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知否笑长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7章 彻查盐务(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从他认识刘学文开始,刘学文就很少和什么人来往,也没见有什么应酬。

    “为师跟你不同。”刘学文说道:“为师当年在扬州是教谕,那时候年纪也大了,想着这辈子也就那样了,所以可以由着性子来。后来到了汴京,担任的又是言官,不能和别的官员来往过密。”

    “你之前在翰林院,为师也没说过此事。但若进六部,包括将来执政一方,这样可不行。”

    “这些官职需要和很多官员接触,若是孤傲不群,只会被人孤立。”

    “学生明白了!”李安起身,深深的行了一礼。

    他不和别的官员交际,确实是看不惯那些迎来送往。

    但是正如刘学文所说,他在翰林院可以,毕竟翰林院被称为清贵,不是没有道理的。

    清,不仅指的是清水衙门,也是冷清的意思。

    整个翰林院,除了几个翰林学士外,其余的官职真没什么影响力。

    毕竟干的都是文书的活,也没直接权利,别人既求不到他头上,也没有需要怕他的地方。

    自然没人在意。

    至于翰林院官员的贵,指的是未来,而不是现在。

    但并不是说翰林院官员将来就一定能身居高位。

    所以即便他是翰林修撰,还有送血诏之功,他不交际应酬,也没有人主动来结交他。

    说白了就是没人在意,更不会巴结他了。

    所以他以前那样可以。

    但是将来不管是进入六部,还是到地方上为官,不交际应酬肯定是不行的。

    上司同僚会觉得李安清高,自然就会孤立他。

    官场说到底也是职场的一种,更看重的是你会不会做人。

    这一点甚至比能力还重要。

    或许因为快要走了的原因,刘学文和李安说了很多官场中需要注意的事。

    刘学文不交际应酬,并不代表他不懂这些。

    以前不和李安说这些,一来是李安的职位不需要这些。

    二来也是想让李安自己明悟。

    如今都要走了,以后想说都没机会了,他自然把该说的都说了。

    至于李安能不能领会,就看李安自己的了。

    中午,李安陪刘学文喝了点酒,刘学文喝的微醺,回房睡觉了。

    李安也告辞回家了。

    …………

    因为先帝去年新丧,虽然国丧已经过去了近一年。

    但是今年上元节赵宗全还是没有邀请群臣赏花灯,连鳌山都没让人准备。

    只是没有禁止民间庆祝。

    虽然没有鳌山,但是去年上元节是国丧期间,因此今年上元节格外热闹。

    上元节后,李平和张清就带着孩子回了扬州。

    李南和刘氏留了下来,明兰还有一两个月就要生了,他们自然不能走。

    上元节后第二天的早朝,官家就宣布,今年改元至正。

    虽然去年赵宗全就登基了,但是按照礼法,皇帝驾崩,新君得次年才能改年号。

    因此去年还是用的先帝年号。

    或许是因为改了年号,也有可能是赵宗全觉得大权在握,显的意气风发。

    在赵宗全宣布改元后,赵策英出列道:“父皇,儿臣这些日子发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赵宗全问道。

    “儿臣发现朝廷盐务收入,逐年都在下降,数十年前至今,盐务收入锐减三四成,而盐务收入占了朝廷收入的近半,盐务糜烂,关乎国本,儿臣认为应当彻查!”赵策英说道。

    “朕对盐务之事,也略有耳闻。盐务关乎国本,不可不查!”赵宗全目光看向群臣,说道:“谁愿领此差事,彻查盐务啊?”

    静!

    赵宗全父子俩一唱一和,没给任何人开口的机会,直接把奏请彻查盐务之事,变成了要查盐务。

    朝堂之上的都是人精,自然看出来父子俩的那点小把戏。

    一时间,大殿十分安静,赵宗全目光所至,官员都微微垂首。

    盐务牵连甚广,其中的问题,许多人都知道一些。

    在场的所有人不可能都参与其中,但是却知道其中的深浅,没人愿意去趟这个浑水。

    “怎么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愿意为朕为朝廷分忧的么?”赵宗全脸色阴沉道。

    然而赵宗全话音落下,等了一会,还是无人出列,也没人阻止。

    倒不是没人想阻止,而是赵宗全提出彻查盐务的事情太突然了。

    牵扯其中的人都没有丝毫准备,慌乱间跳出来阻止,反而会对自己不利。

    而且他们也不觉得这种事,今日就能定下来。

    “好,好的很!”

    赵宗全冷冷道:“平日里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争论不休,如今事关国本的大事,却无一说话的。”

    “父皇!”

    赵策英躬身道:“儿臣愿意负责彻查盐务!”

    “好!”

    赵宗全说道:“就由你负责,威北侯沈从兴带五千禁军随行护卫。”

    “陛下!”

    之前不出声的文官们,见赵宗全直接定下人选,许多都急了。

    他们本以为没人接话,这件事会不了了之。

    哪怕赵宗全后面还会提起,他们也有商量的时间。

    谁知道赵策英竟然会主动请缨,而且赵宗全还答应了。

    很多人都反应了过来,赵宗全应该早就料到了他们的反应,就没打算让别人去。

    之所以赵策英不主动请缨,是担心有人拿他年龄和其他事情来反对阻止。

    刚刚他们都不说话,赵策英才主动请缨,他们也就找不到借口阻止了。

    “怎么,黄爱卿愿意担起彻查盐务的重任?”赵宗全直接打断了他的话。

    “臣…臣觉得此事应当仔细商议,不能如此草率。”

    “怎么,朕刚刚跟你们商议的时候,都没人说话,难道不是默认么?如今朕下了令,却跟朕说要仔细商议,那你们刚刚是把朕的话当成耳旁风了?”赵宗全怒声道。

    “臣不敢!”那个大臣连忙说道。

    “既然如此,就这么定了,退朝!”

    赵宗全说完起身便走,根本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

    他今天要做的就是直接把事情给定性。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