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般经济学的逻辑来看,新增的廉价劳动力会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然而这却是个理想化的议题,被视为廉价劳动力的这部分人,当其被划入城市成为城市人后,这些人本身怎么想才是最重要的。
让我们换个角度去进行思考,那么这个问题也就豁然开朗了;站在人性的角度,人大多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公的,当这些廉价劳动力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劳动,都无法改变其身份的时候,这部分人的心中一定会产生困惑。
这种困惑对于那些上了年龄的人来说,他们或许因为已经没有了选择,只能继续麻木地工作,但是对于这些人的后代,放到那些年轻人的身上,情况也许就不一样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当他们看到自己的父辈在工厂中做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是没有什么变化的时候,他们必然不会选择踏上与之相同的道路。
到这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些年轻人的成分吧,因为所得资源的紧缺,从这类家庭中能诞生出优秀人才的几率是寥寥无几的,或许存在少数天分与勤奋兼具的孩子通过学习而打开上升的渠道,但是人们也应该理解,这其中的大部分人一定都只是普通人。
那么当这些没有任何特殊能力的年轻人想要获得与城市中的中上阶层相似的生活的时候,这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选择的结果大概率是进行违法犯罪,而这也正是马西卡城贫民窟乃至于整个南美国家贫民窟中的真实写照。
对于这样的情况,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他们不好,如果他们愿意努力的话,也就没必要以违法犯罪为生了。对于罪恶的批判,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样的做法无济于事,没有根本的将问题解决,那不过是站着说话而不嫌腰疼。
当然,批判是一个人自由,你可以批判这个,也可以批判那个,然后以此来让自己获得满足;但是要想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只是批判恐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让我们设身处地的去为贫民窟中的年轻人想想,他们的父辈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被强行纳入到城市之中,随后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大部分被跨国公司提走,自己以及后代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所需。
面对这种情况,年轻人退已无处可退,农村大多已经消失,他们只能困死在城市之中,继续在此生活,而进也是进无可进……
这进无可进并非是与努力有太大关联的,事实上纵观历史,能做到打通向上通道的人,那都是人中龙凤了,而想要挤入顶层那更是难上加难,不产生暴力革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退无可退,进也无路可走,而维持原样,像父辈那样进入血汗工厂,做的一切全被本土资本家以及跨国大资本提走,这也不是这些年轻人的选择,那么结果也就只有铤而走险的去做些非法勾当才能满足这些贫民窟孩子的欲望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贫民窟的孩子拥有选择权,如果城市化的进程不是以吞并乡村为代价进行,而是将乡土社会保留下来的话,那么这些本应该生活在乡村的年轻人,当他在城市无路可走时,他也还有回乡之路可退。
兵法有云穷寇莫追,意思就是不要将人逼到绝路上,一个人只要被逼到了绝路,那么这人就可能做出超乎寻常的事情来,而无路可退的贫民窟孩子,他们想要过上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就只有加入黑帮,成为一名不法之徒。
从这点来看的话,留下乡土的解决之道,是合乎逻辑的;不过在此有人一定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只要退回乡村那就万事大吉了吗?
这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若是在乡村中也找不到机会,而只是单纯的退,那么结果也是一样,只不过是将贫民窟中的违法行为带回到乡土社会罢了,因此要想真正解决问题,那政府就必须将目光投到农村,加大对乡土社会的投资与建设,在不破坏其原生态的前提下让乡土社会变得活跃起来,这样人们才能在此找到致富的机会,从而变得愿意返乡,如果农村的生活也是一塌糊涂,想必愿意退回去的人也不会太多。
这样的解决的方法,流火认为在如马西卡拉共和国这样的国家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像这种多政党的国家,政党间很难形成共识,他们只会互相拖后腿,给对方下绊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