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青家的琢磨了半天才认出邓氏来,她们确实很多年前见过几面。只因当年她丈夫在李庄收租时打伤村民得到春儿父亲相助才得已脱身,而祝青家的当年也非常喜爱春儿她娘的绣品,私下里也请教过几回,那时来往的也比较频繁。只是后来听闻李乡绅跟他夫人双双去世,留有三女儿寄养在舅舅家,就很少来往了。贾家祖父和李家确实有结拜,而这确实能攀上亲的。
“哦,是薛家嫂子。你说嘛,好几年不见差点就忘了,来来请家里坐!”
祝大娘满脸堆笑的让她们进了屋,命丫头奉茶,并请上座。
邓氏还没坐就拉着李春儿袖子,“看这傻姑娘,嘴笨不爱说话,竟不晓得问候祝嫂嫂。”
李春儿这才步到祝青家的面前福了福,“祝大娘安好,春儿愚昧,请大娘莫怪!”
祝大娘仔细的打量着李春儿,脸露欣慰,“哇!曾妹妹的女儿都这般大了啊。那时一起与妹妹绣花闲聊,她还未见有身孕,这日子真快!春儿姑娘长得标致,就是瘦了些。要是曾妹妹还在世看着自家姑娘出落的如此水灵该多好。”
“哎呀!我们还是不要谈这些伤感的往事。”说着,一众人便来到了房内,祝大娘命小丫头倒上茶和点心。
祝大娘又问道:“薛家嫂子,我们多年未见,可好?”
“哎!只能说努力的过活吧,生在农家哪有悠闲日子过,今年又遇干旱,日子过得更清苦些。”
祝大娘只听了这明面的话,早就知晓他们的来意。都说富在深山有远亲,像侯府贾家到今时今日的地位,跟他攀亲戚的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络绎不绝。
祝青家的见到他们大老远的跑过来,心里多少念点情分,便说,“薛家嫂子放心,你大老远的跑来诚心诚意的,我岂不让你见了真佛儿去。
当年李家祖上跟贾祖师爷拜把兄弟,我都听贾老太时时提起,只是近些年听的倒是少了。而老太太如今年岁已高,早就已经不过问府里的事儿。
都由他媳妇侯府大夫人当家。如今有客来都是大夫人周旋接待。我立马差人去通报大夫人。”
“这全仗嫂子方便了。”
“无妨无妨,不过是一句话的方便而已!”说着,祝大娘便唤小丫头,“去只会大夫人,顺便去老太太屋里看看今日里摆饭了没有?
哎,老太太还没胃口真叫人担忧。”
小丫头很快的离去。
祝大娘又陪邓氏拉了会家常,“我们家大夫人虽然待人严厉了些,没有贾老太太那么宅心仁厚,但也通情达理,待会你们若是真有什么难处,但说无妨。”
没一会儿,那丫头便回来了,“老太太今日还是没胃口,而大夫人正在正院的厅堂内。”
祝大娘连忙起身,催着邓氏他们快走,“也就这会吃饭的空。若迟一步就难说了,歇了午觉,就越发没时间了。”
说着便领着他们去见侯府大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