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隆万盛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16章 1406金银岛(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光采胡同,从前称棺材胡同,因其名不雅而改为今名,而这里的前王恭厂、后王恭厂胡同,便是明代王恭厂。

    王恭厂位于北京内城的西南隅,原属于工部火药局,后被划归兵仗局,成为皇家的兵工厂,是专门做火药的地方。

    正因为是兵工厂,又是做火药的工厂,所以明代把它安排在城内,而不把它布置在城外。

    毕竟是个机要之地,万不得有失。

    但又怕它爆炸影响皇宫的安全,才把它安排在城旮旯的地方,距皇宫大约有三公里。

    这在当时,大概是皇家和朝廷认为的安全距离。

    王恭厂的设置年代,大约可以和北京城的设置等同,即明永乐十八年,初隶属于工部,后来兵仗局向厂内派出监厂太监一人,另有工匠三十余人,还有一些临时招募来的帮工。

    魏广德倒没有马上说起这里,而是把其他事物安排妥当后,才给谭纶、江治打眼色,等其他人都告辞离开后,魏广德才详细问起王恭厂的情况。

    虽然已经不归工部管辖,但厂里的工匠,其实都是录在工部名录里的,所以对王恭厂的情况,工部了解还是有些的。

    听到魏广德问起王恭厂的事儿,江治回忆片刻才说道:“王恭厂已经划归内廷,不过据我所知,现在王恭厂日产火药约二千斤,储备火药就不清楚了,这要看兵部请奏提走多少。

    但是,估摸着那里怎么也有二三十万斤才是,或许还有更多。

    只是,这得问内廷才知道。

    毕竟缅甸战事是从南京调拨的火药,而北方近些年火药消耗也减少了。”

    说完,江治看着魏广德,有些狐疑的问道:“善贷,你问这个做什么?”

    想到刚才谭纶所说的话,江治以为猜到原因又笑道:“若是担心火药不足,只需知会一声,王恭厂现在的产量并没有足额生产。

    据我所知,年中工部还为那里采购大批硝磺等材料,记得王恭厂最大产量应该在日产六七千斤的样子。

    所以只要需要,就能大量生产。

    每年,工部都要为他们采购大量材料备用。”

    “火药不必忧虑,据我所知,兵部库房就还有未发出的火药十余万斤,这批火药大部是准备发往山东,给东海水师训练所用的。”

    谭纶也开口说道:“若是需要,可缓缓再拨付出去就是了。”

    “兵部的火药也存在城里?”

    魏广德闻言,看向谭纶,问道。

    “是,为了保证安全,火药都要存放在内城。

    这批火药提出来时间不久,按制半月内就要安排发运,兵部库房里平时储存的火药很少。

    毕竟,每次提取火药,都要申报核准后,才可以提货,很是麻烦。”

    谭纶说道。

    “兵部库房里为什么需要存储少量火药,难道是京营所需?”

    魏广德又追问道。

    “不是,兵马司、城防所用。

    京营的火药都是报上去,直接从厂里提取运到城外大营存放,但是一般数量也不多,平常也就是存放一、两万斤而已。”

    谭纶解释道。

    “善贷,为何你今日追问起王恭厂的事儿来,那是内廷的差事儿,咱能不管就不要管,需要的话报上去走程序就好。”

    江治提醒道。

    “几十万斤火药存放在城里,诸位难道不觉得很危险?

    那可不是几颗鞭炮,砰砰就炸,而是一旦出事儿,就是轰的一下子。”

    魏广德看看两人,也不遮掩他对城里储存如此之多的火药的担心。

    “不至于,火药的威力,那里办差的人都知道,平时都是小心谨慎对待的。

    都百余年了也没有发生过什么不测,善贷多虑了。”

    江治一听魏广德是担心这个,马上就笑道。

    谭纶没马上说话,思考片刻才说道:“过去军中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因为保管不善出现过失,不过,那都是极其偶然的事件,看守谁不知道责任重大?

    何况,正如舜卿所言,王恭厂建厂百余年,还真没出过闪失。

    善贷应该是多虑了,不过,陛下大婚期间,倒是有必要提醒下各处火药存放点严加看守。”

    “有没有可能,将火药存放安排在城外,比如在京城附近建立卫城存放?”

    魏广德忽然开口问道。

    江治闻言很快就摇头说道:‘早年间那里还是我工部督造,后来直接划入内廷,意思难道善贷看不出来吗?

    陛下要直接管控火药生产和调拨,那东西是军国利器,不容有失。

    若是存在城外,估摸着怕是鞭长莫及,就算是在内城,当初都不放心,还从工部手里要过去。’

    “建立卫城,由御马监负责看守,又如何?”

    魏广德继续提议道。

    “朝廷若是给银子,工部自然责无旁贷,可惜”

    江治话没说完,但意思还是很明确,没钱,有钱就能办。

    这是京城,有银子建卫城,还不如拿银子把东、西、北三个方向的外城修一修。

    嘉靖朝时,外城扩建,修到一半发现银子不够用。

    当然,其中主要还是因为严世番等人从中浑水摸鱼,捞到不少好处,浪费不少财力。

    但终归最后朝廷没钱了,结果就是现在这样。

    “此事倒是不急,下来我和首辅、内相再说说,议一议这个事儿再做定夺。”

    涉及到钱,魏广德就知道不是那么容易定下来的,只好先敷衍道。

    “善贷,你真打算把水师也引入大阅?”

    不过谭纶也借这个功夫,把心里的迟疑说了出来。

    “官军大阅,陆师水师自然都该参演才是。”

    听到这个事儿,魏广德就笑道。

    他觉得很自然,毕竟后世阅兵哪次不是陆海空三军齐上阵,难道还有只演某一部分。

    好像还真有,当年华北大阅兵好像就是大型军演结束后的事儿,好像主要是陆军和海军。

    后来朱日和大型军演好像也是,陆军挑大梁,没海军的事儿。

    相应的,海军阅舰式也没陆军和空军的事儿,据说陆军有自己的舰队,也参与不进去。

    “如果这样,那大阅最好移师天津好,那里靠海,水师容易施展。”

    谭纶马上就说道。

    魏广德此时已经有了计较,笑道:“天津外海进行阅舰式吧,这些年朝廷为了水师投入颇大,沿海各省耗费也是巨大,应该让百官看看水师建设的成效了。

    陆师大阅还是放在京郊,数万大军去天津,也是麻烦,几万人,京营还能装得下。”

    北京城外的京营,那地盘可是巨大无比,过去可是二三十万大军驻扎的地儿。

    现在不过才住几万人,加上参阅调来的兵马,最多十来万人,绝对地盘够大。

    “这个事儿,兵部发文书去广州,等水师返回时交给俞大猷,让他筹划阅舰式。

    京郊大阅,让戚继光参谋参谋,务必要给外过使团足够的震撼。”

    魏广德说道。

    听说欧洲那些国家打仗,超过十万规模的战争都很少见。

第1316章 1406金银岛(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