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绞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7章 水力大纺车(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方南给韩嘉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建立纺织研究所,目前纺织研究所研究人员中,有两人来自蒸汽研究所,算是借调,随时都可以回蒸汽研究所。

    除了蒸汽研究所两位研究人员,还有熟练打造人力纺纱、织布甚至水力大纺车的工匠,以及工匠家属中熟练使用纺纱、织布的女性。

    暂时女人还无法与其他陌生男人一起干活,使用纺纱、织布的多是女性,所以选择工匠家中的女性来参与研究比较合适。

    另有广州大学的几位学生对蒸汽动力纺纱、织布感兴趣,也参与到对纺纱和织布的研究中。

    纺织研究所正式成立,开始对蒸汽动力纺纱和织布进行研究,只要研究成功了,参与到研究中的人都会获得来自方氏商会大笔金钱奖励,器专利权归方氏商会所有,毕竟是方氏商会投入资金聘请人员进行研究。

    只要蒸汽动力纺纱和织布研究成功,方氏商会就会投入更多资金对这两种器进行生产,亲自建立一家大型纺织厂,让所有人看到纺织厂生产棉布的效率。

    接下来方氏商会将会以制造器为主,将器卖给勋贵家族的商会,让这些商会建立大型纺织厂,简单的说就是方氏商会带着勋贵家族赚钱,等到纺织业大爆发后,才会将器卖给其他商贾。

    不过制造器卖器的事情还要等一等,器还没有研究出来,纺织纺织,实际上纺织并不是一种器,而是两种器,分别是纺纱和织布,棉花需要先纺成纱,之后用纱线来织布。

    研究制造纺纱相对简单一些,因为先人们已经研究出一种水力纺纱——水力大纺车。

    纺车是采用纤维材料如毛、棉、麻、丝等原料,通过人工械传动,利用旋转抽丝延长的工艺生产线或纱的设备,通常有一个用或脚驱动的轮子和一个纱锭。

    随着纺车发展,锭子数目增加到2至3枚,最多为5枚,宋元之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各种传世纺车具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有几十个锭子的大纺车。

    水力大纺车与原有的纺车不同,其特点是: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及利用水力驱动。

    这些特点使水力大纺车具备了近代纺纱械的雏形,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

    以纺麻为例,通用纺车每天最多纺纱3斤,而大纺车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工作时需使用足够的麻才能满足其生产能力。

    既然已经有水力纺纱,接下来纺织研究所的任务就要简单一些,可以在水力大纺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水力换成蒸汽动力,纺车部分也可以进行改变,毕竟纺车已经不需要固定在河边。

    随着蒸汽的出现,先是主要在矿山使用的提水器,很快蒸汽床也会出现,为人民军打造更多的火器,等到蒸汽纺纱出现,才会让更多人明白蒸汽的意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