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忙碌着准备出征的宋太宗,看齐王赵廷美匆忙忙的赶来,含着笑问道:
“我正要率兵亲征,横扫北汉余孽的准备之中,不知道你到此有什么事情吗?”
赵廷美急忙朝前迈了两步,看着哥哥宋太宗轻声而又很豪气的道:
“主上御驾冒险地,弟在后方难安眠,上阵本应父子兵,打仗理应亲兄弟,此刻我以准备好,即刻随主上阵去。”
看到弟弟如此的表现,让宋太宗特别满意,感觉弟弟果然和自己一条心,以此消除了顾虑,对赵廷美打消了戒心。
这件事情,太宗在后来知道了,原来是吕端劝弟弟跟随自己出征战,便对他开始了格外的留心,处处留心他的言行。
让他发现吕端为官多年来,虽然没有什么突出的功绩,但吕端非常稳重,又特别大度,从那之后,宋太宗开始重视吕端,曾后悔的对身边的人说道:
“朝中百官虽很多,走眼错看吕端才,心恨启用今太迟,年发以高重用晚,小事糊涂太难得,大事明白重如山。”
从那之后,宋太宗不顾众人的反对,破格提拔他为当朝宰相之职,掌控朝中大权。
吕端当了宰相的时候,年以六十,宋太宗在位的时候,在他的努力下,国泰民安,第一件事情到让他做的特别满意。
而征讨天下,并强过宋太祖他没有做到,而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大统的事情,一直都装在太宗的心里,让他很是不安。
在他病危时候,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这个时候,说什么都不太灵了,因为病危之中的太宗,以无法掌控大局。
这天吕端入宫问疾,让他又发现了一个重大的密秘,在太宗皇帝身边,只有王继恩和李皇后,而没有看到赵桓的影子。
这让本来就对王继恩,心中有所防备的吕端,心里不由的暗自惊异起来。
前者王继恩偷偷寻问星官天象的问题,今天太宗病危之后,不让太子赵桓留在身边这又是何意呢?
吕端表面上显的很平静,什么都没有说,用心的向皇后问了安,又细心的察看了一下皇帝的身体,又询问了一下太医,皇帝最近几天的饮食情况。
一切做的都是很自然,而他的内心,是很复杂的,他担心这里面有变,探询完之后,便退出去匆忙忙的赶往太子府,面见太子赵桓,着急的对他说道:
“此刻主上病以危,为何稳居在府中,主公身边有两人,心怀叵测难猜疑,要是进宫略微迟,怕是殿堂要换人。”
一直都没有太往心里去的太子赵桓,听到吕端的暗示,惊的头上猛的冒出冷汗来。
他心里太清楚了,他是明正言顺的太子,要是朝中突然更换了主人,自己这个太子不仅没有当上皇帝,还有性命之忧。
情急之下,他赶紧拉着吕端的手,着急的向他问道:
“吕公,现在以是这样,我将如何去做,方保太平,稳坐皇位,请明示!”
吕端焦急的心里,自然不亚于太子赵桓,可他还是一付很沉稳的样子,站在他面前,用心的想了想,对他说道:
“事情现在以明朗,继恩皇后要篡权,不然在此关键时,将你推到一旁边,要是想将皇位坐,那就赶紧快入宫,先将大局稳定住,随后带将布后宫。”
赵桓听到这话,觉的有道理,可他担心自己独自进宫,真要是宫中生变,那自己不就太危险了吗?这么想着他又不安的对吕端说道:
“今要冒险赴进宫,刀斧定然布在中,如何才能化危机,全靠吕公速带兵。”
吕端知道太宗病危时间以是不多了,现在以没有什么选择了,只能先派赵桓抢别人早一步先进宫里,静观其变。
然后他将趁机寻个机会,要有有可能的话,他将随后带兵入宫,方保赵桓的安全,看赵桓有些担心,赶紧对他好言相劝道:
“此刻不能再犹豫,进宫如晚更危险,前脚到宫稳局面,吾将随后布兵到,继恩曾经换过帝,如不快去将继续,真要那样主公悔,宋朝社稷怕不稳。”
赵桓担心自己独自进宫有危险,吕端好言劝他,即便有危险,这个时候,也不能退缩了,让他即刻动身进宫,应付局面。
听了吕端的话,赵桓感觉也没有别的选择了,只好咬了咬牙,赶紧换上一套衣服,匆忙忙的喊来随从,急切的直奔宫中快速赶去。
他觉得吕端说的有道理,尽管王继恩和皇后有改换之心,而他进了宫里,两个人当着他的面,自然不敢作的太过份了。
即便有贼心,那也得冒着极大的风险,先将他控制起来之后,方敢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