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都市童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章 后记(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很感慨,《都市童话》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一年有余的时候,漓江出版社再版了这部小说。

    一段时间以来,我很认真地彻底深入地想过,如果这部书得以再版的话我还要说些什么。可是考虑了很久很久,反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因为这一年过去,我想说的实在很多很多,突然要我说的时候已经理不出一个头绪来。我相信我的味觉在酸甜苦辣中被颠覆着。我想我说这些话的时候不应该是诉苦来的。

    四、五年前,我顶着一大帮的《三重门》、《有了快感你就喊》到后面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抱着一种凑热闹的心态开始了《都市童话》的创作。当时觉得写作是件很高兴很快乐的事,直到写完了也出版了,整个人也累了。到现在看来,虽然出版后才经历了不长的一年,可是整个心态完全地变了样。我是“80后”我怕谁?这种唧唧喳喳的呐喊浅薄得轻狂甚至有些不顾廉耻。愤怒吧我还底气不足,我怎么的都与这个“80后”沾了边了,说“70后”已经作古我倒不必心虚,因为我自己都不明白是否拿正常的心态冷眼看文坛。拿心态这玩意儿说事,原本就意味着说事的人心态不正常。那么究竟是眼下的整个文坛太不正常,还只是我个人的心态失衡?我说了,言辞不厚道的地方大家还真犯不着与这么个心态失衡的人较真。

    前一段日子在网上闹腾得动静最大的莫过于《十少年作家批判书》。事实上,对于韩寒、郭敬明、春树、李傻傻等人为代表的“80后”作家一直是被炒作的对象,当然,在中国嘛,炒作的一大奔头就是骂,怎么好玩怎么损你就怎么骂。什么“文学王国里的小太监”“一把破损的旧钥匙”……同为“80后”的月千川虽然强调着“并无人身攻击,激烈的文学批判是激活文学生力军的兴奋剂”,我哑语,还好我不是被骂的主要对象。有人也说,那你去找骂呀?别的不会,找骂谁不在行啊?说这话的人吧,估计那心态是正常到物极必反,已经能看清事实真相了。我达不到这个水平,所以我很恶心谁说我是“80后”。

    没办法啊,以咱这心态,连吼吼叫叫都得靠边站,还谈什么站出来勇敢地被骂吧。所以,我是不会凑这个热闹的。爱骂的你使劲,爱被骂的你努力吧!反正骂与被骂都会出名的!别遮遮掩掩的,放开些,这在中国文坛和演艺圈都不是秘密了,骂得欢就成。

    如此说来,我还写个什么劲的《都市童话》啊,我就直接写个《腰部以下,两腿之间》得了,即吸引眼球又保证被骂,一举两得,多好!干脆连写长篇小说的劲都省下,发布个惊天动地的什么申明,准火!咱中国文坛还真缺这么个东西呢,想的话,赶紧的您呐。“80后批评新秀”月千川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此,现在加入还有一定市场份额,晚了我怕明天一睁开眼睛,满大街的就剩下什么《寡妇的隐私大批判》、《一个男人与n个女人的隐私》……不忍心列举。

    所以我还真不愿意多说了,说多了连自己都明白是“做秀”!把话题拉回到正题上来吧。这部《都市童话》写作手法有些细碎,我觉得生活在表皮之下的东西更能嚼出滋味,何必去大抒特抒呢?只要这种强调性的写实能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就好了,至于情节啊故事啊什么的,有感觉了自然一琢磨就出来了。在此小说里,言词毫无华丽的娇饰,但是有些煽情,故事曲折但稍带作做,情绪跌宕还算合情合理,就事论事的心理刻划和峰回路转的结构安排,使得人物传神、情感细腻。

    冷静地说,此小说可归纳为“二化”、“四不够”。“二化”即对主人翁的描写过于主观化;叙述上的累赘化。“四不够”即深刻的东西挖掘铺垫不够;环境描写不够;有意义的情节发展不够;人物刻划不深刻白描不够。

第44章 后记(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