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即大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控制人口不一定要用法令(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为什么?”魏胜惊奇的问道。

    赵桓问道:“你还记得小艺吗?”

    魏胜立即点头,说道:“那位六级工之女,想考入教坊司。”

    “她家几个人?”

    “就一家四口吧。她还有个弟弟?具体记不清了。”

    “那他父母怎么不生了?”

    魏胜顿时一愣,问道:“为什么?”

    赵桓问道:“为什么!按你的理论,她父母应该至少生五六个吧,反正也养得起。”

    “那他们俩为什么不生了啊?”魏胜好奇的问道。

    “因为他们家要保证阶层不下降。”赵桓确定的回道。

    魏胜还没有听过这个理论,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赵桓没有直接解释,而是问道:“你觉得让小艺去种田怎么样?”

    魏胜第一时间啧了一声,有些不可接受,说道:“她受了那么多教育,花费那么多心血培育出来的,去种田未免太可惜了吧?”

    赵桓笑着说道:“连你都觉得不能接受,你觉得她父母能够接受她的孩子终生面朝黄土背朝天,永远呆在一片土地里吗?”

    “那肯定是不能。不是很多员外上门提亲,她父母都没答应?”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

    当社会上有明确的上升通道时,社会各个阶层第一要务永远是保证自己的阶层不会下降。

    关于中原的人口控制,赵桓从来没想过用什么粗暴手段,限制农民生育。

    的确为避免王朝周期,需要控制人口。

    可是控制人口也分两种手段。

    一种是粗暴的管控,但在封建小农经济里,想管控一群农民的生育,简直不要太难了。

    天一黑,没有任何娱乐生活的农夫、农妇能取乐的唯一途径就是造人。

    况且在小农经济里,每个人口都是生产力,多一个孩子就是多一个小农。

    这种情况下去限制人口,简直不切实际。

    别说会不会民怨沸腾了,他们不找官府拼命就不错了。

    而另一种控制人口的手段就比较高明了,保证社会活力,给百姓以充足的社会阶层提升通道。

    一个百姓,如果已经成为了工坊的工人,那他就不太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回到地里,靠卖力扒土为生。

    一个久经教育的城市市民,很难会选择离开城镇,让他的孩子返回故乡农村。

    绝大部分人都会竭尽全力培育下一代,给下一代更好的教育,更高起点。以防止下一代阶层坠落。

    为了保证这一切,他们甚至会主动缩减生育数量,以保证教育质量。

    在皇城司都指挥使这一级还不明显,但在中层、或者中下层,这会格外突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