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说好内卷做游戏,你怎么躺成首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89章(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是一次文化边界的破墙。

    它不是向西方学习叙事,而是用东方的方式讲述了全人类的孤独。”

    而那封提名函,至今还贴在陆羽工作室的墙上。

    上面那行字写着:

    “Your  work  is  not  a  game.  It  is  a  letter.”

    某天清晨,林臻打开邮箱,发现了一封来自

    **“Thatgamecompany”**的邮件。

    发件人是那位曾制作《风之旅人》《光·遇》的创始人陈星汉。

    邮件很短:

    “我在你的游戏里,看到了我当年做《风之旅人》时的自己。

    我们都想做一款没人会赢的游戏。

    因为人生本来就没有赢家。

    只有走路的人。”

    林臻盯着这封信,久久没有动。

    他曾在某次深夜直播里说:“如果有一天陈星汉能看到我的代码,我愿意不拿薪水干一年。”

    现在,他看到了。

    而且说了一句:

    “你也在走路。”

    那天晚上,陆羽在直播间开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直播。

    标题很简单:

    【给还愿意听我们说话的人】

    镜头前,他穿着一件灰色连帽卫衣,脸上有些疲惫,眼神却很清澈。

    “大家好,我是陆羽。”

    “今天不聊技术,也不聊销量。”

    “我只是想和你们说一件事。”

    他顿了顿,呼吸轻微有些急促。

    “你们知道吗?我们这款游戏,最近收到了来自七十多个国家的来信和邮件。”

    “有一个美国女孩,说她在精神病院里玩到第二章之后,第一次愿意开口和护工说话。”

    “有一个叙利亚的难民,在Reddit上发帖,说游戏里的‘退出按钮’,让他决定不再结束生命。”

    “有一个阿根廷的老爷爷,用翻译软件打了整整十段话,只为了告诉我们——他终于理解了自己为什么孤独。”

    陆羽的声音有些哑。

    “我们不是为了治愈谁而做的。”

    “但如果它真的能陪你多走一段路,那我们就没有白做。”

    ……

    凌晨三点,工作室的灯还亮着。

    老鱼坐在会议桌前,眼神有些涣散。他的右手攥着一罐红牛,左手抓着一份打印出来的媒体摘录稿,那是今天下午从外网整理下来的新一批评论。

    他抬起头,看向陆羽:“你知道吗?我们现在被IGN、Polygon、RockPaperShotgun、GameInformer、Eurogamer、Kotaku、GameStar、4Players……全球八大主流媒体轮番报道。”

    “就像是一场没有预兆的暴风雪,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来的。”

    陆羽没说话,只是低头看着手边那张纸。

    纸上是一段来自Jonathan  Blow的评论,《Braid》和《The  Witness》的作者,曾被誉为“游戏哲学家”。

    他说:

    “《不要玩这个游戏》是一次对‘玩’本身的反抗。

    它不引导你获得胜利,而是引导你面对失落。

    它不是让你通关,而是让你停下。

    这是一种冷静、克制、优雅的叙事暴力。”

    陆羽看完,久久不语。

    他记得大学那会儿,在宿舍的投影布上和室友一起拆解《The  Witness》的地图谜题,整整一夜只为理解“静止之美”的理念。

    那时候他们说:“要是有一天Blow能夸我一句,我死也甘心。”

    现在,他真的夸了。

    而他不只是夸,他说他们做的是“叙事暴力”。

    这不是轻浮的褒奖,而是一种创作者对创作者的肃然起敬。

    陆羽轻轻倚在椅背上,闭了闭眼,声音低得几乎听不清:

    “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就在那一夜,一个震撼整个游戏行业的事件悄然发生。

    Valve官方账号在X(原推特)上转发了《不要玩这个游戏》的上线宣传片。

    并配文:

    “这是一款我们希望十年前就出现在Steam上的游戏。

    它提醒我们,平台的意义,不只是贩卖娱乐。

    而是让记忆有地方栖身。”

    评论区炸了。

    有人说:“Steam终于不再只是游戏超市,它开始收藏人类情绪。”

    有人调侃:“V社转发这游戏,是不是意味着它比《半条命3》还难做?”

    也有人认真地写道:“我在游戏里找到了我15岁那年离家的理由。”

    而在旧金山,GDC开发者大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某个分论坛上,来自法国的艺术游戏策展人Louise  Granel站在讲台前,展示了一张游戏截图。

    画面中,主角站在程序即将崩溃的边缘,像素风格的世界一块块剥落,背景是一片寂静蓝光。

    她对全场开发者说:

    “他们做了一款从不鼓励你继续的游戏。

    但正因为如此,你反而想留下。

    这是一种情感的反叛,一种叙事的倒置。

    而这种设计,正是我们在后疫情时代最需要的情绪结构。”

    会场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与此同时,《不要玩这个游戏》也被正式提名为

    “BAFTA英国学院游戏奖”年度叙事类作品。

    这是历史上第一款中文独立游戏获得该奖项提名。

    英国文化协会发言人在采访中坦言:

    “这是一次文化边界的破墙。

    它不是向西方学习叙事,而是用东方的方式讲述了全人类的孤独。”

    而那封提名函,至今还贴在陆羽工作室的墙上。

    上面那行字写着:

    “Your  work  is  not  a  game.  It  is  a  letter.”

    某天清晨,林臻打开邮箱,发现了一封来自

    **“Thatgamecompany”**的邮件。

    发件人是那位曾制作《风之旅人》《光·遇》的创始人陈星汉。

    邮件很短:

    “我在你的游戏里,看到了我当年做《风之旅人》时的自己。

    我们都想做一款没人会赢的游戏。

    因为人生本来就没有赢家。

    只有走路的人。”

    林臻盯着这封信,久久没有动。

    他曾在某次深夜直播里说:“如果有一天陈星汉能看到我的代码,我愿意不拿薪水干一年。”

    现在,他看到了。

    而且说了一句:

    “你也在走路。”

    那天晚上,陆羽在直播间开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直播。

    标题很简单:

    【给还愿意听我们说话的人】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