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的生活日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4章 海派生活初品尝(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毕竟人命关天。

    崔刚之前接到任务后,就确定了他们的暂住地址。

    出了车站就带着魏平安几个坐了无轨电车,倒了两次后,来到一处绿化非常好的小区。

    小区内是上千栋类似苏联老大哥集体农庄的住宅。

    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

    远远看去密密麻麻又整整齐齐,站在河边小桥上,还能依稀看到不远处的公园、医院等配套设施。

    跟几十年后的二线城市也不遑多让了。

    崔刚带着大家一路快步前行,熟门熟路的来到一处住宅。

    二层结构,每层5户,一栋可以住10户人。

    崔刚带大家去了楼上,楼梯最右侧,公用厨房的北角门对门的两间。

    楼梯右拐北侧是公用厨房,厨房右侧是一间,对门又是一间,在厨房的右侧还专门安装了个带玻璃窗的双开木门,相当于两室一小廊的布局。

    唯一略有瑕疵就是没有室内卫生间,每层5户公用一个卫生间,在楼梯左拐的南侧。

    崔刚和魏平安住南向房间,两张一米五大床,床单被罩像是刚换上不久。

    北向是两张上下铺的床,床之间还有两张对在一起的小长桌。

    “好了,大家抓紧休息,明早咱们先去四平路转一转……”

    回到南向屋里。

    “崔哥,明天我干什么?”

    “你留在这里看家,顺便买一些日常用的,记得按点去楼下接水车那里接水……哦,对了,午饭你自己附近溜达着糊弄一顿,晚饭我给你带回来……”

    就这样,魏平安有生以来第一次执行的保密任务展开了。

    每天崔刚都会带着队员窜出去,有时下午四五点就回来,有时要弄到晚上九点之后。

    魏平安感觉自己就像是个摆设。

    也确实是个摆设。

    啥也干不了,没有参与感,更像是换了个地方搞文字研究一样。

    两天时间,魏平安就闷在室内“创作”《地道战》,闲了就下楼去逛公园,去烟纸店买当地的香烟。

    这方面,魏平安得天独厚。

    魏平安感觉自己来到上海,最大的收获就是再次感受到了“不设限”购买的乐趣。

    跟京城的制度不同,里弄里的纸烟店、一些大点的水果店、副食店都是收外汇的。

    而且,非常的积极和踊跃。

    醒来的第一天,魏平安下楼吃了饭,顺便就逛了一圈那个名叫“长白商店”的口字型建筑物。

    询问了销售员,得知可以外汇支付的信息后,魏平安是打算买几包烟的。

    闷在屋里搞创作也是很费烟的。

    这个年代烟民的口号是:“一云二贵三中华,红塔山下阿诗玛”。

    魏平安看到了一个销售员正在往柜台玻璃第二层摆放两罐铁管的中华。

    就是圆圆的,50支装的那种……

    “同志,这个香烟多少钱?”

    “中华铁罐滤咀50支的,1.5元……”

    嗯,价格既贵又便宜。

    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人,很贵。

    对于怀揣按箱算的美刀的他而言,便宜的丧心病狂。

    滤咀中华20支5毛一包,牡丹滤咀20支4毛8……

    经由营业员介绍,滤咀香烟是头一批,是上海卷烟厂试制的新品,还很有兴致的想要给魏平安解释带过滤嘴的香烟的好处——不拉嗓子。

    来一趟上海出差,总不能什么都不买。

    反正闲着没事,就随便逛一逛,买点小特产。

    零拷雪花膏,买;

    估摸着家里人的身材,买了好几件毛衫;

    得知魏平安可以用外汇结算,主任都跑了出来,特意询问魏平安打算买多少香烟……

    就急冲冲跑出去,从别家店里临时“调派”了两盒。

    一盒是两罐,一罐50支。

    香烟是成条的,只有6条完整的,还有拆封卖掉四根的大半盒。

    魏平安都差点忘记,这年头还是可以散卖香烟论支的呢。

    短暂的购物让魏平安享受到了不用票就可以购买物品的感觉。

    如果不是京城还有家,有媳妇和孩子,他真想留在这里。

    起码这几年他能呼吸到自由的味道。

    但想到几年后过了蜜月期,那些民族资本家们的下场,魏平安也是不寒而栗。

    果断掐灭了这个危险的念头。

    等魏平安再回到住处时,手里拎着一兜子水果,胳膊里夹着一条万里香烟。

    就是黄底红字,下面有一辆黑色轿车图画的那种。

    傍晚,崔刚他们今天回来的挺早。

    “崔哥,今天挺开心啊,是有什么好消息吗?”

    “联络到对方了,明天上午去汇中饭店一趟,应该就能顺利拿到资料。”

    “唉,这趟出来的,我感觉什么都没干,一点也没帮上忙。”

    “估计上面的意思就是让你跟着,熟悉流程,感受一下氛围罢了。你是知识分子,是宝贝疙瘩,哪能让你真跟着参与那种刀尖舔血的事儿去……”

    崔刚翻来覆去就是老一套。

    魏平安也那这个滚刀肉没辙。

    “回来的时候,我跟上边请示了,明天咱们一起出发,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几个带着资料先走,你去找李教授和刘教授他们……到时候跟他们一起回京。”

    “这个……”

    “事关重大,老魏,私底下咱们熟归熟,但这种事你必须听命行事。”

    “明白了。我执行。”

    魏平安真想不到这里面还有什么非要自己滞留下来,去跟两个教授汇合的必要性。

    “顺便说一下,老首长让我托句话给你。”

    “啊?老首长,是老武头……呃……武伯伯吗?”

    崔刚笑容一僵,随即又继续笑道:“差不多差不多……他就是希望你能顺便照看一下李璐同志,毕竟是个姑娘,这一路还是有点危险的……”

    “哦。”

    这是……假公济私?

    还是神马情况?

    不过也就是捎带手的事儿,魏平安也自然不会刻意拒绝。

    自己是有媳妇的人,还是即将当孩子爹的人,这事儿认识自己的,没谁不知道吧?

    李璐是知道的啊。

    一夜无话。

    一早醒来,在崔刚的带领下,大家收拾床铺和日用品,几乎就是恢复了原位。

    就这三天时间,邻里也都没什么特意的。

    因为长白一村、二村又被叫做“二万村”,住的都是回迁过来的两万户工人。

    天南海北的什么人都是,各种亲戚朋友来去匆匆。

    虽说楼上楼下集体厨房这些也会让邻里之间熟络的招呼,但流动性太大,跟京城四合院的核心风格还是差异很大的。

    在魏平安看来,这个据点使用就像是民宿。

    一行人“退了房”,直奔汇中饭店而去。

    值得一说的是,不知什么时候崔刚他们竟然弄了一辆银绿色的小轿车。

    “崔哥,可以啊,都开上小轿车了。”

    “咱们自己生产的,凤凰牌轿车,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05公里,四缸发动机,是上海第一辆国产轿车……”

    “坐着挺舒服的,就是不知道啥时候能私人搞一辆开开。”

    副驾驶的崔刚扭过头,像看怪物一样盯着魏平安看了好几眼。

    最后狠狠地竖了个大拇指。

    “要说还是你们文化人敢想。”

    缺月票……ennnnn……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