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0章 让他看个够(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祭文诵毕,萧砚面向北方,深深三揖。台下万千臣民将士,亦随之躬身,默然致哀。

    祭奠完毕,便立有内侍上前宣读诏书,却是加封鲁国公王彦章为太尉,赐丹书铁券,总督湖南道诸军事,负责肃清残寇,剿抚山匪,整训降军,并筹备征讨闽地事宜。

    加封卫国公、司徒李茂贞为司空,坐镇杭州,总督两浙军务,整编吴越及南唐降军,并依托史弘肇、王先成等水军将领,开始筹建能够远航的海军,将经略夷洲、琉球乃至更遥远的南洋提上日程。

    加封黔国公蚩离为镇南大将军,坐镇番禺,督岭南军事,着手筹备征闽事宜,并规划与南洋诸国的商贸、探索之路。

    此外,余仲、史弘肇、王宗侃、贺瑰、王先成等军中各级将校,依战功大小,或升迁职司,或赏赐爵位、金帛、田宅,诏书中一一列明,大赏三军。台下军阵之中,不断爆发出兴奋的欢呼与山呼海啸般的谢恩声。

    同时,锦衣卫中亦略有变动,段成天晋指挥同知,温韬授江南镇抚使,上官云阙授经历司掌印。

    赵从宜擢升锦衣卫指挥佥事,却调任北地兼管漠北事务,赐金鱼袋,江南诸事交由温韬协理。这道诏书下,这是外人第一次嗅到关于锦衣卫后续走向的风声,温韬此前在锦衣卫内外都属于名声不显之辈,天子却直接将江南授予其人协理,又是何故?

    但温韬究竟在哪里入了天子眼,以至于让他在锦衣卫中竟比前辈上官云阙的地位还要高,甚至一跃而至锦衣卫大佬之一的原因所有人还没想清楚,便再闻三千院授锦衣卫指挥佥事,协理北镇抚司事,石瑶授锦衣卫掌刑千户,镜心魔授锦衣卫缉事千户,余者不良人尽数入锦衣卫戴罪图功等等。

    于是,一些新附的江南官员可谓再度吸了一口冷气,人人皆知锦衣卫本就势大,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而今若全盘接收不良人,天下间岂不处处都是天子耳目?

    而诏书最后,萧砚则是正式下诏,给予保留李星云与假李的宗室身份。赐假李名“李祎”,与李星云一同录入宗正寺籍册,享宗室俸禄,以往罪责,暂不追究,观其后续臣节再定云云。

    …

    仪式既毕,车驾回城。

    萧砚与女帝同乘一驾颇为宽敞的御辇,缓缓行驶在通往金陵城内的官道上。辇车两侧,锦衣卫扈从,旌旗仪仗森严。

    女帝透过微微晃动的纱帘,望着外面尚未恢复生气的田野和偶尔可见的战争痕迹,轻声道:“江南初定,百废待兴。九郎今日祭奠、封赏、正法,恩威并施,格局已开,实是辛苦了。”

    萧砚正抓着女帝的纤手细细把玩,闻言抬头,脸上哪有半分辛苦模样,但就算如此,他竟依然恬不知耻道:“确是辛苦,唉,此番劳心劳力,还需云姬好好为我调养一二才是。”

    女帝莞尔,嗔怪地看了他一眼,眸中却满是宠溺,任由他为所欲为,只是继续道:

    “今日这番封赏,可谓极尽荣宠了。王彦章总揽西线,兄长经营东南,黔国公镇抚岭南,皆是权柄赫赫。还有军中诸将,锦衣卫上下……九郎虽胸襟广阔,亦需有所筹谋,以防……尾大不掉之患。”

    萧砚细细观察着女帝的掌纹,眼睛都没抬一下:“云姬是担心我驾驭不了这些功臣?”

    女帝微微摇头:“臣妾只是觉得,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平衡之道,自古皆然。”

    萧砚这才抬头看她,却是调整了下姿势,进而自然而然的向后仰躺,舒适枕在了女帝柔软的双膝之上。

    “平衡是要的,但不必过于小心翼翼。这天下,是我们一手一脚打下来的,不是靠权衡妥协得来的。王彦章能打,李茂贞善守,史弘肇擅水战,这都是他们的本事。我既然能用他们,自然也能辖制他们。若真有朝一日,有人能功高盖主……”

    他闭着眼,无所谓道:“那便让他盖一盖好了。我倒想看看,能是怎样的不世之功。”

    女帝微微一怔,随即释然莞尔,是了,与萧砚相处久了,她倒是忘了,若论功高,天下又有谁能高的过自己这位夫君?

    于是她便不再多言,只是轻轻用手指梳理着萧砚的头发,迟疑片刻,又问道:“那九郎对日后朝局制度,可有新的考量?”

    萧砚便沉吟道:“三省六部、枢密院,沿袭前朝,虽能运转,但效率有待提升,权责也需进一步明晰。我确有一些想法……比如,效仿秦汉刺史部,但更加完善,可将天下划分为若干‘行省’,派遣朝中大员出任主政,总揽一方民政。但行省只有行政之权,军权仍归于枢密院,财权则由户部与地方转运司垂直管辖,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且行省边界,要刻意打破原有的山川形胜,形成犬牙交错之势,如此,方可避免尾大不掉,强干弱枝,确保政令畅通,中央集权。”

    女帝思索了下,缓缓道:“此举若能推行,确是稳固国本之长策。只是牵扯甚广,需循序渐进,仔细斟酌人选与地域划分。”

    “自然要一步步来。”萧砚颔首,“眼下最要紧的,是让江南百姓喘口气,恢复生产,清丈田亩,抑制豪强。待金陵局势稳定,便可先在江南、淮南等地试行,积累经验,再推及全国。”

    他向来都是这般自信从容,女帝便笑了笑,但未及开口,却是忽然想起一事,低声道:“还有一事,关于袁天罡……虽未见尸骸,但以其能力,未必就真陨落在那场大火中。是否需要密令锦衣卫,于江湖四海暗中查访?”

    萧砚沉默了片刻,摇了摇头,道:“不必大动干戈。他若死了,搜寻无益;他若还活着……”

    他顿了顿,睁开眼,望着辇车顶部的纹饰,目光幽幽:“他若还想看这天下,便让他看个够。”

    女帝闻言,知他心意已决,遂不再多言,只是轻轻将手覆在他的手背上。

    御辇缓缓驶入金陵城门,阳光将巍峨的城楼影子拉得很长,投射在刚刚开始恢复生气的街道上。两旁,是一些小心翼翼走出家门,带着几分惶恐与期待,尝试拥抱新朝的金陵百姓。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竟都已随烟云散尽。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