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家祖朱重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4章 有人非议老朱(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应天府,秦淮河畔。

    士庶混杂,人来人往。

    叫卖声,吆喝声,抚琴声,弹奏声。

    市井烟火和丝竹管弦互相交织,形成了一曲曲繁华盛世的动听交响乐。

    老朱背着手穿梭于人群中,这儿看看那儿瞧瞧的,就像第一次进城似的。

    朱允熥寸步不离跟在老朱身边,后面则是背着装在书箱里电报机的电报员。

    “客官,小店涵盖应天府的所有小吃,可要来品尝?”

    走到一店面不算太大的小吃店铺前,被一满是殷勤的小二拦住了去路。

    “呵,口气倒不小。”

    本来不想搭理的老朱,在这一本不算高明的揽客手段下驻了足。

    小二昂首挺胸,神奇道:“我家铺子在整个应天府都能排得上号。”

    “掌柜的说了只要是应天府的小吃客官你随便说,我家要是没有的话,客官在小店的一切花费全都免费。”

    “还有这?”

    老朱眼前一亮,立马来了兴致。

    “进去。”

    朱允熥就是陪老朱出来的,老朱进去了,他也只能跟着了。

    “来客三位。”

    小二冲里一喊,领老朱进门。

    店里人倒是挺多,座无虚席的,基本上找不到空位。

    朱允熥四周环顾了一圈,道:“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让我们进来往哪坐?”

    “爷爷,要不换家?”

    像这种不管三七二十一凭一切手段,先把人拉进门的奸商最可恨了。

    傻子才给他们这赚钱的机会。

    “不换。”

    “就这了。”

    哪知,老朱还杠上了。

    “爷爷...”

    朱允熥还想再劝,老朱已经寻了张桌子,大步流星过去拼桌了。

    “就这儿了。”

    老朱往下一坐,道:“两位小兄弟,打扰了。”

    桌上一大一小两孩子,都着着短衣短裤。

    一叠桂花糖山芋,已经快要见底。

    听老朱这么说,大一些的孩子连连摆手,道:“不打扰,不打扰,我们都快吃完了。”

    之后,把自己碗里的一块夹到旁边孩子的碗里,道:“阿盛,快吃了。”

    “哥,你咋一块不吃?”

    那孩子抚着兄弟的头,满脸的柔和,道:“哥不饿,你吃吧。”

    “吃了快走,给老伯腾地。”

    小一些那孩子把碗里的小吃轻轻咬掉一小口,随即送到兄长嘴边。

    “哥,你也尝尝。”

    在兄弟的执意坚持之下,大一些的那孩子终于略显享受吃掉最后一口小吃。

    之后,从口袋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宝钞。

    小二仔细辨认后,道:“找你三文。”

    收了宝钞,找出三个铜板。

    拿到钱,兄弟两蹦蹦跳跳出门。

    小二擦拭兄弟两坐过的桌子时,朱允熥便道:“宝钞磨损的那么厉害了,还能花的出去吗?”

    之前宝钞一旦磨损,朝廷收税的时候就不用了,而专门兑换糜烂宝钞的行用库又会以还可以流通拒绝兑换。

    因而,不说磨损成这样的,只要稍微有所磨损的卖家就坚决不会收。

    不止这样,因民间金银可兑换宝钞,宝钞不可兑换金银。

    不管是庶民还是商贾,收金银可以,让他们往出找绝对不可能。

    听了朱允熥的话,那小二像是看傻子似的,一脸的惊诧道:“像这种可以勉强看到面额的,可以直接找行用库兑换,也可以继续花。”

    “除却损坏的需按程度不同抵扣,这种非人为损毁的随时都可以兑换的,只是会依情况不同,兑换出新旧钞而已。”

    “因为这种还能看清面额的,即便是去兑换,兑换出来的也只会是旧钞,用不了多久还得再去兑换,一般没人去兑的。”

    被小二鄙夷,朱允熥也没恼。

    “平日专注读书,没太注意这些。”

    朱允熥穿着粗布长衫,细皮嫩肉的像是个读书人。

    “哦,小人就说呢。”

    “行用库要是拒绝兑换的话,客官可去当地衙门状告,当地衙门要不管你还可以往更高一级衙门告,要是都不管那就去告御状。”

    “反正应天府别的没有,就是衙门足够多。”

    这些东西老朱时不时的能从锦衣卫听到,但锦衣卫说的再多,都不足直接从百姓嘴里听。

    “那两兄弟花了宝钞,咱看你找了铜板...”

    老朱以咱自称,朝中大臣要加以避免,民间百姓并没太多限制。

    听老朱这么一问,那小二狐疑之中有了几分不耐烦。

    朱允熥是因读书不知道这些事情,老朱这年纪总不能因读书没过问过这些事情吧?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问题回答了这么多,他们连一文钱消费都没有。

    朱允熥从口袋拿出一叠宝钞,抽出了张一百文的拍到了桌上。

    “爷爷,您要吃点啥?”

    老朱虽然不常出宫,但对应天府的风土人情还是了解的。

    随口便点出了几道,道:“猪油饺饵,鸭子肉包烧卖、鹅油酥、软香糕就这样。”

    “对,有毛尖茶吗?”

    小二点头称赞,道:“客官好吃手,本店用雨水喂出的毛尖,在整个应天府都堪称一绝。”

    朱允熥再次把桌上的宝钞往前推了推,道:“这可够?”

    小二拿起宝钞,连连点头应道:“够,够了。”

    拿到宝钞后,小二态度大改。

    “剩下的不用找了。”

    朱允熥大度,小二当然知道缘由。

    主动做了解释,道:“官府几次明文规定,宝钞和金银等同,任何买卖双方不得拒收宝钞,时间久了人们也就都习惯了。”

    “咋方便就咋来,没人刻意挑宝钞还是金银,有的大额交易,为了方便还特意选宝钞呢。”

    “客官可还有问题?”

    收了宝钞,小二不厌其烦的,有要给老朱祖孙解释到底的架势。

    老朱倒摆摆手,道:“就这些了,去拿吃的吧?”

    在小二走了后,朱允熥拿起桌上茶壶先给老朱倒了碗开水。

    “现在宝钞贬值的态势已经回稳了,唯一的一点儿就是那些大户多会储藏金银,钱只有流通起来才能带动经济发展,还得在这方面想想办法。”

    对于经济方面的问题,老朱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听朱允熥意见后,再以实际情况总结经验,然后根据这些经验发展后续规划。

    目前看来,朱允熥的建议还很正确。

    老朱话没多说,问道:“有电报吗?”

    这才出来多久,哪能这么快有事。

    电报员摇头,回道:“还没。”

    朱允熥从桌上快桶抽出快子擦了擦递给老朱,道:“皇爷爷要是想知道,不妨发上一份问问?”

    毕竟是新鲜产物,有好奇也正常。

    “这是朝廷的重要通信渠道,没事哪能随便乱发?”

    呃。

    他这不是为了他吗?

    咋还成他的错了?

    再说了,交给锦衣卫那八台还没送到传递消息的地方不说,即便是有了消息往来也是由方成洋接收的。

    宫里的那台,只会联络这台。

    一时半会又不会有天榻了的大事,简单往来几句又造成不了啥大影响。

    至于嘛。

    “皇爷爷说的对。”

    “是孙儿错了。”

    哼。

    他就不信,这老头能一直忍着不发报。

    等他发的时候,看他咋说他的。

    片刻后,小吃端上。

    “客官慢用。”

    小二估计是第一次收这么多跑腿费,谄媚殷勤比之前强了很多。

    “你先走吧,有事再叫你。”

    老朱抬手打发走小二。

    桌上只剩老朱祖孙和一电报员了。

    朱允熥指了指桌上的小吃,问:“皇爷爷这个是啥?”

    老朱既能叫出名,那就都认识。

    “猪油饺饵。”

    “这个呢?”

    “鹅油酥。”

    “这就啥鸭子肉包烧卖?”

    “你小子是考咱?”

    朱允熥连忙摇头否认,道:“孙儿真不认识。”

    对朱允熥的解释,老朱哑然一点不信。

    “这儿这么繁闹,你就没来过?”

    来是来过,但不可能都吃过。

    朱允熥一脸的苦大仇深,道:“孙儿本来就出来不了几次宫,每次出来职大和富明实业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忙,孙儿哪有时间来这儿闲逛。”

    老朱快子一停,扭脸道:“你这是怪咱?”

    朱允熥就是抱怨一下,让老朱知道他的辛劳,又哪敢抱怨老朱。

    “没有,绝对没有。”

    正说着,旁边桌上一身着儒衫的士子嗓门陡然拔高,喊道:“朱家给了你们啥好处了,需要你们去歌功颂德?”

    “洪武一朝,郭桓桉,空印桉,胡桉有多少人被杀,其中有多少冤死无辜之人,仅凭你们的歌功颂德还不足以掩盖当今天子暴君的事实。”

    这声音异常洪亮,不仅旁边的朱允熥和老朱听到了,就就是铺子里的其他食客也都纷纷侧头。

    “在下所言难道不是事实?”

    面对众人投来的眼光,那儒生仍理直气壮,没有丝毫口不择言下的懊恼。

    见此情况,同桌几人拉拉凳子悄悄远离,免得一会儿被他殃及池鱼。

    “是不是事实我不知道,反正我觉当今天子挺好的,有衣穿有饭吃,闲暇之余还能来此吃吃小吃,还有啥不知足的。”

    “对吧?”

    众人注视片刻,终有人说话。

    “是啊。”

    “我也觉挺好。”

    “不正是因朝廷种了牛痘,我们才能安心在这里吃吃喝喝。”

    其他人连连附和,你一言我一语的历属着老朱的好好处。

    听了这,老朱黑如锅底的脸上才终于渐渐舒展。

    “愚民,不足与谋!”

    辩不过,就骂人。

    那些庶民再没文化也能听懂些,有火气大的人当即不干了。

    “嘿,他骂我们。”

    有人撸起袖子,就要上去干架。

    敬着他们,他们才是读书人,
第324章 有人非议老朱(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