝儿的麻五脸上几乎笑开了花,两手衣袖甩了甩低头激动道: “小的就住豆角胡同左手第一座院儿,有事儿您招呼,小的就先撤了。” “诶,好,小兄弟慢走。” 见麻五离开,李秋海便回头给家里人安排起了房屋,只有李宝玉发现警卫营营长冷冷的看着麻五的背影向手下比了个跟上的手势,一众警卫营战士随其悄然离开。 “对门儿的一进院子,老大家住正房,老二家住西厢房,老三家住东厢房。” “剩下的小屋子以后安排给孩子们住。” “知道了,爹。” “嫂子我们有家了......” “有家了......” 几个嫂子激动的几乎要蹦了起来,满眼泪花的看着彼此。 东躲西藏多少年了,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她们过得够够的了。 别看只是几间房,但这几间房对她们来说就是一家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这个大院儿我跟你娘带着小老七住东厢房,老四住穿堂左边那两间,老五老六住右边那两间。” “我们自己住?” “我们要自己住啦!” 老五老六闻言几乎要高兴的在地上打起滚儿来。 毕竟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空间的美梦,如今美梦实现哪里还能站的住,二人边欢呼,边向屋子里冲去: “我们有自己的屋子喽!我们有自己的屋子喽!” 大白天的,四合院的男人们都出门做工了,留在家里的女人们听到动静纷纷好奇的向前院走去。 “哎呦,这是谁家的小皮猴子啊。” 后院的聋老太太住着拐杖走了出来,满眼含笑的问着。 人都是视觉动物。 这年头缺衣少食战乱频发,就算是四九城,穿着旧服烂袄面黄肌瘦的人也不在少数。 聋老太太和院里其他女人们第一眼就觉的前院来的这些新面孔看着不一般。 别看李秋海家贫,但自家媳妇儿和三个儿媳妇的出身都不是普通老百姓,几个孩子被教的懂知识明礼仪。 再加上这几年吃好的穿好的,皮肤红润白皙,衣着干净利落,看着书香气十足,就像是四九城过去的翰林子弟一般。
第21章 我们的家(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