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8章 赃银归公(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朱由校闻言饶有兴趣地问道:

    “爱卿但说无妨。”

    “陛下,自从您登基以来,夙兴夜寐,节约宫中用度,屡次接济外朝。致使国库充裕,不再忧劳钱财之事。只是臣一直痛心一件事,那就是宫中三大殿自万历烧毁以外一直没有修缮,只有三大门修好了。

    所谓非威严无以壮丽,此三大殿乃朝廷威严之所在,之前陛下体恤朝廷,以朝廷用度不足,罢修三大殿。臣作为工部尚书,每每想起此事都痛心疾首。

    而陛下又命将如此多的赃银交付朝廷,致使现在国库充盈,因此臣思来想去,还是冒死建议重修三大殿,以示皇威。”

    徐光启一说这话,在场众人纷纷侧目,还是徐光启脑子灵光,居然想出了这一招。

    不过他说的话在理,皇帝都拿出了这么多钱了,朝廷众人再不表示一下,着实说不过去。

    “臣附议,徐尚书说得甚是,修建三大殿不仅是为殿下,更是为朝廷威严,因此刻不容缓。”

    “臣也附议,现在虽然有辽东战事,但朝廷用度充足,根本不像之前那般困乏,正是修建三大殿的时机。”

    ······

    虽然被徐光启抢占了先机,但其余众人,如赵南星、黄克瓒等人也不甘示弱,纷纷出列支持起来。

    朱由校刚刚一听还很惊讶,不过见徐光启说的确实有些道理,心中也觉得此话有理。

    之前不修是没钱,现在有钱修一下倒也无妨。不然每日路过三大殿都是光秃秃的,着实有些碍眼。

    再说现在也算是最好修建的时机了,不然等过几年天灾一来,自己再修就说不过去了。

    想到这里,他就假装面露迟疑之色,随后“无奈”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修缮吧。之前修三大殿的时候所用物料应该还有剩余,到时候把那些东西拿过来将就着,一定要能省则省,不可花费过多。”

    刘一燝等人闻言更是感动难当,当即说道:

    “陛下节约至此,我等惭愧不已。此事内阁定会跟户部一起处置,一定保证节约,不可徒增耗费,让陛下放心。”

    听到这话朱由校也就放心了。由此其中大事已经商议的差不多了,不过趁现在皇帝在场,内阁六部又接着向朱由校汇报了一些进展。

    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刘一燝、叶向高等人一起上奏的,关于进一步推广均田均役的事情。

    去年在京畿推行均田均役,收效显著。经过京畿的清田,查出被勋贵、士绅大族隐匿的田土,明确士绅大族的优免杂税的名额,让朝廷在京畿的赋税由四十四万两增加到六十一万两,增加基本三分之一以上。

    只不过这个过程中,京畿的士绅大族与地方官员对此深恶痛绝。

    但他们不敢明着说朱由校的不好,只好把攻击对象转向京畿总督邹元标、顺天府知府刘宗周,以及其背后的内阁支持者,也就是叶向高跟孙承宗等人。

    说他们这种做法是奴隶乡绅,以后必遭天谴。

    叶向高在万历朝为首辅的时候,就一手主持了徐民式在江南的均田均役改革,那个时候江南士绅骂叶向高的话,可比这难听多了。

    所以叶向高早已对此见怪不怪,只是对这些“妄议朝政”的官员与勋贵士绅大族回复了一句话,并将其登在报纸上广而报之。

    其大意是隐匿田土、逃脱杂役的事情着实不公平。朝廷这么做,不仅是为百姓着想,还是为这些士绅大族着想,毕竟谁也不能保证子孙后代一直当官吧,还不如现在都平等呢。

    因此就在这重重反对下,在内阁、户部、乃至京营平叛等重重推进下,京畿的均田均役改革如期推行了下去。

    现在把最难咬的骨头啃下来了,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于是内阁与户部商议今年把均田均役进一步扩大范围,在山东、山西、辽东推行此事。

    一则山东与辽东去年都遭了灾,推行均田均役也可以减轻百姓的负担。二则是那边靠近京畿,阻力也更少。

    朱由校对此自然没有意见,当即点头同意,随即就让内阁批准。

    随后就是礼部尚书孙慎行的奏本,他的内容也很是简单,那便是国子监已经初步修建好了,已经可以使用了。

    之前朱由校就说过,会亲自去参观的国子监,所以他想跟朱由校确定日期,看能否近期就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