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望着眼前的外壳,江明倒是感觉自己误会了何兴华。 在示范堆的外壳上,有各种的安装点位,看情况,应该是给外部的设备,留下的空间。 从这些点位上,江明可以看得出,高能研究院,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 总体的方案肯定是有的,但到了具体阶段,就卡住了。 就比如说激光点火装置。 别看只是一个小部件,但其意义不言而喻。 核聚变要发生,需要外部的点火装置。 目前比较常见的,就是激光点火。 激光点火装置,需要在瞬间,千分之一毫秒内,在反应堆的内部,产生超高的温度。 这个温度值,级别是亿级。 虽然持续的时间很短,但想要实现这种能量值,是非常难的。 更不用说,这个激光点火装置,要经常的使用,其可靠性方面,还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 高能战略激光器产生的激光,中心位置的温度,倒是能够满足要求。 但用高能战略激光器来点火,有点大材小用了。 而且江明担心,超高密度的能量柱,极有可能不小心就将示范堆轰成了碎渣。 因此,需要将激光器小型化,常态化,能量更加聚集化。 这中间涉及的技术难点,可是一点也不少。 不过江明的目标可不是激光点火装置。 面对着示范堆,江明心中默念。 “系统,推演聚变实验堆。” “叮!聚变实验堆推演中!” “叮!技术状态对比中!” “叮!推演完成,推演结果:可控核聚变反应堆。” “宿主当前声望值16550,此次推演需要的声望值为15000。方案生成中:” “可控核聚变反应堆,需要的技术如下:” “1.超高温激光点火装置;” “2.百万级耐高温材料技术;” “3.常温超导体技术;” “4.超高温离子束约束技术;” “5.聚变材料氘提取技术;” “6.离子发电机技术;” “7.聚变反应的循环冷却技术;” ... ... 看到系统的推演结果是可控核聚变,江明心中一喜。 还好,自己的声望值足够。 不过当江明看到那上百项技术后,江明头皮有点发麻。 虽然知道可控核聚变作为未来能源,其技术难度肯定不是战略激光武器能够比拟的。 但是当上百项技术的清单列在你面前,江明的内心,还是一片的哀嚎的。 就算这些技术印刻在江明的脑海中,江明要将所有的技术都梳理一遍,都需要个把月的时间。 更不用说其中的某些瓶颈技术,比如耐高温材料、常温超导体技术,更是重中之重。 不过虽然难搞,但可控核聚变作为接下来研发的重点工作,江明感觉在其中付出一些努力,还是值得的。 就这样,江明也不着急了,是静下心研究系统给的资料。 用了接近二十天的时间,江明终于将脑海中关于核聚变反应堆的资料理顺。 又用了三天的时间,形成了核聚变反应堆的技术方案。 按照江明的构想,结合目前夏国的技术水平,主要重点有以下几部分: 常温超导体技术;超高温离子束约束技术;百万级耐高温材料技术; 这三种技术,是目前整个蓝星尚未突破的技术,也是限制可控核聚变商业化的瓶颈。 常温超导体技术,不用说,是核心技术。 可控核聚变,需要将核反应约束在特定的情况下。 按照现有的耐高温材料,是无法实现实体约束的。www.ba1zw.com 即使是未来,也无法实现。 毕竟,核反应堆的中心位置,温度有上亿。耐高温材料,再怎么研发,也不可能达到这种程度的。 因此,需要使用磁场,将核聚变进行约束。 想要产生足够的磁场,只有使用超导体才能够实现。m.ba1zw.com 半导体,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展现超导特性。 这种条件就是温度,而且是极低的温度。 现有蓝星的技术水平,能够展现超导体的温度数值,差不多是零下两百摄氏度。 这种温度,严重限制了超导体的应用。 毕竟,在实验室中,可以使用液氮等技术将温度降到这种程度。 但商业化运行中,总不可能一直配备液氮罐。 而且超导体低温的维持,对于液氮的消耗极为恐怖。 这就造成,超导体的日常使用,是极为昂贵的。 因此,核聚变反应堆,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找到能够在较高温度下,表现出超导性能的材料。 这也是物理界一直寻找的。 只是虽然研究了很多年,说实话,研究进展不大。 现有的技术水准,还是维持在零下两百摄氏度左右。 因此,核聚变的第一层技术壁垒,就是研发出常温超导材料。 在室温情况下,即可表现超导性能。 第二种限制技术是超高温离子束约束技术,也就是物理界常说的托卡马克装置。 托卡马克装置,使用超导体,产生无边界的磁场,约束核聚变,将其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 虽然原理说起来简单,但实现起来,却是非常复杂的。 要涉及磁场分布的计算,磁场动态调整技术,双层托卡马克装置,以及相应的冷却装置。 毕竟,名为可控核聚变,就是要保证其可控。 保证其随时可以开始和停止,这是设计的初衷。 至于最后一种:百万级耐高温材料技术,也是相当重要的。 虽然核聚变的核心是托卡马克装置,隔绝了大部分的温度。 但外围的设备,其核心温度仍然高达上百度。 因此,要确保外围设备的稳定,需要将剩余的热量进行隔绝。 基于此种情况,就需要耐高温材料。 这种耐高温材料,可不是普通的几百度,上千度的级别,而是上百万度的级别。 只有如此的级别,方能够保证性能的稳定,设备的正常。 这种材料的研发极为困难,需要的技术极高。 毕竟,夏国现有的水平,最顶级的耐高温材料,也不过八千摄氏度左右。 将其上限提高上百倍,其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这些门槛性的技术,正是可控核聚变商业化的拦路虎。 江明现在就是要将这些拦路虎一一的敲掉。
第18章 推演结果:可控核聚变反应堆(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