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怎么这么多人,不是说只叫研发骨干的吗?(1/2)
“江总,我建议您仔细地算一下。” “先不说能不能造出来,用4万千瓦的功率,去驱动200吨的东西,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了。” 王林斟酌了一下,然后说道。 毕竟,按照他们在重型机械方面设计的经验,驱动两百吨的重物,合理的功率是500千瓦以内。 现在直接是大了八十多倍,功率太大了! “500千瓦?” 听到王林的话,江明一阵的疑惑。 你这计算得有问题吧? “怎么会呢?” 王林更是疑惑。 我计算的没有问题啊。 “你看看我这样算的对不对?” 江明一边说着一边给王林算道。 “物体的质量是200吨,速度的话是300公里/小时,驱动功率的话,根据...” “你这个物体的最高速度有300公里/小时?” 王林听到这,就有点不淡定了。 好吗,我说怎么计算的不对。 你这是拿来驱动什么了,要300公里/小时。 要知道,高铁也就这个速度。你要跑的和高铁一个速度? “不是。” 江明回忆道。 听到江明否认,王林是长舒一口气。 我就说吗,谁没事将一个200吨的东西驱动到这个速度,这不是要人命吗! “不是最高速度,是平均速度。” 还没等王林缓过来,江明补充道。 我草,300公里/小时还不够吗,还只是平均速度? 要知道,一般这么重的物体,一般驱动速度都是十几二十的,哪像你说得这样离谱。 大哥,你不知道吗,随着速度的增加,其阻力将会成倍的增加。 可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级的。 你以为高铁的速度,定位为350公里/小时是随便定的吗,还不是经过了周密的测算。 在这种情况下,能效比是最高的。 再升上去,线路的损耗也是成倍地增加,得不偿失! 就算你不算经济成本,这么高的速度,就问你能不能刹得住。 你这张口闭口的300公里/小时,确定不是开玩笑的? 这一刻,王林看江明的脸色都变了。 下意识的,王林以为江明是来消遣自己的。 这个玩笑可开不得! 当然,这么大功率的电机,他们也能造的了,但是江明之前说了体积限制。 之前王林还核算了一下这个体积,因为很宽松。 但现在看来吗,这哪是宽松啊,这简直是要人命。 电机直径只有600mm,你给我6000mm的直径,这还差不多。 要知道,三侠大坝的发电机组,有70万千瓦的功率。直径的话,差不多是10米左右。 这么一算,竟然还挺轻松? 当然,这只是开玩笑的话。 这么大直接的电机,需要的技术实在是太复杂了。 但是靠他们夏车电动还是做不了的。 想到这,王林开口了: “江总,这个参数的话,我们目前技术水平达不到。” 王林算是直接拒绝了。 “哦,达不到?” “是谁说依你们夏车电动的实力,相信会让我满意的?” “还有,我说叫上你们的技术骨干,一起评估的,不是说不用的吗?” 江明揶揄道。 听到江明的话,王林一阵的无语。 好家伙,这是一个概念吗? 我是说以夏车实力,可以让您满意。 但您这是实力不实力的事吗? 这技术条件,换哪一个电机厂都满足不了啊! 甚至于王林敢说,在整个蓝星,就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这个...” “江总,不是我不配合。而是我要提醒您,叫上我们的技术人员,也解决不了问题啊。” 王林开口道。 确实不是技术实力的问题,而是有点不现实。 “行了,知道你们做不了,这次来,就是带着解决方案的。” 江明开口说道。 “真的?” 听到江明的话,王林是下意识地认为江明在耍自己。 毕竟,这个体积,做这么高的功率,简直是前所未闻。 就但是一个强磁场的问题就解决不了。 没有强磁场,你给电机通再大的电,也无法产生足够的扭矩。 “你去召集人,剩下的交给我。” 江明示意道。 虽然对江明的话存疑,但江明毕竟是张志强解释过来的。 这个面子,王林还是要给的。 虽然在他看来,江明这是多此一举。 夏车电动,一间会议室,看着满会议室的人,差不多两百多号人吧,江明是直皱眉头。 王林这是办的啥事啊,说只要骨干,怎么把这么多的人都着急起来了。 这怕不是把实习生都叫到现场了吧? “王总,怎么这么多人,不是说只叫研发骨干的吗?” 江明开口询问道。 “对啊,没错,这些都是研发骨干。” 听到江明的话,王林是一本正经的确认道。 “那我问你,你们研发部,总共有多少员工?” “我查一下啊。” 王林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办公软件。 好家伙,多少人你都不知道啊。 像你们这样的公司,研发部的员工,也就那么多。 我又不要具体的数字,来个大体的就行。 “研发部员工,总共有4512人。” 王林回应道。 江明:... 江明有点震惊了,搞电动化的公司,需要这么多的研发工程师吗? 还是说你们夏车电动比较特别,把操作工也给算上了? “这4512人,都是专门搞研发生产的?没有什么样品员什么的吧?” “都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专门高设计的。我们连测试工程师都没有算上。” “不是吧,你们搞这么多研发工程师干什么?” “我们分得很细。” “就比如说,研究电机控制器的。负责电源的,就有一个小组。负责通信的又是另外一个。”夶风小说 “屏蔽,静电,安全性,继电器控制...”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主管,多的有上百人,少的也有十几个吧。” 王林说道。 “所以说,在会议室中的,都是主管?” 江明回过神了。 “对,都是主管。” 得,人家王总说的没错啊,是自己错怪了别人,确实都是技术骨干。 “我还想问一下,为什么要分得这么细?” 这种公司结构,江明也是第一次听说。 “怎么说呢,这是从母公司夏国中车带过来的。” “包括城轨、动车、高铁在内的重型设备,对专业性和安全性要求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将所有的工作做细,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王林说道。
第94章 怎么这么多人,不是说只叫研发骨干的吗?(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