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最强钉子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91章 大战序幕(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张霖若这一句话如石破天惊,惊醒了众将官,皆感牛苛之举欠妥。

    付崇英缓过神来,连声附和:“的确,这实在过分,让人寒心。”

    祖大寿眉头紧锁,沉声道:“若有异议,牛总兵理应以理服人,为军队出谋划策,这般尖刻,岂是将领风范?”

    王恩宠斥责牛苛:“胡闹,战局瞬息万变,时移世易,岂能固守成规?

    “牛总兵若胸有成竹,大可直言,怎能妄加贬损,令同僚寒心?”

    洪承畴亦皱眉不悦。

    其余众将则惊异地打量着温越,至此方知其真性情。

    左显光捋着杂乱的胡须,对牛苛直言:“老马,有话直说,这般阴阳怪气,我可看不惯!”

    牛苛内心如坠冰窟,背脊阵阵寒意。

    满场竟无人声援,如千夫所指,令他沮丧至极。

    最终,牛苛将求助目光投向曹变蛟、汤通。

    曹变蛟眼神一凝,郑重道:“马帅言辞不当,速向平虏伯赔礼,平虏伯宽宏大量,定不会与你计较。”

    汤通连忙缓和气氛:“对,赶紧赔礼。”

    牛苛望向蓟辽总督洪承畴,却见他面色凝重,厉声道:“牛总兵,还不向平虏伯道歉?”

    牛苛又瞥向王恩宠,只见他一脸阴郁。

    牛苛瞬间堆起笑容,轻轻拍打自己的脸颊:“这嘴真没个把门的,该罚,该罚。”

    随即,他向温越连鞠躬:“我这人直肠子,口不择言,平虏伯见谅,见谅。”

    众人见他竟能笑得出来,无不佩服其脸皮之厚,连曹变蛟等人也扭头避开目光。

    温越凝视他片刻,也露出微笑:“我怎会记牛帅的过呢?大家都是为了朝廷嘛。”

    二人谈笑风生,仿佛之前争执未曾发生,携手返回沙盘。

    厅中众人如释重负,危机终得化解。

    温越的怒火令他们心有余悸。

    洪承畴正色道:“此事就此了结,再犯,本都督绝不轻饶。”

    王恩宠语气温和却也冰冷:“可有争议,但不可信口开河,若误国事,本监军定会上奏弹劾。”

    牛苛连连点头:“是,洪督、监军之言,末将铭记在心。”

    洪承畴轻笑,道:“好了,同僚间争论正常,只要非意气用事,皆可接受。军情紧急,继续讨论。”

    他咳嗽一声,看向温越道:“方才平虏伯西进之策,还请详细说说。”

    温越微微点头,和众人商议起来。

    最后决定。

    由曹变蛟、牛苛、汤通三位总兵,麾下近五万精兵,剑指石门山。

    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直取西石门,另一路沿小凌河蜿蜒前行,直至百股河边。

    两军在石门山北侧的河畔会师,蓄势待发,准备一鼓作气渡河。

    牛苛力主神机营或青牙军提供火炮支援。

    然而情报显示,石门山的清军防线利用大量土袋加固,使得大炮攻击效果有限。

    加之山势险峻,重炮行进困难。

    考虑到山中敌军兵力薄弱,几镇的车营火力已绰绰有余。

    商讨后,仅决定派遣一些神机营,辅以火箭车随行支援。

    石门山非此次行动的主战场,曹变蛟三位总兵的兵力足以应对。

    关键在于主力部队西进,不仅要攻占清军所占山头,还需防范峰路山的清军骑兵。

    为此,温越、祖大寿、付崇英以及洪承畴带来的京营。

    总计八万大军,将西向出击!

    伴随大军的,是大量的火炮与火箭,蓄势待发。

    至于原本驻守松山堡等地的官兵,则留守堡垒,确保后方安全。

    经过详密的商讨,定于八月六日发动对石门山的攻势。

    当众人告别离去,牛苛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油光满面的脸上透出阴冷,仿佛能挤出水来。

    ……

    崇祯十四年,八月六日的黎明。

    朝霞初露,天际渐渐染上一抹粉红。

    从黄土岭东北方向望去,山脚下至小凌河西岸的广阔平地,密布着如同蚁群般的人潮,那是明朝大军的集结。

    此地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数条干涸的河流自西北高地蜿蜒而下,最终汇入东侧的小凌河。

    这些河流滋养了一片片灌溉便利的肥沃平川。

    石门山与小凌河之间,一条狭窄的河谷地带显现,可直抵锦州城东的小凌河畔。

    小凌河堡在明朝时是重要的驿站,两岸交通繁忙,因其河段是摆渡要道,吸引众多船家聚集,形成营地。

    如今,营地已被清军占据。

    前方百步之外,一条深深的壕沟横亘,切断了山与河的联系。

    再往向西,地势渐高,山岭起伏,如同阶梯般自北向南延伸,直至黄土岭附近。

    这里,峰路山东北的石门山。

    与往日不同,今日石门山上的清军兵力稀少,合计不到三千名甲兵。

    当然,数千名杂役跟役在关键时刻也能充当战力。

    从山巅俯瞰,只见东南平川上,明军旗帜林立,人马滚滚,几乎要将山与河之间的地带填满。

    面对如此庞大的军力,即便是轻视明军战斗力的清军,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明朝的主力真的要攻取石门山了吗?

    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己方能守住这片山地吗?

    ……

    在峰路山城之巅,皇太极紧握着千里镜。

    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明朝大军。

    那浩瀚如海的人潮,阵势连绵,自南向北,缓缓推进。

    他特别留意到,在这庞大的军队后方,温越的旗帜若隐若现。

    皇太极暗自揣测:“明军是否真的对石门山发起了进攻?”

    但他发现,温越及其部众并未加入战斗,他们的部队依旧驻扎在营中。

    他们是作为后备力量,还是单纯观战?

    或许他们未参战的原因,是战场空间有限,无法容纳更多部队。
第591章 大战序幕(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