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朔风劲大军至境(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管城背倚巍巍嵩岳,西临滔滔黄河,地势自西向东倾斜,端的是形胜之地。虎牢关险扼东西咽喉,漕运藉济水、淮河、通济渠之便,四通八达。退可西入嵩山、伏牛山凭险据守,进则东出直面一马平川的河南腹地。此处堪称洛阳东北之门户,亦为山东诸郡西入中原之要津。

    两年多前,李密、翟让曾率瓦岗义军,在此地与隋军屡番鏖战。

    歼灭张须陀部的大海寺之战,如前所述,就发生在管城与虎牢之间的荥阳县境内。

    并且裴仁基之降从李密,也是发生在这一带。大海寺之战后,裴仁基被杨广任为河南道讨捕大使,镇守虎牢关,防卫洛阳,然於其后不久的李密与刘长恭等的石子河一战中,仍如前所述,裴仁基受到阻击,失期未到,遂退守管城、荥阳县以西、虎牢关南、嵩山北边的百花谷。之后因惧怕被朝廷治罪,裴仁基乃听从了贾润甫的建议,接受了李密的招降,杀死了监军御史萧怀静,以虎牢关投降李密。这些且也不必赘述。

    只说此番李密引军再入荥阳,一路行来,正是因了这些过往渊源,看着沿途熟悉的山川地貌,李密与、裴仁基等,无不心绪翻涌,感慨万千。

    寒风刮在脸上像小刀子,卷起地上的尘土扬得人睁不开眼。

    风吹动着猎猎旌旗,也吹动着深藏於心的记忆。

    回首前尘,大海寺一战功成之时,义军上下何等欢腾,李密又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正是经此一役,李密始得翟让允可,另立蒲山公营,独领一军。

    其后奔袭夺取天下第一大仓洛口仓,威震中原,更因此被翟让等众豪杰推戴为主,正式踏上了逐鹿天下、问鼎中原的霸业之途,直至今日。然谁又能料想,当年奔袭洛口、鏖战石子河时那般果决勇锐、无往不利的大军,竟数十万众顿兵与洛阳城下,久攻不克!

    局势由此渐生逆转。

    不知不觉间,昔年仅是翟让帐下一小率的李善道,竟据河北、取河东,趁李密牵制隋军主力之际,悄然坐大,而今成了他李密的心腹大患!

    乃至迫使他在眼看洛阳将下之时,不得不委曲求全,暂与城中隋室小朝廷解兵言和。

    一幕幕往事掠过心头。

    李密既想不通洛阳坚城何以久攻不下,心中更充满了“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喟叹与不甘。若非自己牵制、消灭了隋军在山东、河东的主力,一个小小李善道,何来今日之势?

    凛冽寒风吹动他的须发,却吹不散那满腔的郁结与傲气。

    然转念一想,也罢!李密很快就定了定神。今日虽暂屈於洛阳小朝廷,稍损名望,然毕竟亲提大军已至管城。凭己之谋略,仗麾下之众,李善道又能如何?将其歼灭,或许非旦夕可成之业,——其於今在山东、河东布局初成,此战或需耗时,但最终胜券,他自信必握己手!

    犹记大海寺战前,自己亲率精锐,与李善道及其部共伏林中。彼时李善道言行举止,李密记忆犹新。确得承认,此人有几分不同寻常处,然终究出身寒微,谋略能有多少?若非自己运筹帷幄、身先士卒,何来大海寺之捷?何来瓦岗声威大振、四方豪杰景从?

    论及名望,李善道更是远不及己!

    待至管城,与郑颋、孟让、贾润甫等议定方略,李密暗下决心,至多三个月内,必灭此贼!

    思绪纷飞间,管城县界已在眼前。

    前军裴行俨遣军吏来报,郑颋、孟让、贾润甫等人在前方道旁迎候。

    李密抬眼望去,道旁的树木早就落光了叶子,光秃秃的枝桠在寒风里抖着,地上的枯草被吹得贴在冻土上,一片片荒废的田地连个脚印都没有,远处的村落静得可怕,一声犬吠都听不到,——魏、汉两军对峙,能逃的百姓已经都逃了,剩下的也躲在家里不敢出来。

    敛起繁杂的心绪,李密先是下达军令,令三军至管城城外后,择地筑营;又令分遣军吏,速召中、后军的裴仁基、徐世绩、郝孝德等大将随从自己入城议事。

第三章 朔风劲大军至境(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