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回到故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章 白文山的大义支援(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白建章去到郑兴市,开办了农机科技公司,公司以“金地”二字命名,与他父亲的“金山”遥相呼应。

    他想继承父亲的理想,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光是农机公司,还有白文山开办的煤矿公司、村里开办的几个产业,都有着相同的命名。

    他在郑兴市招兵买马,组建了农机公司的创业团队。金山集团的好友陈銘和马世全等人,帮他介绍了一些有企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他还聘用了一些刚刚从业的大学生。

    经过再三考虑,他还是把建文从白文山那里给拉过来了。他想:白文山是值得信任的伙伴,煤矿开采属于初级产业,说白了就是:挖出来就可以卖钱。经营起来比较容易。而且狗狗和旦旦也在帮着他办事。主要原因还是建文让人觉得很贴心,踏实肯干,值得他依靠和信赖。农机公司刚开始起步,一砖一瓦之事,建文可以帮着他操很多的心。

    白文山在闻阳乡的贺家湾村开了第一家煤矿,他当年跟着勘探队打零工时,技术人员告诉过他,这一带的煤矿热量值很高,而且储量非常大,所以他必须先把这个好位置给占住了!

    在大本营贺家湾煤矿开始盈利后,白文山没有停下来享受成果,拿着营业额继续开办分矿,抢占地盘。他知道今后开矿的人会越来越多,他必须尽快把他知道的优质煤款区域给提前占领,今后才能做得更强大。为了光明正大的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他采取了白建章的意见,为每一家煤款办理牌照,实行合法经营。

    白建文来农机公司发展,对于他的一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一个由农名成长为企业经理的蜕变。这主要源于白建章赋予他的机遇,更关键的是:他自己勤勤恳恳地付出。

    农机厂刚刚动工建设时,他就戴着安全帽在工地上监工,与建筑公司和建筑设计院沟通探讨厂房结构的建设方案;后来引进生产设备时,他跑到了供应商的驻地学习和了解设备性能,初期引进的所有生产设备他都是亲自动手保养和维修;培训生产工人的时候,他就是负责培训的老师,各个车间的负责人都是被他亲自教出来的……

    其实好多工作,白建章都安排了别人去做,可他都要跑去参与:看一看、问一问、学一学。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累,也许是想多为白建章操些心。虽然他穿上了正装,可庄稼汉的那股子劲儿还在,反正是闲不住。

    在农机厂开始运营生产时,他当上了农机厂的厂长,成为了公司的核心领导层。

    那些最初加入公司创业团队的大学毕业生心里边有些不服气,虽然他们现在也是公司的高管。可是一个初中文化的农民爬到了他们头上,让他们觉得不舒服,经常拿:“人家是老板的堂兄弟。”这样的一类话来安慰自己。

    可是公司的掌事经理们是有眼睛的,农机厂各车间的生产负责人见了白建文可以搂着他的肩膀和他谈工作,他们有什么事儿也都来找建文处理,除了钱的事儿,建文都能解决,给公司的高层领导们省了不少的心。而那些常常不服气和习惯自我安慰的人,天天在办公室围着办公桌和老板打转,下面的事儿自有下面的人去解决,他们的任务在办公室里、在案头文件上、在嘴上。招来不少基层的怨愤和不满,以至于下层的疏远和敬而远之。

    事实是公司更需要能解决问题的人,如果没有掌事经理们和工厂里生产骨干们的认可和支持,白建章也不敢把他强行把他扶到这个位子上来。家族制企业——任人唯亲的现象是有的,可这顶帽子怎么也扣不到他的头上。不,应该说——本来是戴着——又被他给摘了。

    人生就是一个大课堂,不管你在学校成绩有多牛,走近社会照样得弯下腰与人请教。人是一定要学习的,但是不一定都要在学校里学习,社会上的实践经验何尝不是一种宝贵的知识。所以千万不要被自己的学历冲昏了头脑,否则社会中现实能力的需求会让你逐渐落伍的。

    白建章知道建文的宝贵之处,所以要让他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发光发热,他的妻子云华也没有看错他,他确实跟着白建章一步一步脱离了农田,找到了人生的出路。

    白建章早年在国外留学和创业的经历,以及回过后在金山集团,在爸爸麾下的历练,造就了他极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农机公司的工作都有合理的分工和安排,每个重要的岗位,都有他信任的角色在任职,所以他工作起来非常轻松。

    白文山见到白建章天天从郑兴市回到白义村和老婆团聚,而自己就待在乡镇上,却经常是三过家门而不入,感觉有些纳闷:“我管着几个煤矿还经常睡不上一个囫囵觉,他咋过的那么悠闲还能把农机公司给做起来?”

    白建章喜欢创造型的事业,对索取自然资源的事业不感兴趣,他除了通过金山朋友的关系,从金山能源公司吸收了几个矿业工程管理人员,几乎没有为煤矿公司出过什么力,空闲的时候宁愿在家里陪着老婆和孩子们。

    煤矿公司的产能在逐渐提升,白文山工作起来感觉力不从心。

    现在的煤矿公司可不是简简单单——把矿挖出来——拿去换钱那么简单。因为他开的不是黑煤窑,黑口子,有政府颁发的运营执照,有政府部门在监管煤矿的生产和安全设施的配备。所以他得学习矿业工程管理。

    五十多岁了,才迎来了创业的机会,他很珍惜。为了把工作做好,他跑去临州矿务局找他二哥,让他二哥带着他在国营煤矿上参观考察。他也开始学习白建章招纳一些专业型人才,帮着他分担工作。狗狗和旦旦是他和白建章身边最信任的人,可他们年纪太轻了,文化水平也不高,只有跟着专业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历练,才能成长起来。

    自然资源产业不像农机公司,需要过的的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手段,只要在安全规范的生产条件下开采,东西到手了,自然会有人上门与你交易,毕竟工业生产需要自然资源蕴含的能量和产生的动力来推进,无一例外。所以发展起来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白建章要求白文山必须走合法经营路线,由于是光明正大的经营,金地煤矿公司在山灵县煤矿领域做得非常强大,白文山还在乡镇上盖起了一座像闻阳乡政府一样的大四合院,开始坐在办公室里边工作。

    这时,白文山经营的煤矿公司已经基本进入正途,开始回本和盈利了,白文山看着财务会计做出来的盈利账目,万分惊喜,想要迫不及待向白建章报喜,和他商量继续扩大经营规模。他不想坐享其成,他还不到六十岁。他不知道什么叫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是这样来盘算的:他想继续把煤矿做大,将来发更大的财。

    此时,农机公司才刚刚进入了农用机器试产阶段,需要马上进行市场推广。白建章习惯了规规矩矩,大大方方的搞事业,他从来没有小里小气的做过事。农机公司的前期投资已经把他用金山科技股换来的钱耗得干干净净了,公司的资金马上就要断片了。

    白建章和公司的几个经理商量,准备把公司的科技专利抵押给银行,贷款进行市场推广。这样一个档口很是关键。有多少技术型企业倒在了这个阶段,全是因为前期过多的投资,出现资金断裂的情况。

    白建章和白文山,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爱好和理想,创业初期,俩人一般互不干涉对方的经营事务。所以白建章并不知道煤矿公司的盈利情况,白文山也不知道农机公司已经没有钱花了。

    就在白建章和公司的主管经理们商量融资事宜的时候,白文山兴高采烈地拿着账本上门报喜来了。

    白建章看着账本,感觉有点吃惊:“你不是一直在忙着扩大经营吗?啥时候钻出这么多钱来?”

第十八章 白文山的大义支援(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