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娱从1999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70 夭寿了,韩桥成中老年偶像了(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爸,我妈呢?”

    天际处一抹余晖。

    许晓星背着书包,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看到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手里舞着试卷,气焰嚣张。

    “妈妈妈,一天就知道妈。”许父骂道:“有什么事找我不成。”

    关了火。

    双手在围裙上搓了搓,接过试卷,100分鲜红。

    眉开眼笑:“不错,你爸我研究数学的,继承了我的优良基因。”

    他是杭城大学数学系的副教授。

    许晓星是他第二个孩子,还有个大闺女上初中了。

    “爸,你行么?”许晓星眼神瞥着老爹,有些怀疑,家里的地位向来是姐姐,狗,猫,自己……

    “什么话。”许父推了一下眼镜:“你妈能做到的,你爸一样可以。”

    “您给点资金成么?”许晓星双手往头上一抹,酷拽酷拽的:“我想把这玩意染成绿的。”

    半大孩子,气死老子。

    你说现在这些小屁孩一天到底想啥。

    许父气的牙疼,慈眉善目的:“好儿子,你妈在屋里,你去找你妈。”

    “好呢。”

    许晓星对自己老爹没有抱期望,舞着试卷哇哇叫:“妈,妈,妈……”

    没几分钟。

    里屋传来撕心裂肺的惨叫。

    许父冷静推了一下眼镜,一脚踹上门。

    半个小时后。

    天色黑了,一家人坐在客厅吃饭。

    电视里二个男孩,一个女孩,男孩说叫刘星,女孩叫夏雪,小胖子没什么存在感。

    许晓星闷闷不乐戳着饭,屁股一小半抵着凳子,愁眉苦脸。

    看着电视,生无可恋。

    姐姐啪啦着饭,不耐烦:“多大点事,不就是绿色。”

    看着自己弟弟,苦口婆心劝道:“晓星啊,看开点,以后会有的。”

    “咳咳。”

    许父剧烈咳嗽,快子一放,严肃教诲:“小雪,你这话都从哪学的。”

    “还有你。”

    许父看着自己儿子,心脏就抖,要啥不好,非要点绿,黑着脸:“你又是从哪学的。”

    “学校里老师说的。”许晓星眼珠子咕噜转。

    许父一点威慑力都没有。

    “啪”

    许母快子放在桌上,眼神瞪着:“许晓星,我数到三。”

    “1”

    “2”

    “电视里看的。”母老虎发威,许晓星指着电视,无视姐姐警告的眼神。

    “现在的电视剧……”

    “哎……”

    许父和许母都不是喜欢看电视的人。

    两人一个研究数学,一个研究生物。

    科研任务重,别说娱乐时间,就是抚养孩子都没闲暇。

    不然。

    这两个孩子也不会思想抛锚。

    两夫妻对视,许母遥控器准备关闭电视。

    “妈……不要啊……”

    许晓星眼神哀求,叫道:“我亲爱的妈妈,我错了,别关电视成么?”

    《家有儿女》这部电视现在学校里都看,自己不看,会受同学排挤的。

    当然。

    这部电视剧的确很好看。

    刘星简直是许晓星的偶像,而且,还有一个坏姐姐。

    坏姐姐也说:“妈,让晓星看吧,他这么小,不然会闹的。”

    眼神斜瞥。

    许晓星受意,就要叫。

    许母瞪着:“电视剧看不看又能怎样,学生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我和你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没电视看不也好好的。”

    “就是。”许父帮着腔:“整天看电视,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才会这样。”

    “孩子爸,找机会把电视卖了。”

    “我看行。”

    两个小孩如斗败的公***啦了几口饭,碗一堆:“我吃饱了,做作业去了。”

    “我也去。”

    两姐弟郁郁寡欢。

    没有电视看的第一天,想它!

    作业磨磨蹭蹭了一个小时,姐姐放下笔,蛊惑:“晓星,爸妈肯定去卧室休息了,你去把电视开着。”

    “我不去。”

    “老子蜀道山。”

    “去去去……”许晓星生怕姐姐又揍他,门轻手轻脚的开了一道缝,趴在门上观察。

    “卧槽。”

    “不许说脏话。”姐姐一脚踢过去,好奇问:“怎么了。”

    “爸妈在看电视。”

    “卧槽。”

    姐姐眼珠子往外钻:“不可能啊,爸妈从不看电视,而且刚才都教训我们,更不可能了。”

    “真的。”许晓星气鼓鼓:“看电视还不开声。”

    姐姐眼神从缝里斜瞥。

    沙发上。

    老爸和老妈正看着起劲。

    邪门了。

    还有电视剧能吸引这两个老顽固!

    两姐弟对视,都看出了对方心底的疑问。

    …………

    “这电视剧……”

    许母顿了顿,瞟了下书房,静悄悄的,声音感慨:“宋运萍自己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给了自己弟弟。”

    “我想起我姐姐了。”

    那个年代,读书都是奢侈,兄弟姐妹多。

    许母和姐姐都考上了高中,可是家里负担不起,最终,姐姐放弃了,机会给了许母。

    许母说着。

    眼眶就红了。

    她的姐姐几年前过世了,但姐妹的恩情却没有随着时间而澹去。

    宋运萍对宋运辉无私的爱,让她感慨颇深。

    “是啊。”

    许父脸色回忆:“那时候我情况也差不多,不过我家成分不好。”

    “如果不是我爷去求,我也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

    电视里,片尾曲响起。

    但是。

    两夫妻没有开声,怕影响孩子学习。

    即便如此。

    这部电视剧依然给了他们很多的感动。

    “这不是电视剧。”

    “这是我们的青春。”

    ……………………

    《大江大河》火了。

    火的莫名其妙。

    这部剧是正剧,而且是正剧里的冷门,年代剧,年代剧里的冷门,讲述变革浪潮中的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沉浮故事。

    冷到这个地步。

    犹如一股清流。

    但是。

    又理所应当。

    首先。

    播放平台是央视一套,央视一套是当之无愧的霸主,收视率常年同时段第一,几乎少有敌手。

    其次。

    大江大河是年代剧,却一改年代剧开篇节奏慢的通病,节奏感很强,而且,开篇“姐弟”情深,一举打消了观众对“宏大题材令人乏味”的顾虑。

    《南方娱乐周报》紧跟热点,第一时间推出了专栏,点评了这部作品:“韩桥给我们的感觉,总是求变的,所有人认为他是武侠里深情舔狗,他摇身一变,成了民国贵公子,当我们认为他是民国贵公子时,他又突破自我,饰演了土腥味的大学生。”

    “笔者不知道韩桥的极限,但这部作品,真的很好。”

    “角色真实,场景真实,故事真实,拍的更真实,村镇四处贴的标语,角落里随时出现的白瓷杯,旧热水壶,破碗柜,烂笔记本……”

    “其次。”

    “作为年代剧,不浮夸,不刻板,不渲染苦难,也不生硬说教。”

    “这是部用心的作品。”

    报纸最后,记者少见调侃:“韩桥是青年偶像,这部戏却少见的青年群体没有大的波澜,而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中老年纷纷守在电视前。”

    “韩桥是不是可以说是中老年偶像了?”

    南方娱乐周刊是娱乐板块的大报,可以说是娱乐的风向标。

    随着它的肯定。

    多家报纸跟进报道,版面除了韩桥,罗海琼饰演的宋运萍一跃成为3月末最有话题度的明星。

    罗海琼拍过的戏印象最深刻的是《像雨像雾又像风》。

    而现在。

    宋运萍的出线。

    罗海琼在大众的心里,印象温柔善良,懂事大方。

    可以预见。

    以后如果业内电视剧有类似的角色,第一人选一定是她。

    ………………

    “韩哥,谢谢你,给我这次机会。”电话里,罗海琼声音温柔。

    她现在是真的知道一夜爆红是什么体验了!

    电视剧片约不断,片酬从6000提到了10000。

    除外。

    商演的邀请络绎不绝。如雪花一样飞来。

    现在。

    她出门下楼买菜,卖菜的大妈都会多给她几根葱:“好孩子,苦了你了。”

    而这一切。

    都是韩桥给的。

    罗海琼想到这,语气更诚恳了:“韩哥,不知最近有没有空,我想请你来家里做客。”

    这是经纪人安排的。

    外面饭店诚意不够,家里好,没准有故事。

    “海琼姐,你太客气了。”

    电视剧的走红。

    韩桥是最忙碌的,电话接不完,除了央视的道喜,更多的还是演员的道谢。

    这部戏。

    他不仅是主演,还是编剧,金主。

    甚至。

    很多场戏,都是他盯着拍的。

    说是《大江大河》的最大功臣也不为过。

    不过。

    韩桥很谦虚,电视剧成功,是很多人努力的共同成果。

    三月的阳光正好。

    四合院的葡萄藤发了新叶,太阳从树叶里漏下,地面就印满了铜钱大小的光点。

    韩桥躺在老爷椅上,木头声“咯吱咯吱”。

    时光静好,得闲饮茶。

    电话都不是自己接着,小桃双手捧着,韩老爷语气懒洋洋:“海琼姐演的好,大家都喜欢。”

    “家里吃饭。”

    背后一凉,韩桥义正严辞:“家里吃饭就不必要了,这样,过几天我安排个饭局,电视剧杀青这么久,大家一起出来聚聚。”

    挂断电话。

    秦澜声音酸熘熘的:“怎么不去啊,没准你的海琼姐姐给你下面吃。”

    “噗嗤……”

    小桃憋的脸通红,逃命似得:“澜姐,我去沏茶。”

    秦澜气喘吁吁的坐下,捡着葡萄,脚从拖鞋里伸出来,放在韩桥肚子上,珠圆玉润的脸颊白嫩嫩的,贵妇似的看着:“脚酸。”

    卧槽。

    韩桥捧着脚,吭哧吭哧按:“阿姨和王大爷去北戴河了?”

    “昨儿都去了。”

    秦澜脚心痒痒,喉咙里说着:“我妈就看不惯你,这不……嘶……这不要你尝尝照顾我的滋味……”

    秦澜的脚白嫩,脚背如下弦月,脚趾如剥了皮蒜头,晶莹剔透,而且有股奶香味。

    这样的脚。

    如果去踩老坛酸菜,也许不会有人抗议吧!

    “你干嘛呢?”

    看着韩桥这专研的样子,秦澜有点羞涩了,立即把脚缩回来,羞道:“变态。”

    “别闹。”韩桥摸索着下巴:“我在思考哲学问题。”

    “什么问题?”秦澜好奇问。

    “我听说酱香白酒都是少女的脚踩出来的,还有头道茶。”

    “大家都很追捧。”

    “为什么小老太太用脚踩出来的,大家都厌弃呢?”

    韩桥脸色思索。

    “为什么啊?”秦澜傻乎乎的。

    “这不我正研究。”韩桥不由分说,眼神埋怨:“你打断了一个哲学家的思考。”

    “美的你。”秦澜白眼,诡计多端的臭男人,到底还是把脚放在韩桥怀里,抵着肚子。

    她很受用这温馨的时刻。眼神看着韩桥,手捧着白嫩的脸蛋,担忧说:“我看报纸说陈凯哥和华仪、英皇、北影达成了协议,准备拍无极和你打擂台。”

    “会不会出事啊?”

    陈凯哥的江湖地位不用说。

    北影场也是中影的一份子,能出5000万,足以说明中影也不是铁板一块。

    华仪和英皇更不用说了。

    押宝在陈凯哥的《无极》。

    华仪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声势,英皇是想要打开内地市场。

    各取所需,凑一堆儿。

    说起来。

    英皇真是财大气粗,不仅1亿投资《无极》,姜闻的《太阳照常升起》也砸了5000万。

    但愿。

    到时哭的时候能小声一点。

    韩桥眼神看着:“我怎么感觉你希望我出事啊。”

    秦澜眉毛都笑了:“你出事了我就可以保养你了呀。”

    “到时。”

    “你就在家里奶孩子。”

    说着。

    双手掐着韩桥胳膊,气道:“外面坏女人多的很。”

    “我就是忙着拍戏,没有看好你……你这株烂桃花……”

    这破木椅响是响。

    质量是真不错。

    太阳从密集的葡萄藤里漏下了,日子就似乎慢悠悠的,韩桥搂着秦澜,声音不由温柔了:“过几天我去《十面埋伏》,有什么事第一时间告诉我。”

    秦大小姐又耍脾气了,信誓旦旦:“不就是生孩子,没有你我一样生。”

    “真的。”

    “真的!”

    韩桥正想继续说。

    电话嗡嗡响,看了一下。

    “陈老师。”

    电话那头是陈家林,《大江大河》的导演,作品有《康熙王朝》。

    同时。

    陈家林是华夏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会长。

    笑呵呵的:“韩桥,上头定了,准备把《大江大河》列为百部重点电视剧。”

    韩桥不由大喜:“陈老师,多谢您。”

    “我没帮什么忙,主要是这部电视剧优秀,韩桥,我很看好你,加油吧!”

    大老有资格这么说。

    韩桥更谦虚了:“陈老师,我还要向您多多学习。”

    挂断电话。

    “这样是不是飞天奖问题不大了?”

    “八字还没一撇呢?”

    韩桥笑着:“现在这部电视剧只是进入了上头的视线,具体怎么样,还要看收视率和影响。”

    “收视率不是破3了。”

    韩桥看着秦澜慵懒迷人的劲,伸着手戳了戳小酒窝:“破3,破5差不多。”

    ……………………

    悠闲的日子没过几天。

    韩三评一通电话把韩桥叫到中影。

    中影是巨无霸,些许流言蜚语一点都无所谓。

    不过。

    陈凯哥江湖地位的确很特么高啊!

    总局下了令,彻查这次投票,结果,投票流程公平、公开、公正。

    韩桥唯一问题就是中影的嫡系。

    可是。

    举贤不避亲。

    中影大楼,总经理办公室。

    韩三评这几天嘴皮子起泡了,愁的,手掂量着一叠信,苦笑:“小韩啊,这可都是举报我的匿名信啊!”

    “这次。”

    “中影没有选择陈凯哥,选择了你,群众的意见很大啊!”

    韩桥浑身都冷。

    群众,多么有力量的词!

    别说他小小的重生者,就是神,违背群众的洪流,也要堕落神坛。

    韩桥摊开手:“韩爷,我够低调了,陈导报纸上诋毁我,我可没有和他对着干。”

    两人对视。
370 夭寿了,韩桥成中老年偶像了(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