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学生第一天开学,这里不会像城里的学校在开学前,有到校日,孩子们七七八八的走进校门。按照课表上来说学生是在早晨九点到学校,早自习进行到九点二十分,之后才是正课。
上午三节课,很紧凑,中午在学校吃饭,下午三节课,等于一天只有六节课,因为有一些孩子的家距离学校远,可能要徒步行走两个多小时,所以在四点左右的时候,就会放学。
学校有一个学前班,教室比城市里的教室还要很小,却里面呆了一百多个小孩。苏文静伸头从窗子里看去,孩子们紧紧地一个挨着一个,门口还有家长时不时的找老师想要给孩子们报名,但大多数都被老师回绝了。
这个时候,王福走了过来告诉满脸都是疑问的苏文静说:”这里的家长和城市里的家长是很不一样的,以前是很不赞同孩子上学,认为上学是一件很没用的事,现在是死活都要把孩子塞进学校,因为近几年咱们这大炎山贫困受到了国家关注,扶贫的政策特别好,孩子们可以一分钱不花就来上学,甚至有的孤儿或者贫困户每个月还能领到不少的补助款和补助物资,因此家长们就特别希望孩子能来上学,还不要家长管”。苏文静点了点头,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就没有吭声。
学校唯一的一栋教学楼里,是一年级到六年级的班级。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全校人数最多的班级是二年级,有七十多个学生吧,最少人数的就是六年级了,只有十来个孩子。需要支教老师的是一二三六年级,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听说是校长专门雇了一个人。
老师的任务只分语文和数学,课表中是有副科的,但是因为老师的严重匮乏和能力的有限程度,每年,这些副科只能够依靠支教老师抽出时间去上课。因此,每年,当地老师都很期待更多的支教老师的到来,给他们减轻压力。
支教老师是没有工资的,支教部是一个月给发一千块钱的补助金。
所以,呵呵,有些人不愿意去支教。
苏文静第一次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整整齐齐的坐在教室里等着她。
孩子们那一双双透亮的眼睛带着陌生和对知识的向往,眼巴巴的望着她。
苏文静心疼都是一阵颤抖。
苏文静手里握着班级学生的名单,想要一个个叫名字,点到的同时也想要认识一下孩子们。
可是,当她翻开名单的时候,她愣住了,因为米族人的名字很多都是生僻字,并且名字长达四到五个字,她叫了几个,剩下的名字,他这个大学生都无法组织发音。
苏文静很尴尬。她发现,她的大学都白上了。
因为无法叫出名字,只能暂时放下。
不过,苏文静很聪明,请这些同学自我介绍。
有的同学因为已经在一年二年级接受过普通话教育了,倒还听得懂苏文静的普通话。有的听懂的,也会聪明地再别的同学自我介绍时,知道老师要求了什么。
很顺利,全部搞定。
苏文静做了自我介绍,在黑板上写下自己名字和电话号码,并且要求同学们都记在课本上,苏文静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有的孩子们才慢吞吞的打开课本,有的在等着不动,前面几排的孩子们已经开始在写了,苏文静走过去,孩子用他那双很干净却又很胆怯的眼神看着苏文静,苏文静问道“为什么不写”?孩子仍然很胆怯,但是眼神里夹杂了一丝丝的懵懂和不明白,苏文静看着他已经写好了的同桌问道“他为什么不写”?
“他没有笔”
苏文静看看这个孩子手上,真的是没有笔。“你能不能把你的笔借给他用一下呢”?
“哦”同桌很不心甘情愿的把笔借给他用,苏文静却看见那支铅笔,像个小萝卜头一样,苏文静顿时心里泛酸,想起孩子刚刚的眼神,那么的纯粹和干净,只要有一丝丝的想法都会在眼神里体验,都会被自己发现,这些孩子该是多么的单纯啊。
就在她给孩子们说话的时候,坐在倒数第三排的角落的一个名叫博什么力作,个子很矮小的女生,一脸茫然的表情加上一双一点也不明白你啥意思的眼神,苏文静以为又是一个上学没有带笔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笔的孩子,但是看看她坐在那里手上还握着笔,那就显然是她也没有听懂苏文静刚刚一直在说啥,可是苏文静已经说了很多遍,并且大家都在做的事,她听不懂难道不用看的吗?
苏文静微笑着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